(原標題:解放軍防彈插板能讓臺軍步槍變成燒火棍嗎?)

【文/ 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德蘿莉】

最近一款遊戲叫逃離塔科夫很火,這幾天也是剛剛刪檔重開,這款遊戲相比於之前火起來的守望先鋒、絕地求生、CSGO,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看重護甲。只要穿了高級防彈衣,低級子彈打不穿防護部位就只能造成鈍傷,只有打穿了才能造成完整傷害,連帶着也讓不少軍迷對以前不怎麼了解的穿甲彈如數家珍。什麼7N24(BS)、7N39、M995,不說知道子彈結構吧,起碼是知道能打穿幾級甲了。

而前段時間網上也有文章稱,現在解放軍採購幾十萬套的重型防彈插板,這樣在對付裝備仿製美國M855型5.56毫米彈藥的TC74彈的敵軍時,就刀槍不入了。

這就引來一個問題:防彈衣和穿甲彈的兩面性。

有些被遊戲帶歪了的軍迷認爲,解放軍就應該人手一件重甲,最好是對面子彈都打不穿的那種,也不管到底是一線戰鬥人員,還是炮兵飛行員之類的二線人員,乃至後勤人員和C4ISR名單裏的一長串單位;還有些不學無術(請原諒筆者用這個詞)的“軍迷”,也沒看過網上的闢謠文章,張口就來“防彈衣不防彈”,“防彈頭盔中彈斷頸椎”,實在是……迷惑行爲了。

那麼本文呢,就主要針對這些言論,探討三個問題:

一,防彈衣能不能防彈?典型步槍穿甲彈能不能打穿高級防彈衣?

二,在實戰中,防彈衣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

三,防彈衣該不該配發?該配發多少,給誰,什麼時候用?

《逃離塔科夫》等遊戲中,無護甲的士兵非常脆弱,“血條”基本就等於護甲強度……


目前臺軍T91步槍標配是仿製的M193彈,爲鉛芯,基本不具備擊穿現代防彈衣的可能。其新型的TC74是仿製M855的鋼芯彈,而且因爲島內製造工藝等的問題,初速還低於美軍M4步槍發射的M855彈,威力就更加不足了

首先說第一個問題。

遊戲畢竟是遊戲,遊戲裏的人物也經常被詬病爲“塔科夫超人”,遊戲裏的防彈裝備現實中雖然都有原型,但防彈性能有多少buff和debuff,就不是製造廠商和實彈測試說了算了,這得遊戲開發商尼基塔點頭纔是。

就拿“塔科夫人”津津樂道的5.45BS彈來說吧,現實中7N24 BS彈是碳化鎢的彈芯,俄羅斯牌號VK8,小平頭帶空腔,前大後小長得像個蘑菇,這設計主要是改進了7N22那個鋼頭對膛線的磨損,加工也不算難,彈重4.15克、穿甲體1.8克、初速840的數據也算中規中矩。但說到碳化鎢這個名字,想必很多人都已經知道這種彈的問題了:貴,只有少數部隊纔會配發。比起遊戲,現實中俄軍真沒有這麼多錢採購一種用處極其特殊的子彈,給每一個大頭兵都配上。(俄軍:???)

7N24 BS彈結構,注意蘑菇頭

另外,面對越來越普及的NIJ-IV級護甲,BS和7N39真的有用嗎?

防彈衣自然不難查。現在世界上典型的防彈衣標準有三種,分別是新俄標(GOST)(感興趣的可以瞭解一下老俄標),中國的GJB4300-2002,以及北約的NIJ。最著名的當然就是NIJ了。

NIJ-IV要求防護15米距離射出的M2穿甲彈,背板變形不超過44毫米(值得一提的是別的國家包括中國普遍是20-25毫米,可能美國人覺得美國大兵普遍身高體胖,44毫米背板變形不當個事?),一般拿M1加蘭德作爲發射的槍支。這個穿深也好查,雖然10.8克的子彈初速860,槍口動能摸到4000焦屬實嚇人,但彈頭材質是鋼,略微拉胯,打維氏硬度255的均質鋼能射穿14-16毫米。這就是說,NIJ-IV級護甲,大致上至少等於14-16毫米的均質鋼。當然,要稍微厚一點,這是考慮到半無限靶和有限厚度靶子的區別,以及不同穿透標準的區別。比如說,穿個孔,也就是穿甲體全得過去;穿個洞,就算穿甲體破碎、過去一點就行了,二者的殺傷力肯定不同,這在英文裏叫perforate和penetrate。

大家都知道,不同材質的子彈和不同材質的防彈材料碰撞是個很複雜的問題,要不然也不會單獨拿出來成一門學科(穿甲力學),各種各樣的陶瓷、鋼/陶瓷複合材料,甚至還有塔科夫人熟悉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都沒辦法用簡單的“等效爲均質鋼”方法來做甲彈對抗研究:一個脆的兩個韌的怎麼比嘛。

但這只是細節,無關大局,不影響我們利用這個“14-16毫米”粗略地做點討論。

那麼這個14-16毫米意味着什麼呢?筆者查到了BS的數據,300米射穿10毫米鋼板!

驚人是吧?但下面補充說明了:這是用德標ST3鋼(等效國標Q235鋼)測的數據,近似可以認爲抗穿能力是本文上述均質鋼的40%。

得,現在7N24只能300米射穿4毫米均質鋼了,別說距離越近速度越大穿深越高,這7N24好歹算個硬芯穿甲彈,存速還可以,但就算變成貼臉射擊,翻個三倍也打不穿NIJ-IV啊。

7N39的情況類似,就不單獨算了。M995同理,畢竟它的放大版M993打NIJ-IV也相當勉強。這些子彈在遊戲裏打六級甲全裝大佬不算困難,現實中打NIJ-IV,在只命中一槍的情況下無異於刮痧。至於DBP-10,雖然沒有查到具體資料,但物理規律限制下,只怕不會好於M995。

本文第一階段的結論到此就很明顯了:

典型的高等級防彈衣,如NIJ-IV標準的ESAPI(一般還配IOTV使用),或者俄重6B45,面對現役幾乎所有小口徑輕武器射出的最強穿甲彈,都有至少接一發,甚至接多發,同時保證穿着者不死,甚至不受傷的防護能力。

美軍現役IOTV防彈衣,可以插ESAPI等防彈插板


俄製單兵護甲效果展示

另外,特製的穿甲彈受限於價格因素,往往配發都不算很多,這也不像坦克的“特種合金穿甲彈”,不說全用上,一輛車分個五六發也夠了。步兵的穿甲彈可是得填起碼兩三個彈匣的。大多數普通步兵還是用的普通彈,什麼DBP-10、M855(現在得帶A1了),穿甲彈都不行,這普通彈打到甲上又能有多少效果呢?

接下來,我們考慮第二個問題。防彈衣是否真有這麼強呢?穿上防彈衣是否真的刀槍不入呢?防彈衣有沒有用呢?

這又得分情況討論了。

其一,是防彈衣強不強。

毋庸置疑,如果敵人只有輕武器,簡直是保命神器,無解的存在。IHPS頭盔一戴,IOTV一穿,ESAPI一配,從護頸到護膝全部裝好,你就是戰場上最靚的仔,打上去就是叮叮噹噹(雖然金屬板子彈扛多了有金屬疲勞,陶瓷板扛多了可能會碎,這需要具體防彈插板具體分析)。

其二,穿上防彈衣是否真是刀槍不入呢?

這又得分兩點討論。

一, 實戰中敵人會只有輕武器嗎?

就算只是城市巷戰,手榴彈、槍榴彈、槍掛榴彈、地雷、詭雷、IED,種種爆炸物那是防不勝防,城市戰一半傷亡來自爆炸物是往少了說的,甚至遇到燃燒瓶燃燒彈,別說防彈衣,消防員防火服都沒用。這種時候防彈頭盔防彈護甲不能說沒用,但防銳傷不防鈍傷。尤其城市戰不比野戰,野戰的炮彈破片確實重要,必須以防彈衣和防彈頭盔,配合良好的避炮姿勢進行防護;但在城市戰裏,爆炸物隔着棟樓,炸不到也就算了,詭雷、地雷這種東西,炸到了很多時候是近距離爆炸。要是彈片被防彈衣擋住了,衝擊波把人震死了,這找誰說理去?

更不要說現在每個班一輛步戰車(美國人比較富,他們一個班有三分之四輛佈雷德利步戰車),步兵走到哪都有車跟着,一輛車的火力比一個班加起來都高,所以戰鬥一般是圍繞着火力核心步戰車打的。步兵見面一筒子把車秒了的情況在大國對抗中屬於載具方的低級失誤,並不容易出現。而據筆者所知,目前世界上還沒有能擋住20毫米及以上機炮炮彈的防彈衣出現。

美軍財大氣粗(指一車坐不下一個班)

二,就算只有輕武器,陣亡和失去戰鬥力又是兩個概念。現實中,一顆子彈打中四肢無防護區(相對而言,其實四肢也會有軟質防護,只是面對步槍彈太貧弱了),不說截肢,也不一定打斷骨頭,單純打中就足以讓一名步兵失去部分戰鬥力了。他可能還能移動(如果腿沒有中彈),可能還能開火(用沒有中彈的另一隻手),甚至可能還能操作一些器材,但更可能的是衝擊力和瞬時/永久空腔導致的大出血和暈厥。士兵陣亡是單人的永久減員,但士兵受傷可能是兩到三個人的暫時減員。對於短時間高烈度的戰鬥,後者只怕會比前者更重要。

那麼本文的第二個結論也呼之欲出了:

即使裝備了高等級防彈衣,不被命中仍然是最有效的維持戰鬥力方法。防彈衣能有效保護士兵的生命,效果在不同的作戰場合中有所不同。但是,穿上防彈衣的士兵並非無敵,失去戰鬥力同樣是彈指之間。

既然如此,我們來討論第三個問題。防彈衣有沒有用,該不該裝備,該裝備多少,給誰?鏡像問題是,高穿甲能力的子彈有沒有用,該不該裝備?

單兵護甲可以保住士兵的生命,但未必毫髮無損

筆者認爲,這涉及到對未來戰爭的考慮,包括經濟,適用性等多方面因素。

經濟上很好理解。一人裝備一套防彈衣倒不是什麼大錢,給一線戰鬥員一人多一條或者多幾條命是絕對划得來的。對別的國家穿甲彈可能是個問題,但對中國來說,穿甲彈的彈芯材料(鎢,碳化鎢,碳化硅之類)絕對不成問題。當然了,一些二線戰鬥單位,比如炮兵,防空,電戰,是可以稍微輕鬆一點的。比如說配發可以插板的軟質防彈衣,板一般放在車裏,如有需要即取即用。

那麼,只有適用性因素值得考慮了。

這又分爲兩點:防彈衣和穿甲彈。

防彈衣方面,這涉及作戰的想定。防彈衣讓輕步兵變成重步兵,代價是負重上升,機動性減弱。履帶式載具還好,輪式載具離開了公路網的支撐,機動力會下降得相當厲害。而在那些車輛無法通行的地帶,一個只帶了食物、彈藥和揹包的士兵能徒步翻山越嶺,但穿上厚重、動輒五六公斤的防彈衣和防彈頭盔之後,長距離徒步翻山越嶺機動轉移幾乎是不可能的。美軍在中東的正規軍實踐,和大量的特戰單位部署,都證明了“需要根據任務特性選擇裝備”的道理。

多說一句,這同樣適合於槍械改裝。不是說加個握把加個瞄具不行,但無論怎麼改,單兵輕武器在現代戰爭中始終只是步兵防身的最後一道防線。從成本到重量,都是不可忽視的因素。改成聖誕樹,你不嫌貴,我還嫌端着前重後輕累人呢。

小口徑穿甲彈效果終究有限,必要的時候……

穿甲彈方面,重點是看敵人是誰。

如果我們的假想敵是一些裝備不起防彈衣的國家或地區,高級別穿甲彈屬於錦上添花,但非雪中送炭。要知道,穿甲彈不僅可以打穿防彈衣,還可以打穿一些建築,命中障礙物後面的敵人。至於過度擊穿,大可不必擔心,不過是彈頭結構設計優化的問題。俄羅斯7N31手槍彈就是典型的“既能15米打穿NIJ-III甲,又能輕鬆打停乃至射殺無防護目標”的優秀設計。

如果我們的假想敵裝備的防彈衣不夠強力,那麼穿甲彈能帶來的是從打不穿到能打穿的質變,儘管這質變在曲射火力、直射炮、導彈壓制下微不足道,但從一個步兵的角度去思考,知道“對面的防彈衣會被我們的子彈輕鬆擊穿”,絕對讓他們更爲自信,而對方知道“就算穿了防彈衣也會被擊穿打死”,則是相當毀士氣的一件事。

但如果我們的假想敵是普遍裝備了高等級防彈衣的敵人(如IOTV+ESAPI+IHPS),穿甲彈的作用就遠不如載具的直接火力支援了。在這種情況下,應當給載具、機槍手、班排隨隊狙擊手優先配發全威力穿甲彈,發揮重火力的威力。

當年DBP87步槍彈和M855、7N6步槍彈穿甲效果對比實驗結果

當然,最後還要扣合一下題目:

戰略上藐視敵人,戰術上重視敵人。

假想敵路網暢通,所以重步兵的機動劣勢得到載具彌補;

假想敵的防彈衣質量差,只有少數人有NIJ-III以上的重甲,所以大量配發穿甲彈不僅能讓對方大部分士兵的護甲穿了跟沒穿一樣,還能有效降低敵方士氣、加強我方士氣;

假想敵的TC74子彈穿深不足,所以當然應該配發給一線戰鬥員,人均一件國標六級重甲;

由於經費等方面的原因,臺軍一線步兵很少配備能抵禦步槍普通彈的NIJ-III以上護甲,這種防彈衣面對解放軍的5.8彈基本就和沒有一樣

解放軍採購的重型防彈插板數量足夠前線每個士兵人手一件,普通型則足以配發所有二線人員,這種差別足以造成雙方士氣此消彼長

我軍每一名士兵都相當珍貴,而我軍的可投送力量與醫療手段與假想敵相比均相當優秀。所以穿上防彈衣後即使被命中造成戰鬥力損失,也不要緊,可以後送治療;

防彈衣怕近距離爆炸的衝擊波,所以在與假想敵建立火力接觸後直接上大當量爆炸物,有效破解詭雷地雷IED等一切爆炸物,保護己方士兵生命;

敘利亞衝突中,就經常在巷戰中用大威力爆炸物一力降十會,只是這技術含量低了些,附帶殺傷也過於嚴重

不過別擔心,解放軍部隊大量配發攻堅火箭彈種豐富,包括空炸鋼珠殺傷彈(國內有些廠家叫攻頂彈,其實和打坦克沒關係……)、雲爆彈、橫向效應增強彈(用來在牆上開洞),激光制導、風偏修正……總有一款適合你

防彈衣最好的命運,就是穿在士兵身上到戰爭結束,毫髮無損。

高仰止 本文來源:觀察者網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