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天之前,原油期貨價格沒有守住最後的底線,不斷衝下谷底之後,爲自己挖出了一個歷史超級大崩盤。不斷下降的數字最後停留在了“-37.63美元/桶”,然而即使經過幾次歷史性熔斷的世界人民仍舊不能穩住自己不斷下墜的心臟。

太嚇人了!

“經濟大蕭條”要開始了嗎?

4天之前,在中國東部的一個小鎮默默進行的一個稍顯“冷清”的“雲封藏”在線上各平臺吸引了超800萬人觀看討論。不管是“穀神”祭祀大典的莊嚴厚重,還是7萬多口窖池的宏偉壯闊,中國酒都的氤氳香氣第一次在這麼短時間內同時傳入千家萬戶。

這樣的效果是出人意料的。

疫情的影響?

總是千變萬化。

國際石油跌至負值,國內一場800萬人參與的“線上封藏”又意味着什麼?

01

風險

若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19日中國酒都宿遷的洋河酒廠裏,應該會更熱鬧一些。

按照慣例,每年的穀雨時節,洋河會舉行一場隆重的“封藏大典”,主要分爲祭祀典禮和封藏典禮。祭祀即是洋河人爲了感恩四千多年前“穀神”后稷發現並培育出五穀以及羅洪林、朱天罡兩位釀酒前輩而舉辦的慶典;在封藏典禮中,一罈罈佳釀被隆重封藏,展現其時間淬鍊的匠心及品質。

在封藏大典進行到的第七個年頭,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所有的計劃:依託於餐飲社交的白酒行業顯然遭到了重創;疫情還未完全結束,是否還有必要如期舉行這樣一場大典?

風險自然是有的。

嚴格控制現場規模,做好所有防控措施的前提下,現場觀禮人數必然有大規模縮水;線上直播自然是一種手段,新的形式是否真的會吸引人們的注意?“實景+直播+線上”的全新模式是否自洽於傳統酒行業的氣質?

然而洋河依然如期舉辦了。

02

底氣

打開直播的一瞬間,我理解了洋河這樣做的底氣。

最正統的酒文化就是有這樣的底氣。

隨着一聲古聲古色的“迎祖偉哉后稷……”的開腔,大典司儀瞬間將觀衆帶入祭祀情境,隨着直播鏡頭的推拉搖移,白牆黛瓦、九曲蓮花池、明清窖池……整個酒廠的歷史底蘊一展無餘。

“白酒與文化”這個人人熟悉的短句突然之間鮮活起來,在人們的心裏,留下一個個索引,一頭牽着千古情愫,一頭牽着鏡頭前的人。

同樣有底氣的,還有作爲中國白酒行業佼佼者的自覺。

10平方公里的綿柔白酒生態示範園,7萬多口名優窖池,年產16萬噸原酒,釀酒規模冠領全國;2020口明清古窖池、古法釀造遺址區、夢之藍手工生產區,蘊含高品質白酒的稀缺資源;擁有世界上單體規模最大的陶壇庫,儲存高品質原酒9萬多噸……

在釀酒車間同時噴薄而出的水汽氤氳中,高清鏡頭一一展現着中國頂尖酒廠的實力和衝勁。

正如洋河股份董事長、黨委書記王耀在大典上所說,“從國之大家到民之小家,越到關鍵時刻,越能迸發出絕處逢生的無窮力量。”

這個力量在800萬觀衆面前,折射出整個行業的朝氣與信心。

03

反饋

線上的反饋讓人驚訝。

這場大典不僅有人看,而且有很多人看。據統計,大典當天,新華社、鳳凰新聞、網易新聞、搜狐新聞、新浪新聞、荔直播、雲酒頭條、微酒等八大平臺同步直播,直播結束時,在線觀看人數總計超過775萬人,加上事後的回看,這個數字達到了800多萬。

這場大典不僅有很多人看,而且還留在了很多人心裏。

4月19日8點58分,在洋河酒廠的大典儀式正式開始的10分鐘之前,線上直播平臺的嘉賓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張生、著名文化學者、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錢文忠、中國酒類流通協會祕書長秦書堯已經在直播間開始對整個大典的歷史及文化進行深入剖析。

“現場參加過好幾次洋河的封藏大典,每次都覺得很震撼,但是這次更加理解了洋河祭祀背後的意義。挺佩服的。”一位因疫情沒能到現場的經銷商,也對這次直播的效果感到驚訝。

一次“雲上大典”,成爲全國經銷商們提振信心的強心針。

同樣被大典“吸粉”的還有平時根本不怎麼喝白酒的小方,“年輕人嘛,當然喝白酒比較少,但是看完直播,莫名地有被吸引到,怎麼說呢,會覺得白酒更香了。”

一次“雲上大典”,在全範圍內造成了一次規模化酒文化傳播。

安徽古井貢酒一行10人驅車數小時趕往宿遷洋河酒廠,只爲現場感受特殊時期,這一場特殊的盛典。

一次“雲上大典”,在中國白酒行業又立起了一個新的風向標。

04

變化

時代的改變總能帶來意想不到的東西。

正像四個多月前2020即將來臨的那一晚,嗶哩嗶哩突然在各大衛視跨年晚會的“面紅耳赤”中脫穎而出,大大小小年齡層的觀衆在曾是“二次元”“亞文化”的平臺上第一次達成共識,“紅歌”與“COSPLAY”同樣能讓人淚流滿面。

幾個月之前,誰能想到因爲疫情缺少觀衆的一個大典也能吸引這麼多意料之外的觀衆?

也許未來很多酒廠節慶的模式通過這次疫情將被改寫;甚至白酒行業的發展方式、銷售方式都會隨着時代的改變,發生一些看似微小卻能堪稱革命的改變。

就像大典前一天的穀雨論壇上著名經濟學家、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評論員馬光遠所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經經歷了四次大規模經濟危機——俄羅斯墨西哥金融危機、1997亞洲金融危機、2008美國金融危機、2018中美貿易摩擦,而每次危機之後,中國的經濟結構都有很明顯的轉變。

即使是老生常談,“危機伴隨着機遇”依然是被證實的無數次的事實。

這樣的機遇,總是會留給敢於改變、敢於直面風險,持續創新的企業。

譬如洋河。

2003年洋河首創的“藍色經典”,將白酒與情懷緊密聯繫;2014年,“微分子酒”以“綿柔”引領白酒健康風暴;2017年,夢之藍手工班在白酒行業迎來了純手工白酒新紀元……直至今年的“夢6+”,首次將白酒文化上升到價值觀層面,站在世界共同體之圓,以博大的世界觀呼籲一個“更好的時代”。

這次,他們用一場800萬人參與的“雲封藏”在“變化”中守住了信心。

本文由 -新華日報·見食deep- 誠現

原創版權,歡迎轉發,請註明出處和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