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

蕭紅是當代最有前途的女作家。

他下這個結論,是透過蕭紅的文字,認識了她這個人,也讀懂了她的才華。

然而那時候的魯迅,估計不知道,蕭紅再有才華,也逃不過顛沛流離的命運。

她尚未來得及感受自己很有前途的未來,就已經在最好的年華,香消玉殞。

一、逃婚出走,卻種下悲劇的種子

蕭紅出生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姓張。

她自幼喪母,父親又重男輕女,小時候的日子,並不怎麼好過。

好在她還有疼愛她的祖父,經常關心她,也會教她讀書寫字。

大概就是從祖父教着讀書的日子開始,就已經在蕭紅心裏種下了文學的種子吧。

可惜,人生難免別離,十九歲那年,祖父去世了。

蕭紅懷着無比悲痛的心情,寫下:

“呼蘭河這小城裏邊,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現在埋着我的祖父。”

生離死別,原本是人生之常態,可看着自己摯愛的親人,從此長眠於地,再也不復昔日鮮活。

那樣的疼痛,是無論有多通透的人生態度,都無法避免的。

更何況對蕭紅來說,祖父幾乎是她對這個家,全部的眷戀。

祖父死了,這個家裏似乎更沒有她存在的理由了。

尤其後來,她得知自己的未婚夫汪恩甲是個吸大煙的紈絝子弟以後,就一心鬧着要悔婚。

可父親根本不管她的心情,他想到的只是一旦悔婚,張家會顏面掃地,而沒有從女兒的角度出發,試着去理解她的心情。

而蕭紅是任性的,也是執拗的,眼見悔婚不成,乾脆逃婚。

衝動之下,她跟着表哥私奔到了北平。

兩人的出走,對於家裏來說,是一個巨大的炸彈。張家顏面掃地。父親張廷舉也因此被免了職。

更糟的是,表哥更不是一個可以依靠的對象。

身爲已婚男子,他卻不管不顧的帶着自己的表妹私奔。等到家裏斷了自己的經濟,山窮水盡的時候,又把蕭紅扔下,自己回了家。

他卻沒有想過,蕭紅的處境會有多艱難。

蕭紅逃婚在當地傳開,已算得上是傷風敗俗,汪家也不願意再接受這麼一個女人。汪恩甲的哥哥,代替弟弟和蕭紅解除婚約。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蕭紅是爲了逃婚而出走,如今卻以代弟寫休書爲由,將汪恩甲的哥哥告上了法庭。

逃婚的未婚妻和親哥哥,傻子都知道汪恩甲會選誰。汪恩甲在法庭上承認,是自己願意解除婚約的。

蕭紅不僅敗訴,還讓張家顏面掃地,父親憤怒之下,將她關了起來。

好在有姑姑的幫助,蕭紅才終於逃了出來。

可天大地大,身無分文的她,又該怎麼生存下去呢?

迷茫的蕭紅,居然再次選擇了和汪恩甲在一起,她和汪恩甲住在哈爾濱的一個旅館裏。

蕭紅真的是糊塗,已經爲了悔婚,讓自己一敗塗地,卻又回到原點,接受了這個一開始百般不願意接受的未婚夫。

悲劇的種子,已經埋下。

某一天,汪恩甲突然消失,只給蕭紅留下旅館裏的幾百元欠債,還有一個未出生的孩子。

二、二蕭相逢,浪漫過後也是悲

挺着一個大肚子,身無所長,蕭紅陷入了一個無望的境地裏。

旅館的老闆還威脅她,再不結清費用,就把她賣了。

絕望之下,蕭紅想到寫信去報社求助。

而報社派來幫助蕭紅的人,就是蕭軍。

蕭軍初次見到蕭紅的時候,內心是有些鄙夷的,這麼一個蓬頭垢面,懷着孕而身材走形的女子,讓他無半分好感。

可蕭紅那歷經挫折仍然閃亮不失天真的雙眸,卻還是打動了他,尤其經過一番交談以後,他深刻的認識到了蕭紅的才華。

他決心不顧一切也要幫助她。

可巧,松花江發了大水,蕭軍租了一艘小船,從樓上的窗戶把蕭紅接下來,登上小船飄然遠走。

這樣的一幕場景,單是想象就已經讓人心生澎湃,何況親歷此事的蕭紅?

蕭軍對她極盡呵護,蕭紅生產的時候,沒有醫藥費,他就用刀子逼着醫生救蕭紅,才保住了蕭紅和孩子的性命。

想蕭紅前半生一直是孤苦無依,僅有祖父給過她真心的疼愛,尤其是經歷了表哥和汪恩甲的拋棄後,蕭軍這樣強而有力的保護,足以讓她感動的死心塌地。

蕭紅徹底淪陷在蕭軍的柔情裏,爲自己冠以蕭姓,從此蕭紅蕭軍再難分開。

因爲經濟窘迫的原因,孩子出生後,蕭紅就把孩子寄送出去了。她覺得,把孩子送出去,或許孩子還能喫得上飽飯。

那時候的生活,雖然拮据,但對蕭紅來說,或許是生命中難得的一段快樂時光。

她在蕭軍的鼓勵下開始創作,陸陸續續發表了一些作品,進入了文壇。

後來,他們又遇到了魯迅。魯迅欣賞二蕭的才華,將他們當成弟子一樣指導。

於二蕭來說,魯迅都是如父如兄的存在。尤其是蕭紅,經常跑去先生家裏,和許廣平先生說說笑笑。

那樣溫馨的日子,讓她眷戀。

可經歷過了生活的困窘,手頭開始寬裕的時候,二蕭的感情,卻不復當初了。

蕭軍開始一次次出軌,甚至還讓朋友的妻子懷孕墮胎。

蕭紅並非不知道,可蕭軍對她的意義,實在太重,就像是黑夜行走時唯一的光明。蕭紅不捨得放下。

她一次次的原諒,裝作不知,甚至忍受了蕭軍一次次的家暴,將自己低到了塵埃裏。

等低到無處可低,自己都覺得心灰的時候,還是不捨得完全放手,只好選擇遠渡日本留學,想借此和蕭軍分開,來爲彼此尋得冷靜期,也算是給自己療傷。

卻沒有想到,等到再回國的時候,如父如兄的魯迅先生,也已經去世了。

她再不能聽到他的教導,只能去公墓前,獻上自己最深的敬意與愧疚。

而她到底也沒有等到蕭軍的回心轉意,兩人最終還是分手。即便此時,她又懷了蕭軍的孩子。

三、再結婚,只想過平凡的夫妻生活

第一次懷孕,即便不是他的孩子,蕭軍也給了蕭紅珍而重之的保護。

第二次明明懷了他的孩子,蕭軍卻選擇了離開蕭紅。

生命的悲涼,莫不過於此,似乎,她總是毫無顧忌的去愛,卻總是被傷得遍體鱗傷。

所以這一次,蕭紅再也不想要驚濤駭浪,只想要平平靜靜。

她遇到了端木蕻良,一個純良又文質彬彬的男子,不在乎她懷着別人的孩子,也不在乎她豐富的過往,真心的,願意給她婚姻。

婚禮上,蕭紅說:“

我沒有什麼過高的要求,我只想過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沒有爭吵、沒有打鬧、沒有不忠、沒有譏笑,有的只是互相諒解、愛護、體貼。”

在經歷了生活的諸多磨難以後,這個曾叛逆又無畏的女孩,終究還是對生活感到了瑟縮。

可自從她第一次離家出走開始,奔波似乎就已經成了她生命裏的主題,就連朋友都曾說過:

“感覺蕭紅是難以長壽的。”

因爲朋友覺得,蕭紅的生活實在太折騰了。

慧極易傷,情深不壽。

果然,婚後沒多久,蕭紅的生活又遭遇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期待的平凡日子沒有到來,有的仍然是一波又一波的苦痛。

他們是在武漢結的婚,婚後不久,武漢被日軍轟炸,而端木蕻良作爲戰地記者,隻身去了重慶,將大着肚子的蕭紅留在了武漢。

對此,蕭紅也沒有過多的怨言,她早就認了命,她說:

“我好像命定要一個人走路似的。”

她獨自一人,在武漢的戰火連天裏,生下了蕭軍的孩子。

她雖然拋下了第一個孩子,可骨子裏,仍然有着母親的溫柔與慈愛,在懷着這個孩子的時候,也是真心期待過他的到來和成長。

她一定也在腦海中描繪過孩子的樣子。

可她的兒子,出生四天後,就夭折了。

據說當時,她一個人在那裏,沒有眼淚,無動於衷到就像一個木頭人。可往往是深入骨髓的悲傷,才愈發沒有眼淚。

這或許纔是一個母親極致的悲傷。

後來,她和端木蕻良去了香港,蕭紅被發現患有肺結核,住進了瑪麗醫院。

隨後不久,戰爭爆發,香港又淪陷了,端木蕻良再次拋下重病的蕭紅離開,把她託付給了小友駱賓基。

當時蕭紅一定很絕望。她這一生,似乎總是在被拋棄,被留下,還經常是在她最孤苦無依的時候。

彼時病重的蕭紅,在那絕望又心灰的日子裏,反而總是想起幼年時故鄉的風景和人。

或許是因爲極度的孤寂,記憶裏曾經蒼白寒冷的呼蘭河,此刻卻如此的鮮活明亮,她開始創作《呼蘭河傳》,記錄那個養育了她、塑造了她的故鄉。

而這個在不多的時間寫寫下的作品,卻成了蕭紅一生中很重要的作品之一。

因爲有了《呼蘭河傳》,蕭紅在文學界的地位才更上一層樓;也因爲有了《呼蘭河傳》,這個地方,在中國版圖上,也纔有了不一樣的色彩。

1942年1月22日,蕭紅告別了她苦難的人生,離開了人世。年僅31歲。

“我將與藍天碧水永處,留下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半生盡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這是蕭紅死前在一張紙片裏寫下的兩句話。

半生顛沛流離,蕭紅的人生,竟果真應了好友當初的那句話,難以長壽!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