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走向共和》裏,康有爲開辦萬木草堂,聚衆講學。這是一所新式學堂,在其中學習的都是認識到晚清制度之腐敗、有志於通過變法維新改變中國舊制度、具有新思想的新青年。

那麼,在這樣的氛圍中下,作爲師長的康有爲卻主張他的學生們都去參加早已腐朽不堪、死氣沉沉的科舉考試,而且他自己身體力行,主動去參加科舉考試,這是爲什麼呢?

康有爲自己給出了答案:

他認爲,想要改變一種制度,改革者必須身處該制度之中才行。

他說:

我討厭科舉,討厭透了,那些章句小楷,豈能考出我心中錦繡,宇宙關懷。一次又一次的落第,一次又一次的恥辱,但我還是要去考,考進這個制度中去,因爲,要改造一個制度,你必須先在這個制度的內部。

不過,康有爲雖然想通過科舉進入清政府制度的內部,但學問差了些,上趕着去考科舉,結果卻落第了,而謙虛的張謇卻考中了狀元。就連他的徒弟之中,在科舉考試上也有比他要強的,比如梁啓超,人家早早就考中了舉人。

而康有爲呢,他只顧着創作自己的大作《新學僞經考》,給光緒帝上書變法,同時在社會上着力打造自己的“聖人”和“教主”形象,招徠門徒,以壯聲勢。

後來,康有爲變法失敗,他在海外卻真的成了名副其實的聖人和教主。但是,他卻忘了自己的初心,拿華人華僑的大筆捐款購置別墅、豪車,還納了多房年輕姨太太,徹底墮落成了政治惡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