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过佛法的人大概都知道佛法有大乘与小乘之别,佛法是开启众生觉悟之法,佛法是指向众生平等、不起分别的觉悟之法,那么“大乘与小乘”之说会是个合理的说法吗?这一点应该很好判断,“大乘与小乘”之说见于佛说经典,那么“大乘与小乘”就应当是合理的说法。

既然“大乘与小乘”是个合理的说法,那么这个说法也就应当符合佛法的总指向,符合“众生平等,皆自具足如来本性”的总指向。可是这“大、小之别”宛然分明,又如何平等呢?记得以前啊,刚开始学习佛经的时候,总会认为“大乘是比小乘更为高明的佛法”,还总为自己学习的是大乘佛法而沾沾自喜。现如今才明白过来,在喜好的左右下习惯地认为“大乘是比小乘更为高明的佛法”,却是对佛法的一种误解。或许有这样误解的人还不仅小编一个,有可能是一种对佛法的常见误解。

既然“佛法”是觉悟之法,那么觉悟之法也会被误解吗?为什么会有误解的产生?众生之所以是众生,因为都有无明习气,只要无明未开、习气未尽,就必然会有误解出现。楞严经云:“佛告阿难,汝等尚以缘心听法,此法亦缘,非得法性,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由此可见,佛法是有可能会被误解的。而且呢,误解佛法的后果很严重,不仅不能“因指看月”,还会“亦亡其指”。“亦亡其指”也就是说,即便你照着佛说经典念诵,你所读诵的其实已然不再是佛法了。

“大乘是比小乘更为高明的佛法”是对佛法的一种误解,那么难道说“大乘非佛说”才是正解吗?“大乘非佛说”是一种偏见,是喜欢小乘佛法的人对大乘佛法的偏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偏见呢?因为他们没能觉察到佛陀说大乘佛法时的慈悲用心。大乘佛法之所以称之为“大乘”,是因为所度者众、能度者众。后来的我们又习惯地把大乘称名为“菩萨乘”,把“声闻乘、缘觉乘”归入为小乘佛法。

“菩萨”是个带有神秘色彩的概念,称合着我们对超能力的暗许。因此呢,我们也会习惯地认为称名为菩萨乘的大乘佛法是一种高明的佛法,因为是高明的佛法所以能度者众、所度者众。而声闻乘、缘觉乘,所度者寡、能度者寡,所以呢,小乘佛法不如大乘佛法高明。为什么很多人普遍存在这样的看法呢?大概是因为习惯地把“佛法”当成了神秘之法。那么“佛法”就必须是高明的神秘之法吗?心经有云:“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可见呢,“菩提萨埵”是一个无智无得的觉悟境界。既然佛法是指向“无智无得的觉悟境界”,那么佛法还必须是“神秘而高明”的吗?

大乘者能度者众,那么这所度之众中,是智慧者多还是愚痴者多呢?带有习气的众生中是无明者多呢、还是有智者多呢?既然还是众生必定还有无明,既然还有无明在,那么就有愚痴未觉,既然尚有愚痴,那么能听得进高明之法、能接受得了高明之法吗?可见呢,大乘之法不必就是高明之法,但是呢,大乘之法必定是大多的习气众生愿意接受之法。

大乘之法是能被大多数无明众生所接受之法、是适合用来劝导大多数人的觉悟之法,那么相应的小乘之法就是难以被轻易接受的觉悟之法。难以被轻易接受的觉悟之法,佛陀当时是对些什么样的人开示的呢?是对亲随于他的弟子们说的。佛陀的亲随弟子们俗称“声闻众”、外围弟子俗称“缘觉众”。也就是说佛陀对第一时间来亲近于他的人说小乘法,为什么可以对这些人开示小乘法呢?因为他们所敬仰的是“佛陀的无上慈悲”,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初佛陀并未曾广为大家认可,还没成就“佛的神名”。因此呢,他们并不会是冲着佛陀的神名来的,而是冲着佛陀的无上慈悲来的。

那些第一时间亲近佛陀的人,他们的智商必定也会有高低之别,比如得前遗后无多闻性的“周利槃特迦”,也有独得解名的“憍陈如”,那么他们有什么共同点呢?他们的共同点是对“慈悲的认同”,他们都具有“慈悲的基础”。因为他们“对慈悲的认同而且已然具有慈悲的基础”,于是呢,佛陀为他们说“苦、集、灭、道”,等等所谓的小乘之法。因为他们已然有了慈悲的基础,不必再为他们给出“慈悲的理由”。

跟佛陀当年的亲随弟子相比,我们最缺少的是什么呢?或许并不会是学习能力,我们最缺少的是对慈悲的认同,离佛渐远的我们最需要的是“慈悲的理由”,于是呢,佛陀就为我们留下了“大乘之法”,“菩萨”是慈悲的别名,因此呢,大乘也被称名为“菩萨乘”。“无修无证、无智无得”者是谓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觉悟并不是在学习中成就,而是在慈悲中放下。

没有慈悲就谈不上觉悟,而后世的我们大多都离慈悲很远,对后世的我们来说,我们普遍需要有“慈悲的理由”,“慈悲的理由”是大家都需要的,所以呢是大乘之数。大乘佛法要给我们的是“慈悲的理由”,大乘的高明并不在“离法更近、离觉悟的目标更近”,大乘是能被广为接受、广为需要的基础。因为面对的受众更为复杂,所以呢,大乘之法也会有更多的分说,看起来更为精彩的内容。因为慈悲心越少的人就越是需要有精妙的理由去说服他生起慈悲之念。由大乘而入小乘是觉悟之法的学习次第,没有大乘的开示难以接受小乘之教,离开大乘的开示,直修小乘会有疑悔之退。避开小乘耽于大乘,却会有邪魔之诱,而误入外道,难臻圆满之竟。

大乘佛法要给我们的是慈悲的理由,若是把大乘佛法当成“高明而神秘”之法,那就会“亦亡其指”,到达不了觉悟的彼岸。

愿您早证菩提

弟子周襄写于离生别苑 2020 05 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