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师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这就说明修佛还是不能离开尘世的,为什么这么说呢,为什么说红尘就是佛种呢?文殊菩萨在《维摩诘经》中曾回答过这个问题:“若见无为入正位者,不能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

文殊菩萨就讲了这么个道理:如果是见了无为,进入无为的正位的话,是没有办法发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

这指的就是小乘和中乘人。他们的无为正位就是进入灭尽定,就是他们认为的无余涅槃,也就是进入这种无为的灭尽定以后就没谁了。因为进入这个定以后,按唯识学来讲,虽然第七识不动了,停止了,但是第八识的所有种子都还没有办法消融,即便是我执种子破除干净了,但剩下的无量的法执种子都没有动,因为这定里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长短,不晓得什么时候才有机会能发出无上正等正觉心来,再来去消这些法执的种子。所以说入到这种无为正位者,不要看到正位就以为是褒义词,这不是个褒义词,这只是一个中性词,这指的就是进入灭尽定。一进入灭尽定,入小乘和中乘的这种涅槃的状态以后,很难发出大心来。

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如是见无为法入正位者,终不复能生于佛法。这里举的例子是像高山上长不出莲花,只有在淤泥里才能长出莲花来。因为在烦恼的淤泥中才有众生,有众生才有真正的佛法。所有烦恼就是佛种,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烦恼泥中,乃有众生起佛法耳。真正的莲花是生在淤泥中的,佛是生在众生中的,就在众生的邪见中、在众生的烦恼中、在生死的红尘中才有佛法。

这种话可能很多人都听过,但实际上真正能理解的少之又少。不离红尘而成就佛道是只给心里真正空掉的菩萨讲的,讲这种不空,而不是给连空是什么都不知道的凡夫来执着实有的一个借口。大家千万要小心,没有明心见性的人根本无法明白真正的空义,所以根本就没有资格说“妙有真空,真空妙有”。

接着文殊菩萨又说:“又如植种于空,终不得生,粪壤之地,乃能滋茂;如是入无为正位者,不生佛法。起于我见如须弥山,犹能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生佛法矣。”

文殊菩萨又举了两个极端的例子,他说:把种子种在虚空当中是不能发芽的。扔在粪土里,才能够滋生,才能够繁茂。所以说进入所谓无为正位者,就是进入小乘和中乘认为的涅槃的这些人,是不能生起佛法的。反过来,什么样的人反而能生起佛法呢?即便他生出的我执大如须弥山一样,还是能够生出佛法来的。因为小乘和中乘的人是断除了我执,断除了我见,进入灭尽定。这里反过来说,即便是一个凡夫的我见大如须弥山,都有救,但是这种所谓进入无为正位的人是没救了,他是生不出佛法来的。

“是故当知,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宝珠,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

这地方总结的就很简单,一切烦恼就是如来种。你不到海里怎么能取到宝呢?

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六度波罗蜜和十度波罗蜜的问题,六度波罗蜜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六度,到达般若实际上只是获得了根本智、道种智,这之后还要开出四度来,就是方便、愿、力、智,最后这个智叫一切智,或者叫一切种智、后得智。这个一切智就是行了后边这四度以后才能圆满的东西。

这个地方讲的就是大乘法和中小乘法的区别,包括与大乘普通的凡夫菩萨们的区别。这些凡夫菩萨们认为有菩萨道可修、有众生可度,这都是着相的大乘菩萨,就是勉强发求取无上正等正觉心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都没有转变。但是这里说,即便是这样的菩萨,也比小乘道有救。为什么呢?小乘道一旦入了无为涅槃的状态以后,就很难再发起大乘心了,当然并不是说小乘人没有救了,也有救,只是确实要修到那个程度,自然就会有救了。

这里为了让这些小乘根器的众生不要再走弯路,所以以非常决断的口气来劝这些小乘的行人:不要再去修你们认为的无为正位了。即便是很差的凡夫,即便世界观、人生观都没转变,并且我见大如须弥山,只要他发求取无上佛道,就都比你们有救。

现在绝大多数学习大乘法的人,都是以凡夫的见地来发求取无上正等正觉的心。

什么叫凡夫的见地呢? 就是认为世界是客观实有的,认为自我是存在的。都是以这样的心,或者说或多或少有一些不同的程度,以这样的见地来求取无上正等正觉,这就是绝大多数所谓大乘佛教徒都是这样的。比如说“我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就是典型的我执没破;认为有个西方极乐世界在,是典型的法执没有破。这就是见地上还是凡夫见地,但是他的愿望是“我要度尽一切众生”,这一点上和小乘中乘道有根本区别,他没有只求自我的这种寂灭和安乐。所以,即便是有“我要度尽一切众生”这样一念,虽然以错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来发这样的愿,也比苦修小乘道和中乘道的这些人进入到灭尽定里还要有救。

但这不是就鼓励这样的,。因为要是鼓励这样,就不会有《金刚经》、不会有《维摩诘经》了。修大乘道就要以大乘的无上乘的见地、最上乘的见地来修,要以《维摩诘经》、《金刚经》这样的见地来修,这才是真正的无修而修的大乘道。否则你认为的大乘道修到后面就成了自我实有、世界实有的大乘道了,就变成了一种跟普通宗教一样的所谓的精神寄托了,也就是一种变相的身心灵,这就是邪见了,是一个彻彻底底的邪见性的教了。

还有一类就是这里批评的中乘和小乘道,把自我破除了,但是世界是实有的,要求一个灭尽定。大乘看是灭尽定,小乘中乘认为是无为正位,认为是涅槃,认为那是追求的极果、极致,这都是邪见。无论是单破除我执还是单破除法执,都不是最上乘。但凡有这些“我要成佛”的想法,或者说有众生可度、有菩萨道可修,或者有极乐世界可成,或者说有什么烦恼可离,或者说有涅槃可证的所有这些想法,都没有办法领悟这部经讲的菩萨道。这就是这一段讲的意思。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