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刚经》第二十八品的“不受不贪分”之中,有如是经文: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此品的大意,是阐述对于福德的正确态度。如果有一个修行者,知道“一切法无我”的道理,能够真正修持忍辱,则此人的功德,远远超过以满恒河沙等世界的七宝用于布施之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个人虽有不可思议的功德,却从来不受福德。他为什么不受福德呢?因为他对于福德从来不去贪着。

这品《金刚经》的主旨,是要告诉修行者,对于福德,切勿陷入以下两个窠臼中。

1.贪着福德

有人在修持佛法的过程中,贪福德的心很重。譬如有人做善行善事,他的心中首先是有一个“集聚福德”的念头,也就是有贪着福德的相。他去做善行善事,其最初的发心不是针对善行善事本身,而是为了取得福德,以增加自己的福报。佛陀说,这是与真修行相违背的。

若是心中着了一个贪福德的相,即使做了善行善事,其福德也会大打折扣,变得很小。因此,佛陀在许多经典之中,都曾强调不可着福德之相而行善。若能如此,则是以大悲之心住于善行善事本身,这种善举的福田,才是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

2.纳受福德

以无贪着之心行善举之后,亦不可生纳受福德之相,认为福德是“我”的。一旦动了“福德是我的”这个念头,本来无量无边的福德,很快会消得十分微少。故而,诸佛菩萨从来不会自己纳受福德。

佛陀说“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释迦佛在过去无量劫之中,以佛法度了无量无边的众生,但是他从不认为自己度过一个众生,故而释迦佛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

功德无形无质,一贪着一纳受就会消掉。正如当年梁武帝问达摩大师:“我建佛寺、立佛像、斋僧有多大功德?”达摩大师告诉他没有功德。梁武帝当时还不明白,后来志公禅师解释说:“你本有功德,由于生了贪功受功之心,善恶抵消就没有功德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