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高祖劉邦率領衆一羣小弟戰勝楚霸王項羽,建立西漢以後,就開始論功行賞,封王封侯者達百人之多,比如第一個受封者韓王信,他本是韓襄王的孫子,他曾向劉邦建議從函谷關向東出發來爭奪天下,劉邦聽從了他的建議,並拜他爲太尉;還有鼎鼎大名的齊王韓信以及淮南王英布,後來又封了趙王張耳、梁王彭越、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等。封侯都那就更多了,比如酇文終侯蕭何、平陽懿侯曹參、宣平武侯張敖、絳武侯周勃、舞陽武侯樊噲、曲周景侯酈商、汝陰文侯夏侯嬰等等。

首先來講一下韓王信、他們的共同點都是投降匈奴。劉邦開始時封韓王信爲韓王,楚漢戰爭結束後,劉邦將韓王信北遷到晉陽(今山西太原),此舉的目的有兩個,一是要消除他對漢政權的威脅,二是讓他替漢朝守住北大門,抵禦匈奴,這是一招一箭雙鵰的棋,因此韓王信對劉邦的這個做法十分的不滿,他爲了對抗劉邦,就擅自決定將都城由晉陽(今山西太原)直接遷到離匈奴更近的馬邑(今山西朔州)。韓王信與投降匈奴後,配合匈奴襲擊太原。劉邦聽說韓王信叛降匈奴的消息後,決定親率大軍北征,結果被困在了白登山,差點死在白登山,多虧陳平出謀劃策才得以脫險。後來,劉邦多次派周勃樊噲對韓王信進行打擊,並殺死了韓王信纔算罷休。

其次,陳豨、盧綰造反。陳豨,今天的山東曹縣人,劉邦一開始的時候,非常的信任他,一度任命他爲自己的特使及代丞相,還讓他以將軍的身份統領趙國、代國的邊境部隊,這充分說明了劉邦對他的信任和器重。可陳豨呢,當上將軍後,禮賢下士、廣招賓客,慢慢的他的這些所做所爲被趙國丞相周昌一股腦的彙報給了劉邦,於是劉邦就派人去查,結果在代國還真發現了不少陳豨賓客所做的不軌之事,所以陳豨難辭其咎,陳豨知道劉邦的手段,所以他很害怕,也打算學韓王信聯合匈奴反叛漢朝。

陳豨、王黃於公元前197年九月自立爲代王,反叛了漢朝。劉邦親征平叛,並叫上了他同年同月同日出生的老鄉燕王盧綰,就是因爲這一戰,導致劉邦與盧綰之間再無信任二字,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了。原來,盧綰派使者張勝去告訴匈奴不要出兵救陳豨,結果張勝剛好與逃到匈奴的臧荼的兒子臧衍相遇,臧衍勸說張勝要明白脣亡齒寒的道理,要爲燕國有將來考慮,和陳豨、匈奴聯合攻打漢朝纔是正確的,張勝非常贊同臧衍的話,就自作主張請求匈奴攻打燕軍,這件事導致了劉邦對盧綰不信任。後來張勝把詳情彙報給盧綰後,盧綰覺得一不做二不休,反正劉邦已經不再信任自己了,於是就和陳豨聯合密謀對抗漢朝。後來陳豨兵敗被殺,他與盧綰的陰謀也未能得逞。劉邦召他進京,盧綰很害怕,稱病不去,後來他就跑到了匈奴那裏,一年後客死匈奴。

再次,淮南王英布的謀反。看到淮陰侯韓信及梁王彭越被殺,淮南王英布難免兔死狐悲,爲了保全性命,於是起兵造反。向東攻打吳國的荊王劉賈,劉賈兵敗死在了富陵,接着英布又去攻打楚王劉交。這時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討伐英布,劉邦軍隊一路高歌猛進,將英布軍隊打的落花流水,英布本人也在南越家田裏被人殺死,至此淮南王英布的謀反徹底被鎮壓。

按說,這些被封的王侯,應該感激劉邦纔對,可爲什麼到後來要反叛他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一個這個問題,下面我們就來做一下分析。第一點,相互的不信任導致大家各自心懷鬼胎。作爲皇帝的劉邦,是通過造反的方式取得皇位的,劉邦害怕他的手下也會通過這種方式推翻自己的統治,於是就想方設法的制約他們,就這樣他們與劉邦之間的關係就越來越不信任,所以造反纔會層出不窮。

第二點,功高震主,導致君臣矛盾不可調和。漢朝開國的將領以及被封的王侯中,個個都是能征善戰,戰功赫赫的人物,他們當中不乏不甘心做被人差遣的人,也想做皇帝,久而久之,這些人與劉邦之間就出現了不可調的君臣矛盾,作爲王侯,他們手中又都有兵權和封地,所以他們的起兵造反只是時間和藉口上的問題,一旦導火索出現,立馬就起兵反了。

第三點,兔死狐悲,脣亡齒寒的道理大家都懂。劉邦作爲皇帝處死了他所封的8個異姓王中的7個,又殺死了不少的開國功臣,在這種情況下人人自危,爲了自保,不得已才起兵造反。總之,劉邦面對漢朝初年的多次謀反,處置還算果斷的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