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从历史中学到的唯一教训就是人类没有从历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训

本文由麻辣读史原创创作,欢迎转载分享

蒙氏家族,世代为将

蒙家在秦国的发迹史要从蒙骜说起,蒙骜原是齐国人,秦昭襄王时期从齐国西入秦。是秦国一名猛将,先攻取韩国的成皋、荥阳二城而设置三川郡,再打下了赵国的三十七城,韩国十三城,多次打败魏兵,共攻克七十余城。为自己的蒙氏家族在秦国的立足开创了非常好的基础,之后其子蒙武也是秦国的一名良将。而蒙恬就是出身于一个世代名将之家,不例外,他也是当将军的命。在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霸业中,蒙恬的祖父蒙骜,父亲蒙武为秦国攻城略地,出生入死,因此秦始皇对蒙氏家族十分器重信任。

北伐匈奴,战无不克

等统一六国之后,秦始皇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蒙恬不辱使命,在黄河之滨,与匈奴展开对决,由于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蒙恬自小便熟读兵书,胸怀大志,立志冲锋陷阵,报效祖国。再加上天资聪颖,因此有很高的军事指挥才能。

在北伐匈奴的战役中,蒙恬率领的秦军势如破竹,击退匈奴700余里,再之后的在十几年内,匈奴都不敢再犯。而后蒙恬率重兵驻扎在上郡。在对战匈奴的战役中虽然胜利了却没有掉以轻心,为了加强河套地区的防护,他吸取战国时期占据险峻地势进行防御的经验,从榆中沿黄河至阴山构筑城塞,连接燕、赵、秦5000余里旧长城,据阳山逶迤而北。并修筑北起九原、南至云阳的直道,构成了北方漫长的防御线。

屯兵上郡,护卫扶苏

作为秦始皇最为信任的蒙氏家族成员,秦始皇也打算将他留给自己的继承人扶苏。扶苏是秦始皇的长子,其名字出自诗经《山有扶苏》,“山有扶苏,隰有荷华”,扶苏乃繁盛的树木,可见秦始皇对其给予厚望。然国家初定,秦始皇以雷霆手段镇压不服的六国遗民,因此被儒生诟病,直指秦始皇暴戾,引得始皇大怒,下令坑杀儒生,史称焚书坑儒。

扶苏受儒家熏陶,为人刚毅勇武,有仁心,政见卓越,对于父亲焚书坑儒的举措不满。多次上书劝谏秦始皇,言明如今天下刚刚安定,百姓还未教化,儒生效法孔子言论并无大错。而陛下却以残酷的刑法处置他们,定然会引发天下动荡,还请陛下三思。结果秦始皇非但不听劝还把扶苏贬去上郡监督蒙恬的军队,协助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匈奴。

说是贬不如说是历练,要知道,秦国往上数几代君主都是经历流亡过来的,秦孝公就不必说了,那时的秦国困顿不堪,常受他国欺辱。而后,商鞅变法,秦惠文王因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被商鞅流放,秦昭襄王早年在燕国做人质,秦始皇和秦庄襄王都在赵国当过质子。而扶苏自然也是需要历练,秦始皇将扶苏派到上郡,上郡是什么地方,那是蒙恬所在的地方,当时蒙恬手握30万重兵,而且还全都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这样看,扶苏真的是一手好牌打的稀巴烂。

赵高作乱,无奈吞药自杀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游天下,当年七月不幸病重身亡。赵高发动沙丘政变,和李斯合谋改立秦始皇少子胡亥为帝,并且伪造一封遗诏令扶苏自尽。当扶苏拿到遗诏,哭泣着走进内宅准备自尽。蒙恬还是比较清醒地,提出疑问,不过是一个使臣,这遗诏是真是假还不知道,公子怎么能轻易自杀。而且我们现在手中可是有30万大军。

蒙恬说得够明白了,可惜扶苏是个死脑筋的,受儒家文化影响太深,君臣之义大过天,先君后臣,先父后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扶苏没有听蒙恬的话直接自尽了。而蒙恬心生疑虑,要求复诉。结果,使者对蒙恬说,你哥哥蒙毅当死,连坐于你。终究是君臣之义害死了蒙恬,舍生取义是大节。古人重节气,虽身遭屠戮也不能辱没门楣。蒙恬明知道自己统领30万大军,要反抗轻而易举,可是最后还是选择了守义而死,为的是先人的教诲,先主的恩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