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奪取了很多人的命,我沒死。

還能碼字、聽歌……

惜福。

2020\618的影音產品專題前陣子寫了一篇,但似乎寫早了,無奈,我也被各平臺的聒噪影響了節奏。

也好,趁着真正的6月18沒到,就靜下心,把這半年評測的各類耳機再拎出來談談(覆盤),這裏面有老型號,也有新品,甚至還有沒上架的……

去年盤點類的文章,我寫的都是自己喜歡的型號,以至於一篇長文從頭到尾全是“褒獎”,顯得誇張。這次改一改, 把喜愛的、不適應的、不好的都羅列進去。

文章裏,除了心鏡那個耳機有一張是引用官方的,其餘都是自己拍攝。

(點贊是美德)

1、聲美ES30C

把第一的位置給它,不是因爲這耳機音質好到什麼程度,而是佛係數年的聲美終於出了個看着像是新品的東西。

ES30C的瞬態相對聲武士C3並無優勢,對比國際品牌百元級有線耳機也沒有出色表現。

它好在聲音自然、柔和,悠揚與優雅兼具,有時甚至還能感受到類似500元檔拜亞soul byrd的味道。

加之金屬外殼,顏色酷黑(黑透了)和精緻的三鍵線控,且價格60不到……

這些都讓它成爲HIFI品牌裏,可能是最具價格吸引力的型號。

聲武士C3 PRO

這款價格非常低,99元,聲武士的上一款HD3是大概499元。HD3除了不時尚,日常使用體驗和音質還是非常好的。音質和音色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是前幾個月的越級品。

入門級的C3 PRO外形設計不錯、手感也好,甚至可以和類似造型的兩三百元TWS去PK。

也可以說C3 PRO擺脫了昔日HD3的“醜”,走起了“模特步”。

雖說99元,但主打的音質還算可以,但,也就只是還算可以(肯定不如C3有線耳機),你不能只看官方瘋狂的對調音部分的“描述”,它會洗腦的。

C3 PRO的主要問題在於腔體的設計不利於音質真正發揮。把它插的深一點,角度稍微歪一點,音質都會變化的明顯,C3PRO是我這幾年遇到的佩戴最不穩定的耳機,耳塞頭偏小,在耳朵眼裏面會以各種姿勢呈現。

當然,也可能看人,我是不適應它的。此外,無限壓低成本,可能也會有品控問題。

不過,價格低……

有私信我的網友面對它99元的價格,完全對我嘰嘰歪歪的文縐縐術語沒了興趣。

米粒E100

在森海塞爾MX375(2012年)推出後不多久上市的,作爲當時國內頂級消費類耳機品牌(貝爾塔旗下)的入門級核心力量,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以150到200元之間的價格,與MX375展開直接競爭。

雖說年代久遠,但因研發團隊的精益求精,現在看E100也還是非常漂亮、時髦。三棱柱型的特色化耳機線也是獨一無二和柔韌堅實。

作爲調音師,老一輩的鬱志曰給E100賦予了強悍的瞬態和跳動的樂感,一耳朵會有種早期日系耳塞所特有的勁爽音色,且同時又能承受比日系隨身聽配塞更大的聲壓,所以從某種角度來說,它也很像是索尼MDR-E系列流行調音的改善型變體。

8年了,價格下調到50到60元之間。賣1條少1條了……

餘音GY-10

2020年伴隨疫情肆虐的,還有餘音的新品攻勢,該品牌基本做到了“XX出品,必屬精品”的水平,其實也有我個人不那麼喜歡的,比如百元內那個動鐵,還有百元外那個平頭塞。

餘音入門級有線耳機出了好幾個,綜合設計和音質,我最喜歡的是GY-10、GY-05S、GY-09(按喜歡程度依次排序)

這裏面主打通透度的是GY-10和GY-05S(05S接替聲武士C3成爲又一百元內最強入耳式之一),相對悶一點的是GY-09,但09的流暢、立體感和低音,仍是百元級價位非常不錯的型號。

GY-10除了手機直推有些“小聲”,放不太開之外,其餘,以“音質”角度談,是個非常好聽的耳機,所謂“好聽”表現在通透和自然上。

如果有個稍微靠譜的較大推力前端驅動,它的聽感會非常優秀。

鑑於目前有爲數不少的百元級有線耳機都在音質上有出色表現,以至於你不太有必要再遵循以往的“多少價位播放器”搭配“多少價位耳機”的固有觀念。

2020年開始,只要你手頭有個大概500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HIFI級播放器或入門級便攜耳放,搭配隨意的50元左右到200元左右的耳機都可以實現發燒級體驗。

SIVGA M008

比聲美ES30C通透很多,線條感非常明晰,不論流行還是古典都有清爽感。

低頻下的去,中頻穩準狠,高頻又撩又騷。之前我有談“聽過K3003再聽它,沒有多大落差”,是的,就是這麼high的調音。

而它的人聲明顯好聽的多,也好伺候的多,靈敏度非常高的微動圈耳機,它是不多見的其中之一。

事實上,微動圈裏面,好推的佔比挺低,下至餘音GY-10,上至森海塞爾IE800,中間是一批FINAL E系列,這些不大易於推好的型號盤踞着。

SIVGA M007和M008能手機直推,且呈現爽快過癮的一耳朵聽感,我覺得這也算是能耐。

(據悉木料稀缺,也快下市的節奏,M007和M008人聲口型表現稍有差別,其餘近似)

SIVGA M009

鍍鈹振膜、黑檀木外殼、腔體較大、三鍵線控、新設計的黑皮軟線

看價格以爲就是個手機用的耳機,看外形,咋看咋是HIFI耳塞,再聽聲音,JVC FX700和索尼EX700混合的感覺

(對比MDR-EX700,人聲沒有擾人的齒音)

在無人知曉的前提下,被我吹出去數千條,成爲第N個只因我個人喜好而帶火的型號。

價格低,完成度難免不會太高,但M009的聲場真好,還有這潛力、這高音、這還算唯美秀麗的人聲,都是它成功的前提。

TFZ T1SM

TFZ繼經典的S2之後,推出的最具聲價比的耳機就是T1S了(T1SM是帶麥的版本)

其外形相比S2升級不少,做工也非常紮實。

我曾寫了大概2000多字,詳細評測這個型號,當時覺得T1S聲音真好,雖說還是TFZ一貫以來的那種沒啥缺點,也沒啥特色的厚實調音,但“瞬態”在這200不到的價位卻有較出色發揮。

加之外形真的好……

它至今仍是我非常喜愛的TFZ最低價位耳機

要提醒各位的是,TFZ曾大張旗鼓搞的+99元送下面這個My love 2019版耳機,調音其實挺普通(在TFZ產品線裏比較),對比T1S,它的調音缺乏“深思熟慮”,表現在低頻厚,全頻剛,力度大,但沒有層次感,解析非常普通,像是酒後的張飛。

但神奇的是,它卻能換線……

黑塞H3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在美國小有名氣,國內初現崢嶸。黑塞H3或許是個頭最大(長)的微動圈耳機,看樣子就有勁兒。

200元不到就有了MMCX可換線結構,此外,還有堅實的金屬小身板。

其密度感較優秀、低音、高音能量很有氣勢。尤其是官方2.5mm平衡線,在山靈UP4藍牙耳放或是部分帶2.5mm口的HIFI播放器下,會給人一種非常過癮的感覺,就像狂飲伏特加一樣刺激。在我心裏,它是和IE800一樣帶有明顯風格化調音的東西。

由於價格(199元)和設計、音質完全不匹配(定價過低),這也是它在毫無名氣下賣的還挺火的原因。

黑塞的平頭耳塞

沒有型號。價格反正不會超過500元。可換線,做工很好,外形設計也挺酷,是真的酷。中頻稍稍欠缺凝聚力,其餘的,在順滑度、飽滿度、聲場方面都沒什麼問題,一耳朵就能聽出是用心調教過的好聲。

還未上市。不評更多,純展示,就像閒魚賣家標個天文數字的價格,卻掛個不打算賣的小衆收藏型號一樣。

KINERA TYR

該品牌的入門級微動圈,調音初聽一般般,初聽感覺就低音多,聲略悶。什麼中頻和高頻就是普通聽感。

稍微聽久一些,會感到“調音的老道”

音質這東西,各家都在做自己的味道,TYR區別於很多型號的地方是它把HUFI做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鬼哭神嚎”的高度。

(HUFI型調音的整體感通常很強,音樂更容易以最該有的形態“攻擊”你的心門)

經過我幾個月的,以各種心境、各種時間段、各種對比前提下的聆聽,我才得知它是個經典。

濃郁的低音、清朗的人聲、順滑自然的高音。稍微老一些的錄音(老搖滾、老爵士、老流行、老說唱),它的韻味會非常之好。

有趣的是,在與FINAL E4000的PK中,我以爲它沒有勝算。

結果,它竟然和E4000很像,而且整個泛中頻區的瞬態和亮度(清晰度)還要稍好於E4000。

這顛覆了我的認知,同時,它也成爲目前低價位段微動圈耳機中的又一超性價比“神機”。

結合典雅的設計(包括那個圓形收納包),200元不到的售價,濃郁與清朗的神奇音色組合……

非常推薦。

Hzsound鈸

聽了很久的“鈸”,才意識到爲何“老燒”們到最後都“折”(念she)在了“平頭塞”上。

首先是因爲“亮的自然”。

作爲對照,入耳式絕大多數是“自然的悶”和“悶的高素質”,偶爾“亮”的華麗,但卻又容易刺激。

平頭塞的數量在2020年的耳機市場中佔比明顯少,所以這種“亮的自然”的聲音變得稀缺。

而在“亮的自然”的平頭塞裏,能像鈸這樣在“自然的間隙”還有犀利感的就更少一些。

再加上比我預期要低不少的價格,它註定是這個價位段的經典。

你可能也會“折”在它身上。遲早的。

Hzsound心鏡

心如止水,止於心鏡——自然涼。

這是2020年夏季,低價位段入耳式耳機中的調音企劃大製作。

心鏡是基於自然界中聲音的真實感,並輕微強化高頻的甜味兒和中高頻段的潤澤感。它有着平滑、穩健的中音,非常明晰的中高音線條與高“潤澤”感的人聲和樂器高頻區。

不同於TFZ動圈耳機普遍存在的“亢奮的凌厲”,“心鏡”的調音是在高解析“海面”下,鋪墊了一層靜謐、柔美的底色,這讓它的聲音聽着更加耐聽和靈動。帶着一絲道家的仙氣。

此外,低音適度增強,以強化深沉感。

靈敏度中高級別(高於GY-10),不是TFZ的極高級。

更建議手機黨搭配“小尾巴”類型的耳放線體驗。

論音響性和音樂性,再結合外形的設計感,總體上是個600到1000元級的水平。

由於價格299元,比我預期腰斬!於是,它也成爲我2020-2021年的年度推薦級。

“心鏡”的調音定位和索尼JustEar定製耳機項目中的“listening”一致,但低音能量相對會強一點,非常適合那些既追求解析,但也注重意境之美的“聆聽型”耳機愛好者。

“心鏡”通過深度優化的曲線(調音)可能會讓聆聽者暫時性的“冷卻”(退燒),沉溺於自然與優雅兼具的音樂裏,故而官方給出"心如止水,止於心鏡"的文案。

在2020年值得剁手的新品有線HIFI耳機裏,樣子比較科幻的,在低價位段內,暫時是這一個。

輪廓像心,有鏡子般的反射效果。

戴耳朵上會有強烈的裝飾性,一如酷炫的大型銀飾 。

TFZ NO.3基本版、黑金版和威澤OM3

這半年來,定位較高的入耳式有線耳機,賣的挺火的之一就是TFZ NO.3黑金版。

它的原版(基本版)是下面這樣的。

有趣的是全網沒有一個人拍照能拍出這產品的真實質感。

基本版顏值其實很高的,我還曾預感它能拿日本那個vgp獎(評測期間)

結果不止拿了,還是它那個價格區間內的“金獎”,厲害死了。

國產HIFI耳機有不少金屬疙瘩,是不是看膩了?凍怕了(冬天凍耳朵)?

TFZ教你咋做“塑料”耳機,NO.3基本版這彎月銀刀實現了舒適佩戴,四季皆宜,個性輕盈和聲音上的“力拔山兮”。

可惜……

TFZ玩起促銷來,誰都猜不透它要幹啥。基本版像是被炮灰了一樣……

是的,黑金版橫空出世!一舉殲滅剛剛獲得VGP金獎,且價格超出500元的基本版……

(TFZ,what are you弄啥嘞)

黑、金組合,在視覺上就給人一種“人擋殺人,佛擋殺佛”的衝擊力,且價格最低時299元。要知道原版在正常時期,官方標價是800元左右的。

如此瘋狂的戰略性營銷,讓黑金版自打上市以來,就訂單不斷。後來,隨着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它的聲音相對原版落差不大後(我聽也覺得差異不明顯),這訂單數量就更多了。

體積上,黑金版(左)只是稍小於原版(中間)

上圖最右邊是威澤OM3(外殼有英文塗鴉的耳機),採用超1特斯拉的單元。

通常,當我難以區分音質誰高誰低時,我就會採取“看個頭,判斷音質好壞”的方法,分出高低。

所以,在我這裏,黑金版音質略微弱於基本版……

不過,若你想要音質更好一點的,那威澤OM3在向你招手,只是它的外側面板更大(拉風),有些人的耳朵可能招不下。

OM3的中頻解析更優,低音也和TFZ差不多的猛,但外形更街頭、嘻哈,更張揚,TFZ相對內斂高級。

黑金版個頭小點,但佩戴舒服,音質也是沒得挑,畢竟VGP金獎型號的弟弟~

實物顏值很毒。

話說TFZ做的非金屬外殼都挺驚豔,都可以收藏。

TFZ T2

在TFZ產品線裏這個型號比較“另類”,我也忘了它爲啥是T系列了。

T2是金屬的,外殼很精緻,聲音也和外形一樣“精緻”和“犀利”,此外,它的低音非常Q彈,最終給人一種比較特別的美感,也就是“冷聲”的柔美。

通常冷聲可能會略硬,但T2是比較輕快和柔滑的,這也是它一耳朵吸引人的地方。

總體上,它的聲音還是偏監聽,不屬於音樂欣賞的那種,像NO.3黑金版就是音樂欣賞型定位(相對T2略肉)。

KING II和T2也差不多,且監聽氣質更濃。KING II的解析也相對T2再好一些。

T2的調音風格里,40%監聽,60%音樂

KING II這個比例差不多是反了過來,是60%監聽、40%音樂。

至於NO.3黑金版和基本版,是沒有“監聽”底色的,就是純音樂型耳機。

興戈MT1

這個一看就很好賣的樣子,199元,帶線控,線和腔體的設計、品質都很好,佩戴也非常舒適,不可插拔線材。

國產HIFI品牌裏,目前光是靠顏值就能幹死一片的,低價位段MT1是其中一個。

音質也很好,但區別於TFZ的是,它更輕柔一點,不是那種澎湃的活力四射,而是有節制感的清晰和穩健。

接耳放後也有提升。

TFZ QUEEN LTD

跟基本版QUEEN,在外形風格上看不出延續性,搞不懂TFZ咋想。但產品設計的不錯,對雙耳的修飾性達到了某種程度的高峯。

音質也不錯,我是覺得要稍好於NO.3黑金版。線條感再明快些,層次好。

也是走音樂欣賞的路子。耐聽度高。

TFZ出新速度很快,對QUEEN LTD沒有太久的推廣,有些可惜。

TFZ SECRET GARDEN1

這是個千元級的音樂欣賞型耳機,佩戴舒適度、穩定度、面板的美感都非常好,是TFZ千元級型號裏的經典。

大聲場、厚實的線條、較強大的瞬態。除了古典音樂可能在音色表現力上不夠對味兒,其他的都沒問題,從幾百元耳機過渡到它,聽感上會起飛一段時間。

KINERA IDUN和QOA粉色佳人

比TFZ NO.3黑金版外形再高級些,音質再強一些的,就是KINERA的IDUN和QOA粉色佳人了

IDUN和粉色佳人都是較大的體積,還是那句話,“音質有時看個頭”

三個動鐵單元助力強悍的中頻、高頻解析。IDUN的低音剛剛好,但中頻和高頻力度、鮮活感更好。粉色佳人適度強化了低音的下潛、厚度和高音的延伸。

總體上QOA素質稍強點。

兩者主要是三頻能量分配的差異,大體的音色風格無明顯變動。

同時,也都是在中高端價位,有着超水準發揮的越級型號。

上圖爲QOA粉色佳人(pink lady),高音水準在圈鐵耳機中,差不多是1200到1300的水平。

上圖爲KINERA IDUN,IDUN的人聲結像是很好聽的。很大氣,也很順滑。

拜亞DP100

不像是拜亞的作品,像是一個特供中國的商品。不夠好聽,聽感上“不順滑”。

“不順滑”也就是“不流暢”,聲音會在某個頻段有斷層似的,坑窪不瀟灑。且附贈的耳套也比較糟。考慮到價格……

還是森海塞爾MX365\375更值得購買。好在拜亞也很及時的停產了它。

也可能需要更久的煲機會好些。

通過觀察電商平臺dp100的買家口碑,整體反饋是“還行”的剛及格級別,相對價位更低的森海塞爾MX3系列,評語透漏出的悲觀情緒相對多。

DP100是有自然的一面,但面對衆多100元內的有名無名平頭耳機,它的自然有點欠缺完成度,像是隻做出了有些許韻味的人聲,其它細節或多或少有些放棄的感覺,我對它的預期也是參考價格的,沒有達到200元級別的音質,令人失望,是個調音完成度欠佳的曇花一現型“經典”。

事實上,在我得罪這個耳機的評測出來後沒幾周,它就真正的停產了。而且悄無聲息。

拜亞SOUL BYRD

若是怕了森海塞爾IE60的緊緻和偏冷風格,同樣價位段,SOUL BYRD可“狙”之。最常見的流行樂,它的聽感是挺不錯的,一耳朵柔美,不冷,也不拘謹。

呈現出一種輕盈曼妙,剋制雅緻的美

解析、聲場、瞬態啥的不明顯……

這塞子主要是比較自然耐聽,音樂味道不錯,細軟微甜的線條感。

100出頭那個BEAT BYRD?

BEAT BYRD像是拜亞致敬早期BEATS的型號。

和DP100一樣,它在我心裏(音質層面)也是比較不合格。

低音可以濃厚,但作爲HIFI品牌,儘量乾淨的線條還是更重要,這方面JBL C100SI、SIVGA M100(99元)、AKG Y21U做的就很好。

勒姆森L85 SOLO和飛利浦SHP9500

佩戴舒適度,飛利浦這個勝出

音質,L85 SOLO略勝。全頻解析都很好,且密度感更好,彈性也不錯,夠黑的背景也令人着迷,此外,還有非常“易推”的特性,這也是對廣大普通燒友來說,非常重要的一點。

SHP9500搭配手機,簡單用個小耳放線就可以了,樂感清甜,較亮,順滑度很好,低音略少,下潛還算不錯,整體樂感優良,但推不好也可能感覺乏味乾澀。

談論9500的人多的有些令人窒息,以至於我打出這四個數字都會有“嘔吐”感。

這和我打“WH-1000XM3”一樣,還有BOSE那些個頭戴……

SIVGA SV004

一舉超越以上這些。密度、瞬態、順滑度兼具。但音色上它稍偏硬,低音也是MDR-Z1R的剛猛風。

ANKER Soundcore liberty 2 pro

liberty 2 pro暫時是Soundcore(子品牌)的旗艦級

它主打賣點就是音質。音質好的……我日……

我解釋下,爲何它會讓我說“我日”,因爲大多數所謂高音質耳機都在堅定不移的把“素質”做好,但這個Liberty 2 pro順帶着把聽感做到了一個TWS耳機前所未有的高度。

你會感覺每首歌都被它注入了一點靈魂,恰到好處的染色,讓它時刻有着“雪碧”般的清爽。

每個人都說蘋果系產品的體驗多麼多麼好,但是到了soundcore(這牌子下的所有型號)這裏,它給出聲音體驗簡直上天遁地。尤其是這個旗艦級。我都恨不得給它燒柱香供着了。

顏值中規中矩。個頭略大,和索尼WF-1000XM3有近似的輪廓。

佩戴穩定感、舒適度夠高,除非耳朵真的小,大部分使用者都會感覺愜意。

AKG K371和MDR-7506

最初(基於臺式耳放),我覺得K371素質更好,空間感大,聽感也更好,但隨着時間推移,聽得越久,就覺得K371沒法聽,乾澀的感覺越來越明顯,已經完全無法享受音樂。

索尼7506素質相比K371再差一點,但人聲、樂器的層次感、亮度在某些時候,比371要好。

但是,一旦把“音樂”的概念拿出來去考驗這倆。

我們就可以翻篇了。

類似這種感覺在差不多10年前,MDR-Z1000、舒爾SRH440、索尼EX800ST都給過我深刻的教訓,即它們遲早都是“閒魚”的命。

那時候,我對“高解析”一度非常癡迷,老是上監聽耳機的當。最猛的搭配是浮雕版EX1000+D50錄音筆——真清晰啊,我艹

但要聽超出2首完整的歌都是有難度的。當聲音的分離度、硬度、亮度達到了一個超出耳朵承受的界限,意味着“自虐”的開始。雖說“實驗搖滾”派系曾專門搞“噪聲”刺激,但自然環境中的噪聲在也不易達到“監聽+監聽”這種變態組合對耳朵的“割傷”。

索尼那時候也不是個好孩子,官方主打的頭戴耳機ZX700、入耳式中高端EX600\EX700\EX1000都是監聽路子,大批索粉忍着刮耳或是乏味,喊着索尼音質好,現在想想真是病態。

EX1000算是相對好點,尤其是後期的版本。EX600就完全沒法聽,出閒魚的巨多,有頭暈的神奇效果,聲場小,聲音悶,高頻柔細卻不亮,成爲EX系列最沒名氣的那個。

EX600我前後仔細體驗了兩次,最終都以“調音完成度”低放棄了。

這和前文中的dp100一樣。它們的共性都是“好的有限”。

隨着聽的時間越來越長,我也越發的,能通過一款耳機、音箱的聲音,預判到它的銷售壽命。

當然,更早年前,我是做音箱銷售的,作爲商家,對聲音是否能成爲經典的預判也是基本功。

EX700的負面評價很多,可能也逼迫設計師松尾伴大對EX1000進行更深層次的調整。

總之,現階段索尼最好的有線入耳式耳機是IER-M9\M7,XBA-Z5\N3AP\300AP和MDR-EX650AP,有線頭戴的只有MDR-Z7M2和MDR-Z1R值得拍。

人聲第一梯隊XBA-300AP和MDR-EX650AP

聲場第一梯隊:IER-M9和XBA-Z5

(ier-m9在表現交響樂時,聲場、控制力要好於榭蘭圖)

(GR09調音完成度有問題,否則以它的最好狀態會是個準2000元級耳機)

BLON的一款有線耳機

型號忘了,聲音非常好,價格很低,解析有榭蘭圖的感覺,是潛力股。佩戴有問題,還挺大的。

全金屬製造,拼色、拼接的時尚設計。

BEATS X

除了漂亮的外形,音質也不錯。價格目前跌到很合適的地步。可以買了

餘音春紛

壓榨性價比到極致的品牌,開發出的高配置、高級感兩圈一鐵耳機

顛覆了我對這個價位段HIFI產品的認知,是一個比GY-10更具誠意的現象級商品。

其潤澤、紮實的聲音給人印象深刻。

規整有縱深感的聲場、輕靈的高音、結實準確的人聲,廳堂感是它的特色。

比IE80S好很多。

插一張去年拍的照片,緩解下閱讀疲勞。

FINAL E系列

這個系列解析最好的是E1000和E2000,E5000沒聽過,不好說。

E1000和E2000在推力夠大(500元國磚)的時候,層次很分明。但除此之外,通常搭配情況下,聲音就一悶罐子。

E2000相對好些,表現在即便推不開,也比E3000的解析好些。

再就是E2000低音也不錯,所以,在小聲場耳機裏,E2000更值得普通消費者購買。

E4000大場景、糊面風格,需要適應。需要放棄對層次感的追求。

圖爲E1000,E1000只有在這個光線,這個背景下看,纔是精美的。

通常自然光線下,沒有檔次感。同價位,KINERA TYR的檔次感卻非常明顯。

餘音Q1:

低價位的TWS產品中,既可以征服消費級,又可以搞定發燒友的。

餘音Q1是其中之一。

除了延遲問題還存在,音質、連接穩定性、顏色、工藝質感都可謂出色。

音質方面,我覺得稍勝漫步者TWS1(密度),遜色於三星GALAXY BUDS(高頻解析)

SEE AUDIO全部在售型號

SEE AUDIO是我所知的採用樓氏動鐵單元,做出的純動鐵耳機中,音色最打動我的。

調音極好。ACG有驚豔表現,出品的很多型號,在上架前,也是由一羣ACG愛好者在把關。

在注重高解析的動鐵類耳機中,該品牌的人聲處理、表現力可能是最好的之一。

對亞洲男聲、女聲有上佳表現,尤其N6PRO(售價超3000)給我印象最好。它也是該品牌在售的集“潤、華麗、寬廣”於一體的經典。

此外N6(結實、華麗)、V5(低音強化、華麗)、S3(華麗)也都很驚豔,來自高頻的空氣感是這個牌子所擅長的。總之,中高頻很抓耳。不太會有悶的感覺,各種順滑。

由於SEE AUDIO對解析和明亮感的把控非常優秀,它也是我非常看好的動鐵系耳機品牌。

圖爲N6 PRO,SEE AUDIO在售的耳機造型差不多都是這種風格,輕盈、剔透型。

森海塞爾IE40PRO

差不多1年前,我給這個型號寫的評測文,標題起的非常情緒化,毫無保留的說好聽,以至於有好幾個人以爲我是森海買來的“槍”(搞笑)。

但內容方面,我寫的很樸實,一個耳機、音箱,好聽在哪?我個人很看重這個,我要把它好聽的地方說的清清楚楚,不能只是“解析好”、“聲場好”,讓小白看了一臉懵逼。

音樂是流動的,器材要助力這種感覺。

IE40PRO雖說監聽味道濃,但在同樣是監聽的入耳式耳機競品裏面,它的“味精”卻加的恰到好處。似乎勁爽、清爽的監聽味只有它做到了。

通常情況下,我的標題看着都很情緒化,那是被平臺逼的,這個浮躁的媒體時代讓大家集體沉淪。但在我這裏,通常標題越誇張,基本上也都意味着這型號很厲害,會“大賣”,差不多9成可能性會大賣。這種事已經發生好多次了。

若有一絲猶疑,就可能不溫不火,或是火到一定程度,就被競品迅速殲滅。

達音科的DK3001PRO是很不錯的,小幅碾壓K3001的高檔耳機。是目前達音科最值得買的型號。

極致那個兩三萬的超高端“藍寶石”耳機,音質是比索尼IER-Z1R更好,我以往覺得燒到IER-Z1R就是個頭了,沒想到那些標價更高的耳機也確實不是“水貨”,像“中頻”,藍寶石的飽滿度、密度就跟舞臺音箱似的,索尼這個地方確實敵不過。但在聽“藍寶石”之前。

其他那些高端耳機面對IER-Z1R,在中頻部分,索尼這個是是壓倒性勝出的,不是說“聽感”,就是一種硬素質的碾壓。

要是論聽感,SEE AUDIO的N5、N6PRO和Hzsound鈸都比它過癮,N6 PRO的人聲簡直是看到“天鵝”的感覺,男聲、女聲同時悅耳。鈸是平頭塞那種難以形容的唯美與清冽。

qoa在較大推力下的人聲也要好聽於IER-Z1R。但非要比壓倒性的來自密度感上的刺激,它們還是弱了些……

總之,素質和聽感不一樣。

一個測評作者寫了1000字描述某型號多麼強大,若沒有一句“我艹,射了”這種接地氣的對“好聽”的粗俗描述,那也一樣不值得你爲之着迷。

TFZ BALANCE 7

TFZ出了個169元的動鐵耳機BALANCE 1,聲音也很好,只可惜官方沒怎麼推廣,展會聽了下感覺很不錯。沒想到的是,BALANCE系列不只是動鐵(平衡電樞),也有平板耳機的耳塞版——BALANCE 7

只是,BALANCE 7太難推了。售價2500+,考驗的是你是否夠發燒。

論外形,TFZ沒怕過誰,它的平板耳塞,在我眼裏,是可以排在前幾位的,比奧蒂茲的還要帥。

TFZ S7

一圈四鐵(樓氏),密度感非常強,解析也不錯,但順滑度,極高頻沒有特別好,否則就真的很好聽了。

外形我有點不適應,像是起了雞皮疙瘩……

WIDING 悟 me-10ex

新品,賣着賣着就沒貨了……

傳說中的型號,全國擁有者極少,我是其中之一。低頻稍微不夠力度,其餘都非常出色,發燒友會迷上它的。

雅馬哈EPH-200

旗艦級。

論自然度、順滑感,比不過IE40PRO,聲音有點不自然,但對樂器的表現似乎又是很標準的。EPH-200是我一直沒有做出結論的耳機。

餘音R1

199元的頸掛式降噪耳機,估計是最便宜的了,我是幾乎找不到它有啥缺點。

我覺得是可以給它標現階段“性價比最高”的主動降噪藍牙耳機。

最好用的是,不用開機,只撥動其中一個按鈕就可以享受“主動降噪”,這很方便。單純體驗降噪,這也是不少人的日常需求之一。

餘音考慮的還挺細。

音質也不錯,比99元的那個頸掛式好挺多。可以算是好音質了。但不如餘音Q1。

做工、外形也都很好,是個像樣的物件。

餘音下一步需要考慮溢價了,不能總是和更大的品牌玩性價比,這會越來越辛苦的。

HIFIMAN TWS600、TWS600A和森海塞爾初代TWS

聲音角度,TWS600A(618大促期間直降200到299元),在我聽來是更順耳,三頻的素質和聽感都挺棒的。299,真的可以買了啊

對了,它的音色比較特別,目前也就HIFIMAN有這韻味。

下圖配的是TWS600(原價1000,現大促價499元)和森海塞爾的初代momentum true wireless

初代森海momentum真無線,音質不算多好,音色有點怪異,論素質和聽感都不如索尼WF-1000XM3,論素質更是弱於三星BUDS。

只是外形和品牌給人一種高貴感。

再者,續航也比較慘,小心使用的話,也就3小時左右,聯想到它長期1800以上的售價,真是嚴重不推薦。

山靈ME500基本版

山靈的耳機每一個都很好,拋卻主觀喜好的問題,他們的耳機近乎於全方位的優秀。

此外,他們也是把國內消費者、發燒友心理研究非常透的品牌,知道你喜歡“處處都好”,他們也會非常拼的在各個細節精雕細磨。

國產HIFI品牌沒有哪家能活的輕鬆,外有大品牌耀武揚威,內有同胞無限挑剔的心作祟。

要生存,只能在有限的價格上做出無限趨近完美的東西纔行。

而ME500已經是我所聽過的千元級最強耳塞之一了。

RHA S500和RHA MA390

S500很清晰,但已經比較明顯的偏薄了,不自然了,相對的,MA390自然的多,厚度有了,同時,解析也非常不錯。在超小型金屬製耳塞裏,MA390的隔音和音質都更值得關注,即便售價269元。

SIVGA SM001

非常小的金屬腔體,繞耳式設計,晶瑩順滑的彎刀凹面給人別緻感。

配件有兩條線,收納包、耳套啥的一應俱全,在金屬殼體下,圈鐵結構的耳機裏,它的自然度、清晰度和某種難以形容的“雅緻”令人難忘。

小問題是,MMCX太緊了……

一個普通線,一個帶麥線,你可能需要花點心思去研究插拔的技術。

導管是可拆卸的,有三種調音導管附贈,這種玩法和K3003有類似之處。

昔日準千元級耳機,大促時期會有好價。它的木質版本(花梨木?)更加素雅,聲音明淨很多,但因木的加工難度更大,不可像金屬那般換導管。

喜歡低音少的選木版本

標準版。

木版。

IKKO OH7

這耳機就不是給普通人玩的,太像乾隆帝的玩物。超級精緻,從配件到耳機,從線身到外包裝都是高規格製造。我曾想過,如若把它放在某人的棺材裏,一旦出土,那就是文物。

音質很好,但不一定每個人都喜歡,偏老派,走的是紮實、沉穩的路子,需要推力盡量大的前端,會有巍峨感。和德國極致的“藍寶石”在中頻的密度感上有近似,整體調音對話語音樂友好,就是高頻泛音稍微少了些,不太容易有“悠揚”的感覺,繼而,可能不會令人感到放鬆。

它整體偏肅穆,標準,凝聚。在我看來,“順滑度”和“泛音”再好些,它會是耳機界的極品。

舒爾AONIC 4

舒爾出新品了,真是不容易,只是,以我的耳朵,首款圈鐵AONIC 4並未能完全打動我,和SE425一樣,它也有一種舒爾式的冷默和生硬感在裏面。音樂欠缺足夠的感情。

好的地方是比SE425要更明晰,自然、順滑。

但對比興戈EM2那種完成度非常高的圈鐵,AONIC 4在樂感和素質層面,距離國產還有點差距。

上面都是AONIC 4

這個是SE425

鐵三角ATH-IEX1和索尼IER-Z1R

它的靈敏度比IER-Z1R高些,和早年的CKR9和10一樣都是很好推的,不太有必要上大推力的前端,有時音量開的過大,我感覺還會摧毀內部單元,尤其是4.4口。

如果覺得索尼IER-Z1R有點沉悶,那中頻和高頻比較犀利和明亮的ATH-IEX1可能會是你更好的選擇。

純比較硬素質,IER-Z1R在萬元級耳機裏還是響噹噹的存在,只是要發揮出它的最動人樂感,前端和耳機的配件都需要再花點心思。目前我也沒有發現特別好的針對IER-Z1R的方案。

也沒有錢再折騰更多播放器了,暫時的玩法就是靠eq,ZX505的4.4口接IER-Z1R,通過對低音段的適度壓制,中高頻和高頻段的適度提升以實現強勁或是某種意義上的放鬆感。

SIVGA M100是限量1000條的金屬耳機,當時發現把這幾個擺一起,99元的M100竟然沒有輸掉。

qdc海王星、天王星和弱水BR-5 MK2S

雖說個頭更大,音質通常容易更好,但我還是比較偏向上圖中右側的弱水BR-5MK2,最新的型號好像是BR-5 MK2S,大促價格1599元。

論順滑感、流行味,Br-5mk2s是比天王星更好的,天王星過於拘謹了,有點木訥,相對的,qdc自家的海王星卻比天王星好聽。

對類定製耳機感興趣的話,目前來說,BR-5MK2S、海王星、qoa粉色佳人、IDUN都是很好的選擇。高頻量感,低頻密度,qoa粉色佳人相對最強,中頻的柔和感,Br-5 mk2s更好,通透度,海王星和粉色佳人並駕齊驅,略勝br-5mk2。

顏值,海王星大於天王星。天王星的外殼,其中一個有塑料感,看着不舒服,不美。

FW10000、IER-Z1R和KINERA NAN·NA

動圈、圈鐵和靜電圈鐵的三座高山。其中nan·na在它這個價位(6000元)是值得花銀子搞一下的,樂器的高音區非常美,扶搖直上的秀色,同時,某些錄音良好的文件下,它也會讓人體驗到明顯的空氣感。

人聲在結實的基礎上,有着另兩隻耳機所沒有的“輕盈”,聽着很舒服,像是漣漪的擴散,自然寫意,對女聲質感的呈現,nan·na也是相對另外兩個更優秀的。

純比較人聲,SEE AUDIO N6和N6 PRO\N5也是不得了的,值得重點留意。

nan·na的低音風格和高音一樣曼妙,沉而不硬,有非常好的彈性。

關於JVC FW10000,有時,一耳朵不容易感受到FW10000的水平,這時,耳放就派上用場了。

FW10000在臺式耳放推動下,素質要明顯好於與國磚(5000元以下)搭配,有懸浮感,下盤漆黑,聲音凝結在空中,非常美妙的聲場呈現。

現階段,如果資金實在有限,想買索尼耳機,那該品牌被仿的巨多的型號,被譽爲迴歸老索尼調音本真的MDR-EX650AP就該首先出現在你的購物名單裏。

然後纔是WI-C400\C310\C300\C200(時尚高音質)、其次是WI-SP500(時尚高音質運動類),最後是WI-SP600N(主動降噪繞頸式重低音運動)\WF-SP700N(主動降噪重低音真無線)

EX650A密度大,瞬態較好,動態好,順滑度好,塗抹感略少,低音下潛好,中頻凝聚力出色。是索尼市場部音頻部門楊勇先生曾經的摯愛。

IKKO OH10

索尼運放工程師出來後,推出的IKKO OH10和OH1都有斬獲VGP2020獎項

OH1我還沒聽,OH10給我感覺很好,勢大力沉,柔美,優秀的縱深,高凝聚力,恣意的舒展性。

沒標價2000着實讓我喫了一驚。

其金屬基底的釉面隕石外形給人一種科幻感,造型太特別,像是藏品。

從收拾整理圖片,到碼字完畢,大概10小時+

感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