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公子小白

01

城市化的今天,抱團取暖已不再稀奇。

這種方式,既能做大中心城市的能量場,同時又能帶動周邊城市發展,是一個不錯的方式。

正因如此,管理層對於各城市間抱團取暖,也是樂見其成。

就在近日,西安、青島、深圳、濟南、廣州幾大中心城市,都開始畫圈了。

最先畫圈的是廣州與深圳。

上月末,在全面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廣東省對外公佈《廣東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的若干措施》。

這份措施將整個廣東省分成了五個圈,廣州都市圈(廣州、佛山、肇慶、清遠、雲浮、韶關)、深圳都市圈(深圳、東莞、惠州、河源、汕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珠海、中山、江門、陽江)、汕潮揭都市圈(汕頭、潮州、揭陽)、湛茂都市圈(湛江、茂名)。

五個都市圈,後三者其實是陪襯,主要的、也是最有看頭的都市圈,是廣州都市圈與深圳都市圈。

相比於廣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後三個都市圈沒有超級城市挑大樑,更像是一羣窮困潦倒的兄弟,抱在一起互訴衷腸。

新的提法中,廣州與深圳都市圈都有擴容,之前的提法是廣佛肇、深莞惠,現在廣州將雲浮、清遠和韶關也攬入了自己懷抱,深圳則將汕尾與河源納入了自己麾下。

爲了打造實質性的都市圈,廣州正在努力佈局自己的觸角,如去年就傳言未來將於佛山對接17條軌道交通,最近又在考慮將廣州18號地鐵線延伸至清遠,此外還有廣佛肇城際鐵路。

深圳方面,早就劃定了與東莞的地鐵對接路線,惠州苦於沒有地鐵建設資格,只能通過城際鐵路對接。此外,汕尾已經將深汕合作區交給了深圳打理,河源也在謀求深河合作區。

都市圈與城市羣的去區別在於,後者是範圍更大,是一羣城市的分散化集合,而“都市圈”範圍小,是一個集合而成的都市區或都會區。

換言之,都市圈之間的關係更牢靠,都市圈內的小兄弟,也更加幸福,能夠更好地享受到中心城市的資源輻射。

對於中心城市自身而言,說難聽一些,也可以更好地抽血小兄弟,以壯大自己,做強做大自己的能量場。

綜合來說,都市圈比城市羣更實際,更能達到抱團取暖的效果。

正因如此,這些天,西安、青島與濟南,都提出了自己的都市圈。

02

在日前發佈的《關於建設西安國家中心城市的意見》中,西安明確提出:

推進西鹹一體化發展,支持西鹹新區創新城市發展方式,加快建設西鹹都市圈。

這種提法,尚屬首次。之前一直是強調西鹹一體化,或者西安都市圈、大西安都市圈。

相比這下,新提法似乎收攏了以西安爲核心的都市圈的範圍。對於這一點,本號認爲,西安是從實際情況出發作出的考量。

因爲西安的能量場本就不大,與廣州、深圳沒法比,沒法帶動更多城市,也沒法打造出向廣州那樣的四通八達的觸角。

按照官方給都市圈的要求,是城市羣內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輻射帶動功能強的大城市爲中心、以1小時通勤圈爲基本範圍的城鎮化空間形態。

西安目前的經濟體量不到萬億,2018年好不容易坐上的Top20寶座,2019年末被後面的城市趕超,擠出了前20,位列全國第24位。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這樣的體量,原來的大西安都市圈提法有點不切實際,西安緊緊摟住咸陽,其實是最正確的做法,不好高騖遠。

此外,西安與咸陽打造都市圈,已經有了一定的基礎。西安的機場,就是放在了咸陽,兩座城市共用機場。此外,西安與咸陽還有公共的國家級新區——西鹹新區。

西安早就想着直接把咸陽吞併了,但奈何人家濟南都吞併了萊蕪,西安吞併咸陽的美夢依然沒有成真。

其實西安大可不必執着於行政區劃調整,要知道比西安更需要行政區劃調整擴充領地的深圳,至今也沒能實現擴容,偌大的西安何必固執於此?

西安其實大可效仿近端時間爲中心城市與周邊城市融合提供範例的寧波,寧波前些日子提出要與舟山互通戶籍。

西安也可如此,只要戶籍打通了,行了夫妻之實,何必執拗於夫妻之名。

咸陽2019年的GDP爲2195億元、資金總量3427億元,財政收入89億,常住人口436萬。

數據:西安、咸陽統計局

西安咸陽如果能夠完全“融會貫通”,比其他一些好高騖遠的城市羣,壯大中心城市的方法更穩妥。

03

西安之後不久,山東省畫了三個圈,其中包括濟南經濟圈、青島經濟圈。

6月8日,山東省公佈了《關於建立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有關指導意見》,提出構建“一羣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

“一羣”即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山東半島城市羣;“兩心”即支持濟南、青島建設成爲國家中心城市;“三圈”即推進省會、膠東、魯南三大經濟圈區域一體化發展。

此前重要會議期間,濟南似乎有意讓出國家中心城市的爭奪,讓青島代表山東省去角逐,但6月8日,山東省又將濟南放到了角逐國中的位置上,當然青島依然也在。

山東即便會有國中,那也只會有一個,要麼是濟南,要麼是青島。山東省同時給濟南與青島下達了這樣的任務,可能是有兩個想法:

第一,有意促進它們之間的良性競爭。第二,派遣兩個城市爭奪,增加山東省獲得國中的概率,反正無論是濟南獲得,還是青島獲得,都是山東省獲益。

再說畫圈。有別於深圳、廣州和西鹹都市圈,山東用的是經濟圈。

省會經濟圈(濟南、淄博、泰安、聊城、德州、濱州、東營)、膠東經濟圈(青島、煙臺、威海、濰坊、日照)、魯南經濟圈(臨沂、棗莊、濟寧、菏澤)。

山東畫出三個經濟圈,其目的是讓三個圈分工發展,而經濟圈內部則通力合作。

其中省會經濟圈,核心城市濟南是黃河流域的中心城市,因此它的定位是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全國動能轉換區域傳導引領區、世界文明交流互鑑新高地。

膠東經濟圈五個城市都是海濱城市,山東省下定的任務是,要求它們全力發展航運、海洋經濟。

魯南是山東的薄弱點,又靠近淮河流域,山東省給魯南四個城市的任務是,鄉村振興先行區、轉型發展新高地、淮河流域經濟隆起帶。

按照亞當斯密《國富論》的觀點,分工可以提高辦事效率,是國民財富增進的源泉。

山東提出構建“一羣兩心三圈”的區域發展格局,本號以爲,暗藏了三個玄機:

1、它既要挑起濟南與青島之間的良性競爭,共同成長,推動山東全省發展;

2、壯大濟南與青島這兩個動力引擎。

3、畫出三個經濟圈,合理分工,提高經濟效率,夯實山東北方經濟第一大省、全國第三大省的位置。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