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鑑·秦紀》僅3卷。

秦始皇和他的名將們摧枯拉朽地結束了戰國時代,建立了秦帝國,二世而衰;史書上,三捲入漢。這個短暫的帝國留給後人的是一聲嘆息和無數的謎團。

公元前221年,秦軍滅齊,秦始皇統一六國,躊躇滿志。

往南,他徵發逃犯、贅婿、商人入伍從軍,掠取南越的陸梁之地,置桂林、南海、象郡三郡;又將獲罪貶謫的人五十餘萬流放到五嶺守邊,與越人雜居。

往北,他任用蒙恬爲大將驅逐匈奴,收復黃河以南地區,設置44個縣;連接燕趙長城,西起臨洮,東至遼東,蜿蜒萬里;蒙恬順勢渡河,佔據陽山,向北進軍,進駐上郡,震懾匈奴。

對內,接受丞相李斯的建議,罷黜百家,以法治國;又焚燒典籍,誅殺藏匿談論百家典籍的儒生,統一意識形態。

又令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建立郡縣制,完成了帝國構建的制度設計。

始皇帝和李斯的政治理想不可謂不宏大,政治藍圖的繪製不可謂不用心,於是始皇帝覺得天下已安,遂巡遊天下,威加海內。

然而公元前210年,一代雄主始皇帝嬴政在巡遊途中,崩於沙丘平臺。

隨行的宦官趙高對丞相李斯曉以利害,於是二人與胡亥密謀,祕不發喪,車駕回到咸陽,胡亥即位稱帝。

給始皇帝治喪完畢,二世胡亥與趙高有這樣一段對話。

二世皇帝說:人生如白駒過隙,朕要充分享受人生。

趙高說:賢明的君主都知道享樂,只有昏君才禁止享樂;但是沙丘之謀,諸公子宗室多有狐疑,恐怕作亂,先帝留下的舊臣也不服陛下,臣下很是擔心。

二世皇帝說:那咋辦?

趙高說:羅織株連,殺;殺了之後,用陛下親近的人取代。

於是,二世皇帝殺殺殺,12個公子在咸陽城被斬首,10個公主在杜縣被肢解,受株連的宗室大臣不計其數。

秦國高層的政治結構土崩瓦解。

公元前209年7月,始皇帝屍骨未寒,陳勝吳廣在蘄縣大澤鄉揭竿而起。

星火燎原,六國遺族紛紛謀劃復國,劉邦項羽各自起兵,天下義軍蜂起。

公元前207年趙高指鹿爲馬,一統朝堂,不久逼殺二世胡亥,立子嬰爲秦王;9月,子嬰設計刺殺趙高;10月,沛公劉邦進軍霸上,秦王子嬰素車、白馬,以繩繫頸,奉皇帝玉璽、符節送與劉邦。

秦亡。

自一統至滅亡,不過15年。

關於秦帝國的快速覆亡,後世有諸多的解讀,儒家傳統下的主流觀點用兩個字可以概括:暴秦。

秦國是一個嚴刑峻法的國家,加以秦始皇時期幾項大工程帶來的繁重徭役,說秦國“殘暴嚴苛”倒也中肯,但將一個國家滅亡的原因僅歸之於殘暴,無疑犯了簡單化的錯誤。

我從一個業餘歷史愛好者的角度出發,想了想,大約這幾個原因必然要考慮在內的:

a.賈誼的《過秦論》是極有見地的原因分析,“仁義不施而攻守異勢”,仁義與否不說,秦統一之後,原先的社會結構平衡被打破了,在重構中會有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秦國的頂層設計宏大但失之簡單粗暴了;而統一之前,函谷關一閉,山東之衆難以西進一步,統一之後,北邊要抵抗匈奴,新置的郡縣又要戍守,簡單從字面上理解已經是攻守異勢了,更不用說深層次的階級矛盾。

b.秦國說到底還是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業公司,它的政治制度是前所未有的,它的組織結構也是前所未有的,在統一之前無異是最適宜於在紛爭的戰國中攫取利益增強國力的,但統一之後推廣到全國,必然是無法放之四海而無副作用的;始皇帝和李斯顯然低估了新制度推行的阻力。

c.戰國之時,戰火在華夏大地上燃燒了二百餘年,人口銳減,百業蕭條;秦國剛統一時的國力顯然不足以應付頻繁的戰爭和繁重的徭役。這時候,參考漢初,休養生息應該是最正確的選擇,但始皇帝千古一帝的良好自我感覺決定了他不會選擇休養生息。

d.歷史的慣性與當局者的思想滯後性。秦一統建立秦帝國,意味着中國從封建制轉向了帝制,但人們的思維還停留在列土封疆的歷史階段裏。於是,六國遺民恢復故國之心一直在蠢蠢欲動,看鴻門宴之後西楚霸王項羽的分封就知道了。

e.我們回顧那段歷史,也許會產生這樣一個疑問,戰無不勝的秦國軍人哪裏去了?要知道,章邯討伐起義軍帶領的軍隊是咸陽監獄的囚犯赦免之後組織起來的,而十多年前王翦滅楚可是足足動用了60萬秦國銳卒啊;即便這些全部派往全國各地戍守去了,秦國傳統領土內尚武的老秦人就組織不起一支像樣的軍隊?這是我覺得詭異的地方,也是暫時無法找到答案的地方。

總之,勃忽之間,秦帝國已成往事。

華夏大地上,兩個最強勁的對手已經劍拔弩張,準備一番廝殺。

聽,鴻溝兩邊戰鼓聲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