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豐六年七月二十日,太平天國出征在外的燕王秦日綱和北王韋昌輝深夜返回天京城,在內應接應之下順利入城。當晚,具體執掌天國事務,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楊秀清被殺,是爲天京事變。

毫無疑問,天京事變是導致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最終走向失敗的重要原因。然而,這次事變爲什麼會發生,卻是衆說紛紜人言言殊。

首先,天京事變之所以會發生,肯定是因爲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楊秀清和名義上的最高領導人洪秀全之間矛盾越來越大無法調和。楊秀清假借天父名義打洪秀全板子,甚至多次威逼迫使洪秀全承認自己地位,封自己爲萬歲的事兒,早在洪秀全心中埋下了必殺楊秀清的種子。

洪秀全想殺楊秀清,這個無須多言。關鍵是,執掌天京城內軍政大權,住在戒備森嚴的東王府裏的楊秀清爲什麼會如此輕易的被殺?

這裏面肯定有貓膩。

要想知道當時到底發生了什麼,最好還是看當時當地親身經歷過人的記述,而且最好還要不受本身立場所左右。

恰巧,此次事變兩大凶手之一的燕王秦日綱麾下就有這麼一個人——愛爾蘭人肯能

肯能是在鎮江加入秦日綱麾下的,後跟隨秦日綱參加了天京事變,據他自己所說,屠殺東王府人員之時,他的住處距離東王府不到五十米。楊秀清死後一兩個小時,他還跟着進了東王府,看到了楊秀清的屍體。

難能可貴的是,肯能居然還看出了秦日綱韋昌輝等人在天京城大開殺戒,肯定會遭到反噬,所以提前離開了天京到達上海,這也讓他在後面誅殺秦日綱韋昌輝的時候逃過了一劫。

既親身參加了天京事變,又脫離太平軍的管轄;既有自由的身份,又不受立場所約束,肯能的話應該是可以爲我們提供一些比較靠譜的消息的。英國研究太平天國史專家柯文南博士在《太平天國造反者》一書中曾引用了肯能有關天京事變的一段話:

先是楊秀清有一心腹部將爲其親信,不知何故,向洪秀全告密。洪秀全立即召其心腹盟弟北王韋昌輝回兵勤王,以保護其自己生命,次則以誅滅謀篡位者。

關於這位心腹部將,肯能也做了解釋——即他們教外國人稱爲第八位者。

根據肯能的話,我們可以得出結論,他認爲是在天國政權中排名第八的人背叛了楊秀清,在洪秀全面前說楊秀清圖謀不軌,最終造成了天京事變。

那麼,這個第八人是誰呢?

按照正常來算,太平天國政權的排位應該是這樣的。第一位天王洪秀全,第二位左輔正軍師東王楊秀清,第三位右弼又正軍師西王蕭朝貴,第四位前導副軍師南王馮雲山,第五位後護又副軍師北王韋昌輝,第六位翼王石達開,這六個是大家比較熟悉的。接下來就應該是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晃了。

所以,在早期太平天國史研究中,不少學者都認爲肯能所說的第八人指的就是豫王胡以晃,他們認爲胡以晃和秦日綱韋昌輝等人一起參與了天京事變,後面也一同被誅殺。

不過,再後來,有學者發現,好像搞錯了,胡以晃早在天京事變前就已經去世了,這裏的第八人指的不可能是他。

除開胡以晃外,最有可能是太平天國第八人的就應該是當時天國政權的百官之首,朝內官的首長,官居天官正丞相的陳承瑢了。

陳承瑢,廣西藤縣人,很早就參加了拜上帝會,太平軍攻入天京後,被任命爲地官副丞相,沒幾個月,又升任爲天官正丞相,第二年封爲佐天侯,輔佐東王楊秀清處理朝政,這也是肯能說第八人是楊秀清的心腹部將的緣故。

然而,楊秀清因爲大權獨攬,平日裏作風十分粗暴,囂張跋扈到了極點,有時候自己得罪過人就不知道。

陳承瑢正是被楊秀清處罰過的人,因爲不滿楊秀清對燕王秦日綱部下的處罰,與秦日綱及石達開的岳父黃玉崑一起提出辭職,結果秦日綱被打了一百杖、陳承瑢被打了兩百杖、黃玉崑被打了三百杖。這導致了陳承瑢對楊秀清“積怨於心,口順而心怒”。而楊秀清卻把別人的敢怒不敢言當作老實聽話,他以爲陳承瑢不會因爲這點小事兒就敢對自己有想法,這種狂妄自大的思想最終釀成了天京事變這杯苦酒。

因爲陳承瑢是朝內官之首,輔佐楊秀清處理朝政,所以他可以瞞過楊秀清祕密調韋昌輝和秦日綱迴天京,也可以瞞過楊秀清半夜開門放韋昌輝和秦日綱的三千軍隊進入天京城,甚至可以讓平日戒備森嚴的東王府放鬆警惕。

正是因爲陳承瑢的告密和一系列具體操作,才能讓楊秀清這個天國實際上的最高領導人一着不慎陰溝裏翻船。

可以說,天京事變,是在陳承瑢的一手策劃下發生的。向洪秀全告密的是他,爲韋昌輝秦日綱創造襲殺楊秀清條件的也是他。當然,最後陪着韋昌輝、秦日綱一起被天王洪秀全處死的也少不了他。

一次內訌,讓天國表面上的二當家、實際上的大當家楊秀清、五當家韋昌輝、七當家秦日綱、八當家陳承瑢一起魂歸天國,天國領導人中才幹最爲突出的六當家石達開也率軍出走,造成天國元氣大傷。不管陳承瑢有多少報復楊秀清的理由,說他是導致太平天國失敗的罪魁禍首,應該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本文作者:天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