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是黑的?

沒錯,豬的確是黑色的,那爲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都是白的呢?豬由黑變成白色不過幾十年的時間而已,讓我們來看看豬由黑到白的“進化史”。

豬的古稱,有“烏金”“黑麪郎”“烏將軍”,又有“烏鴉站在豬身上——誰也別嫌誰黑”之類俗語,所以古代豬是黑色的毋庸置疑。

另外豬屆大明星豬八戒的早期影視形象也是黑皮,而我們現在看到的是白胖白胖的豬八戒,二師兄“脫非入歐”的經歷還得從上世紀五十年代說起。

作爲洋產品的二師兄在1950年從蘇聯引入我國,人們對這樣的洋產品甚是喜愛,就像今天人們同樣還對洋產品青睞有加,當然二師兄也還是很給力的,喫的多長得快。從蘇聯大白豬、英國約克夏豬、丹麥長白豬,甚至是尼克松訪華還帶了兩頭杜洛克豬。二師兄從畜生一下子成爲了國禮,身價倍增。

然而這些洋豬也很嬌貴,由於不適應中國的環境或者飼養方式,並沒有在中國大規模繁殖。改革開放後中國人民富起來了,有錢就得喫肉啊,這時人們發現“豬”不夠了。養的沒有殺的多,在1982年,全國有2億多頭豬出欄,2億多的二師兄對於幾十億飢餓的中國人口來說也是一盤“小菜”。

土豬需要8-9個月才能長到200近,有的甚至要一年,生長週期太長。而進口白豬生長期半年就能長到200至300斤,出欄更快。這深的養殖戶的喜愛,也滿足食客的胃口。久而久之土黑豬被逐漸取代,白豬成爲中國養殖主流。

按理說,土豬殺得少了應該是越來越多才對啊,但是今天我們幾乎看不到黑豬,原因就是家養的沒人喫就會沒有願意養,越來越少。總之就是不殺豬,豬反而越來越少,看似矛盾其實用經濟學知識就很好解釋,需求越少相應的供給就會減少。

還有就是隨着健康養身的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人們更加註意飲食結構,少油少鹽的食物成爲人們的首選。而土豬是一種脂肪型豬種,簡單說就是肥肉多瘦肉少,以前普通家庭逢年過節才喫豬肉,好好享受脂肪。如今人們喜歡瘦肉,土豬就更不受歡迎了。

總之現在土豬越來越少了,雖然還有養殖廠養殖土黑豬,但是人們還是喜歡買洋白豬,土豬面臨着消失的危險。本土二師兄最終輸給了洋二師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