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4日晚,雲南官宣:新冠肺炎病例已經清零。昆明今天陽光明媚,天氣不錯。雖然街上還是人人戴着口罩,但街上的車流和人潮已在宣告:春天真的來了。只是,還有一點需要注意:疫情還沒有結束,不可鬆懈,隨時要戴口罩。

這些天,一些藥店的櫃檯上又有了口罩,但大家應該還記得1個多月以前,口罩和酒精全面售罄的狀況。

擁有口罩,就是擁有安全感和溫度。這段時間,這種感覺,小區物業的員工很懂。

有了互信,纔有溫度

買不到口罩。業主們有點慌。

1月下旬以來,昆明不少小區的業主羣中兩種信息很受關注:一是小區封閉的情況,二是防護物資的準備。不戴口罩會被勸阻進入小區,這成了業主們很擔心的狀況。

“半山龍庭給業主發口罩了”“雲南映象也發了”,有碧桂園的業主發出這樣的訊息;

“做好防護,我們是一家人”,在中海各小區的物業服務中心,大幅紅色海報上的藍色口罩很是搶眼。非常時期,中海物業設法籌措到了3萬餘隻口罩,陸續分發給半島華府、學府路8號等有需求的業主;

送給業主的口罩

“元宵節爲業主送湯圓,送口罩,三八節爲女業主送鮮花”,在招商地產旗下的海嶼城、雍景灣、翰林大關和依雲郡等小區,物業工作人員爲業主贈送口罩近千隻。

物業人員正在給小區消毒

除了他們,還有俊發、恒大、融創、萬科……在昆明,衆多品牌物業在疫情期間加大服務力度,在全力保障業主生活便利的同時,還贈送防疫物資,是品牌物業不約而同想到的舉措。“請記住疫情期間送你口罩的人”,這句一時成爲網紅語的話,恰能傳遞出物業與業主之間的互信與溫度。

“來而不往非禮也”,有來有往,纔有互動。業主贈送物業口罩的事例,更顯珍貴。

3月10日,位於昆明教場路的龍湖·水晶酈城小區,保安員正在給進出的業主測體溫,做登記。大家都戴口罩,小區門口的人臉識別系統暫時沒了用武之地,保安員們顯得更加忙碌。

“這是業主送給我們的。”小區保安舒應庭指了指自己戴的3M口罩。

龍湖物業工作人員徐凡記得,1月下旬,疫情形勢嚴峻,口罩脫銷,物業儲備的防疫物資告急。由於防控升級,送水、外賣等服務驟增,環保、安保等工作量加大,全體員工承受着防疫和工作的雙重壓力。此時,有業主專門找來,贈送了一批當時極爲緊俏的口罩、消毒液等物資,這一舉動令所有員工既激動,又深感責任重大。

物業幫業主代繳燃氣卡

“我是2015年入住的,老業主了。我們小區總體來說是不錯的,物業人員素質比較高,盡心盡責。環境、綠化、衛生,各方面都不錯。”業主陳先生談到物業服務,頻頻點頭稱讚。

老小區需要提升互信與溫度

自3月上旬時報開展“非常時期你家小區物業服務怎麼樣”調查以來,已徵集到了數百條昆明業主的留言,其中,不乏對服務不到位、品質不滿意的批評。尤其涉及一些老舊小區的物業服務,業主的“吐槽”頗多。

在白馬小區、棕樹營小區、春苑小區、梁源小區等多處老小區,不少業主說起物業的工作,瞭解並不多,有的甚至從未聯繫過物業,也不知道物業的辦公地點,缺乏互動。

“我們每年都繳納物業費的,但老小區的物業服務肯定比不了新小區。平時看到物業的人在做的事,主要是打掃衛生、登記車輛出入,貼通知、文件這些。要說有什麼暖心服務,確實沒有。” 梁源小區業主楊先生說,像電線雜亂無章、小區車位不夠等一些遺留問題長時間難以解決,向物業反映也無能爲力,這影響了業主和物業的互信。

“平時基本看不到物業的人。逢年過節物業也不會上門慰問業主,甚至有的小區連樓道都長時間不清理。”部分老小區居民表示,這些問題的長期存在,導致很多業主對物業的工作不認可,造成繳納物業費的意願不足。

“現在大家都認可‘買房就是買物業’的說法,特別是疫情期間,物業對業主的服務如何非常重要。看到別的小區物業送菜、送物資的新聞,心裏還是會有觸動的,老小區的物業最大的優勢,可能就是價格便宜了。”白馬小區居民李女士苦笑。

業內短評:能帶來“暖心”感受的物業,纔有未來

受訪的業內人士表示:

老舊小區由於種種原因,物業服務跟不上,導致部分業主不願意繳納物業費,使得物業的生存和管理也出現困難。物業與業主沒有良好的互信和互動,關係就慢慢僵化了。

對物業服務質量的投訴,一直存在,而疫情帶來的“非常時期物業考驗”今後有可能成爲消費者在購房時的一個重要參考。人們會把“應對緊急情況”作爲衡量物業服務的一個參數,這將迫使所有的物業企業更加重視服務。

爲業主帶來“暖心”感受的物業,將更有可能贏得好評和口碑,市場競爭力也會更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