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彭總,我們最熟悉的是那位“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彭老總。不過,永宣這裏要說的是晚清湘軍名將彭玉麟,他們二人都是湖南人,也都做到了大軍統帥,而且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品質性格都是無比地清正剛直,同時,鐵面無私,體恤貧弱,不懼權勢。下面,永宣細說彭玉麟二三事以饗諸君。

彭玉麟畫像

01迫弟戒大煙,差點將其逼死;助弟做鹽商,所賺做了公益

彭玉麟有一個弟弟,但是由於南方戰火連綿,他弟弟一直飄蕩在陝西與河南一帶,兩兄弟間隔絕了近20年,最後,他弟弟在安徽找到了帶兵打仗的彭玉麟,兩人抱頭痛哭,共寢同食,但是他弟弟有吸大煙的惡習,而彭玉麟最恨大煙,而且軍中也是禁絕大煙的。於是,他把弟弟抓起來打了40大板,然後趕走他,說“不斷煙癮,死無相見。”他弟弟只好咬牙戒菸,幾乎被煙癮逼到了瀕死的邊緣,就這樣,“生不如死”一段時間後,終於戒菸成功,兩兄弟又和好了。隨後,他助弟弟經商,做鹽生意,有這麼一個做大官的哥哥背書,很快就掙了大錢,不過,彭玉麟的目的不是要弟弟攬私財,而是用錢來做義舉,當然,偶爾也解決軍餉困難,反正都用在公事公益,彭玉麟自己不納入腰包。

例如,遺落在江淮的老鄉,他們兄弟都大方救濟,逃難的民衆,他們也會救濟,還有,對遺孀孤兒等也會伸出援助之手。族中老者,歲有饋,以計丁口遍資給之,凡數萬金。

另外,出巨資捐建家鄉。

凡出資助本縣學田銀二千,賓興費銀二千,育嬰公費二千,修縣誌書獨供筆札刻資銀五千,獨建船山書院銀萬二千,衡清試館銀一萬兩。其濂溪墓、昭忠祠、京師及各直省湖南衡永會館,凡募助公舉者,動以千計。

02

彭玉麟在長江兩岸名聲極好,威望極高。彭公一出,江湖肅然。安慶候補副將胡開泰殺妻剖腹,地方官不敢惹當兵的,所以沒主持公道,民議洶洶,彭玉麟聽後,立刻前去,抓捕胡開泰,審定後,將他就地正法。

還有湖北忠義前營營官總兵銜副將譚祖綸,他誘姦了同僚好友張清勝的妻子,張清勝四處告狀,沒想到那都是譚祖綸的地盤,地方官員全部被收買了,張清勝只好去求彭玉麟,湖北也不是彭玉麟的地盤,他只好寫信給湖廣總督,總督答應和他一起奏劾譚祖綸,隨後,朝廷令他們查辦,也令張清勝前往武昌對質,譚祖綸連忙暗派殺手在途中將張清勝推下船而滅口。這樣一來,忠義營統將方貴重和總督大人都踢起了皮球,各級官員裝聾作啞,這案件沒法查了,彭玉麟非常憋氣。

這年鄉闈期間,彭玉麟趁機來到了武昌,面見了總督,總督只好檄府司提譚祖綸至行轅,親訊。在彭玉麟的嚴審之下,譚祖綸伏罪了,然後下令把他當衆斬首,忠義營的軍士都大驚失色,但觀看的民衆都拍手稱快。

彭玉麟祖屋

03

彭玉麟和曾國荃交情本來不錯,但是在曾國荃攻克安慶後,兩人開始交惡。

爲什麼呢?因爲曾國荃屠殺俘虜和民衆。1861年秋,安慶城破後,一萬餘守城太平軍投降了,他們早已餓得奄奄一息,但曾國荃下令一百人爲一批去後營喫飯,實際上是藉口,進去一批砍一批,砍了一天一夜。還有城裏的百姓,都以“從賊”爲理由,進行瘋狂屠殺。

彭玉麟認爲曾國荃壞了軍紀,慘無人道,向統帥曾國藩請命斬殺曾國荃,以安民心。曾國荃可是曾國藩的親弟弟啊,曾國藩怎麼可能殺他,所以彭玉麟白說了,而且曾國荃從此對他懷恨在心。要知道,曾國荃也是個又倔又傲的狠角色。

1864年夏,曾國荃指揮湘軍攻陷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又重複了安慶模式,差不多來了場天京大屠殺:

“分段搜殺,三日之間,斃賊共十餘萬餘人,秦淮河屍首如麻”,“三日夜火光不息”,“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擔,又無窯可控者,盡遭殺死”,“幼孩未滿二三歲者亦斫殺以爲戲,匍匐道上”,“四十歲以下者一人俱無,老者無不負傷,或十餘刀,數十刀,哀號之聲達於四遠”。

彭玉麟再次暴怒,請誅曾國荃,曾國藩不聽,還把彭玉麟書信交給了曾國荃,只要他自省。曾國荃也暴怒,還決定以牙還牙,悄悄把自己的親信將領柳壽田安插到彭玉麟所在營中,於是,柳壽田私下煽風點火,找彭玉麟的漏子,拆彭玉麟的臺,彭玉麟逮着機會抓住了柳壽田,割掉他的一隻耳朵送給曾國藩兄弟,並第三次請誅禍亂三軍的曾國荃,結果當然還是徒勞的。

04李鴻章的侄子也殺

李秋升是李鴻章的侄子,李鴻章可是封疆大吏,護國功勳,更何況是在安徽地面上,因此,誰也不敢惹李家的人。

李秋升就仗着勢力,四處橫着走,出手像孫小果那麼隨意,地方官員不敢得罪他,裝聾作啞,小民喊冤一概不受理。這弄得百姓敢怒不敢言。

當時爲欽差大臣的彭玉麟來到安徽私訪民情時,百姓聽說他剛直不阿、鐵面無私,於是把爲非作歹的李秋升狀告於他,彭玉麟聽後,又暴怒不已,迅速拿下了李秋升,要知道,李鴻章的官職和名氣、實力都是大於彭玉麟的,所以安徽官員還不怎麼配合他,反而替李秋升求情,說好話,甚至幫他甩鍋。彭玉麟擔心遲則生變,就立刻下令先砍了李秋升再說。

殺了李秋升之後,彭玉麟主動給李鴻章寫信,信中陳列李秋升的種種劣跡,還有民衆的證詞,李鴻章看後,也不好再說什麼,只能默認。

總體看來,彭玉麟果然剛直不阿、清正廉明。怪不得他去世後,清廷贈諡號“剛直”。古往今來,剛直的人都值得敬重。

參考資料:《清史稿》、《彭玉麟文集》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