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華鬧市有繁華鬧市的好與糟。有些人因爲繁華鬧市的好,願意承受繁華鬧市的糟。有些詩人不願意承受繁華鬧市的糟,愛上遠離繁華鬧市的好,成了田園山水大自然裏的隱士。陶淵明就是傑出代表。

太上隱者是一位遠不如陶淵明那般知名的隱士也是一位唐代詩人,僅留下一首詩《答人》。太上隱者很神祕,沒人知道他的來歷。曾經有人好奇地問他的性命祖籍之類的個人信息,試圖瞭解這位神祕莫測的太上隱者。他沒具體回答對方的話,只以《答人》這首詩作答,向對方展示了一位融于山水、忘了喧囂的隱士形象。往下請細品《答人》原詩。

答人

唐代:太上隱者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曆日,寒盡不知年。

偶來松樹下

“偶”,偶爾,它是一個具有不確定性的詞彙。太上隱者自己也不清楚什麼時候會去松樹下,沒有計劃性,很隨心隨意。他什麼時候突然想去松樹下就什麼時候去。

此句古詩很口語化,應該是太上隱者脫口而出的一句,脫口而出成詩,這也顯得非常隨心隨意。而且,古詩裏,松樹是象徵着孤傲高潔的意象。太上隱者喜歡與松樹爲伴,正是因爲他孤傲高潔的心性,正是因爲他這份心性纔會自願遠離鬧市喧囂成爲大自然裏的靜心隱士。

高枕石頭眠

太上隱者偶爾去松樹下主要做什麼事?枕石頭眠。以松樹下的石頭爲枕頭,隱者躺在樹蔭下歇涼、聽風、聽森林之音和沉入夢鄉。太上隱者松樹下枕石而眠,這是怎樣的超凡脫俗狀態?他與大自然融爲一體,睡在大自然的懷抱中,在大自然的懷抱裏做美夢。這已然是物我兩忘的人生高境界。

山中無曆日

太上隱者長期生活在遠離人煙的深山森林裏,“無歷日”,這說明他每天都不關注時間。這和深山裏的其他動物一樣,不知曉時間。太上隱者之所以如此說,應該是想告訴別人,“我不僅活在塵世以外,我還活在時間之外。”

寒盡不知年

“寒盡”,冬寒過去,四季完成一輪迴。但是,太上隱者不知世間已經何年何月。這表明太上隱者遠離塵世已多年,徹底脫離塵世,徹底到什麼程度?“不知年”的程度。

總而言之,太上隱者留給後人唯一一首詩作《答人》塑造了一位恬淡無憂、融入山水自然的高潔隱士形象。這詩令人感嘆,我們可以不像太上隱者那般隱居在深山老林,不過,可以在空閒時間多親近山水自然風光,這可緩解浮躁,有助靜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