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嗑藥”是從西晉開始的,養尊處優的士大夫階層喜歡服用寒食散。曹操的養子、魏晉之交的名士何晏引領了服用寒食散的潮流。寒食散又叫五石護命散,或者五石散。

顧名思義,寒食散的成分裏有五種礦石,最初是一種治療傷寒的藥方,療效很好。但何晏發現這種藥喫了讓人“神志開朗”,渾身舒泰。於是寒食散成爲上流社會的常備藥,風靡數百年。

鐘乳石

唐代“藥王”孫思邈在《千金翼方》裏收錄了“紫石五石散”的藥方,其中有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鍾乳、太一餘糧。太一餘糧也是一種礦石,最初發現於泰山。

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何況長期喫幾種礦物。久而久之,“嗑藥者”發現寒食散毒性很大,很多人喫壞了身體,甚至中毒而死。比如西晉文學家、醫學家皇甫謐,以及北魏皇帝拓跋嗣,都因長期服用寒食散而早亡。

到了唐代,喫寒食散的人已經不多了,這種藥的配料之一石鐘乳成爲士大夫的新寵。與服用寒食散的目的不同,喫石鐘乳的人是爲了延年益壽,也就是養生。

配圖

《神農本草經註疏》記載,“石鐘乳,味甘溫,無毒,主欬逆、上氣、明目益精,安五臟、通百節、利九竅、下乳汁,益氣補虛。……久服延年益壽,顏色不老。”重點就在最後一句,古人認爲,長期服用石鐘乳可以延緩衰老,長葆青春。當然,這東西必須煉製以後才能服用。

在唐代,喜歡喫石鐘乳的名人很多。這裏只說說唐宋八大家之一、大詩人柳宗元。

柳宗元被貶永州前後,曾給其妹夫崔簡寫過一封信《與崔饒州論石鐘乳書》。這封信裏表明,柳宗元很早就開始喫石鐘乳了。不過石鐘乳的品質差別很大。柳宗元說,上次別人送他的鐘乳品質很差勁,聽說崔簡最近喫的也是劣質品,已經生病了,所以勸妹夫一定要謹慎,劣質的鐘乳不要喫。

柳宗元像

文中還有一段論述石鐘乳的話,“然由其精密而出者,則油然而清,炯然而輝,其竅滑以夷,其肌廉以微。食之使人榮華溫柔,其氣宣流,生胃通腸,壽善康寧,心平意舒,其樂愉愉。”

柳宗元大致說的是,好的石鐘乳細膩光滑,色澤純淨,服用之後讓人氣色更好,感覺種種舒適,精神愉悅。對柳宗元來說,喫這東西是一種快樂源泉。

石鐘乳的藥用價值是公認的,柳宗元也懂得分辨好壞,只喫成色好的,所以他似乎沒有中毒的跡象。而《柳河東集》的註釋裏提到,他的妹夫崔簡最終還是被劣質的石鐘乳害死了。

再說唐宋八大家之首、柳宗元的鐵哥們韓愈。從韓愈文集裏沒有發現他服用石鐘乳的跡象,但他和柳宗元都曾被貶謫到南方,所以他倆學會了喫蛤蟆。

韓愈畫像

在喫貨帝國,沒有什麼是不能上餐桌的。南方人多數喜歡喫青蛙。蛤蟆的背上滿是疙瘩,看起來很醜陋。但只要去掉其毒腺,烹飪得法,也是可以喫的。

唐憲宗元和十四年,韓愈被貶潮州期間,寫了一首詩《答柳柳州食蝦蟆》,那時候柳宗元已經調到柳州。

古文的“蝦蟆”是青蛙和蛤蟆的統稱。憑什麼說韓、柳入鄉隨俗,都接受了喫蛤蟆呢?因爲韓愈的詩中寫道,“蝦蟆雖水居,水特變形貌。強號爲蛙哈,於實無所校。雖然兩股長,其奈脊皴皰。”這裏的“脊皴皰”意思是背上有疙瘩,

配圖

韓愈起初對有癩蛤蟆有點難以下嚥,詩中說“居然當鼎味,豈不辱釣罩。餘初不下喉,近亦能稍稍。”意思是蛤蟆下鍋,簡直有辱釣具。但他後來勉強接受了。而柳宗元則早就習慣了這種美味。詩中有一句“而君復何爲,甘食比豢豹”,就是問柳宗元,你爲什麼喫得那麼香甜。

最後說賭博。俗話說,小賭怡情,大賭傷身。賭博遊戲的歷史非常悠久,據《五雜俎》記載,“博戲自三代已有之,穆天子與井公博三日而決。”也就是說,夏、商、周時期就有了博戲,周穆王曾與人一口氣玩了三天才定輸贏。

到春秋時期,有了“博塞”這個詞語,也叫“搏揜”。《漢書》註疏記載,這最初是一種叫“格五”的棋類遊戲。後來發展得五花八門,廣受歡迎。

漢代六博戲陶俑

喜歡博塞的古代文人、詩人很多,韓愈也是其中一員。韓愈不到三十歲考中了進士,正苦於沒有分配工作的時候,宣武軍節度使董晉來信相邀,請他去汴州擔任觀察推官。

這份工作比較清閒,韓愈跟着幾個新結識的朋友學會了賭錢遊戲(博塞),玩得不亦樂乎。當然,他們只是小賭,純屬娛樂。這在韓愈文集裏有提及。

韓愈《答張籍書》

韓愈的弟子、唐代樂府詩人張籍寫過一篇《與韓愈書》,其中有這麼一段話,“先王存六藝自有常矣,有德者不爲益以爲損,況爲博塞之戲與人競財乎?君子固不爲也。今執事爲之,以廢棄時日,竊實不識其然!”

張籍勸韓愈不要“爲博塞之戲與人競財”,“競財”就是賭錢。張籍說這是不良愛好,君子不應該玩這個。於是韓愈果斷戒賭了,在《答張籍書》中說,“博塞之譏,敢不承教!”意思是,我怎敢不聽你的勸告。

對韓愈推崇備至的歐陽修,年輕時候也喜歡博塞。大文豪們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也需要消遣娛樂,偶爾小賭一把,無傷大雅。

參考資料:《韓昌黎集》、《柳河東集》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