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意外險市場清理整頓大幕開啓 直擊強制搭售、捆綁銷售、手續費畸高等問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在渠道管理的重點中,清理整頓工作提及“是否通過現金貸等網貸平臺銷售意外險,或通過渠道掛靠等方式變相與網貸平臺合作銷售意外險等”。

6月18日,銀保監會發布《意外險市場清理整頓工作方案》,清理整頓工作將自6月持續到12月,具體分爲三個階段,即6月至7月爲保險機構自查自糾階段;8月至11月監管抽查階段;最後是總結報告階段,各銀保監局要於12月15日前向銀保監會報送清理整頓工作報告。

此次清理整頓工作側重產品管理、銷售管理、渠道管理、理賠管理和內部管理等方面的問題。

存在強制搭售和捆綁銷售

意外險是典型的面向特定人羣、特定場景或特定風險的保險產品,通常與風險場景有關,雖然總的保費規模不高,但滲透力強、保單件數多、保障屬性高。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意外險業務1175.16億元,賠款支出297.66億元,保額2824.62萬億元,保單共計135.36億件。

業內人士坦言,“意外險實際賠付率並不高,但是中間渠道費用高。”一些意外險手續費率、渠道費用水平較高,比如說銀行借款人意外險、旅遊意外險等,在部分渠道手續費率高達50%以上,航空意外險的手續費高於90%。

清理整頓工作在產品管理上的重點之一,正是“是否向中介機構支付明顯偏高的中介費”。

與此同時,第三方渠道在銷售意外險過程中多有不規範行爲,採用強行搭售或者捆綁銷售等手段。

銀保監會數據顯示,2019年,在涉及財產保險公司投訴中,銷售糾紛4868件,佔財產保險公司投訴總量的9.78%,涉及的險種以機動車輛保險、保證保險和意外傷害保險爲主,主要反映強制銷售、營銷擾民和誤導保險責任或收益等問題。

而“是否存在強制搭售和捆綁銷售,是否存在銷售誤導”則是清理整頓工作在銷售管理上的重點之一。

一保險公司負責人指出,“意外險通常保障期限短,出險概率低,所以賠付率相對低,但由於多被渠道捆綁,所以費用率高。對消費者而言,這樣的定價顯然是不合理的。”

清理整頓工作在產品管理上,亦將“費率浮動是否違背精算原理,如一年期及一年期以內意外險費率超出或低於基準費率30%以上,但沒有合理調整依據;費率浮動範圍顯著超出保險消費者風險差異水平等”作爲重點之一。

渠道掛靠與網貸平臺變相合作

在渠道管理的重點中,清理整頓工作提及“是否通過現金貸等網貸平臺銷售意外險,或通過渠道掛靠等方式變相與網貸平臺合作銷售意外險等”。

2019年8月,銀保監會曾下發《關於開展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業務自查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人身險公司全面排查在經營借意險過程中是否存在通過現金貸等網貸平臺銷售、委託無合法資質第三方銷售、向客戶強制搭售或捆綁銷售、違背精算原理隨意調整費率、通過高手續費惡性競爭等行爲。

在自查清理工作中,銀保監會發現突出問題之一便包括,“有的公司未能排查出在借意險業務中存在強制搭售或捆綁銷售的情況,陽光人壽、中美聯泰大都會、中華人壽、君龍人壽、中意人壽5家公司與多家現金貸平臺合作銷售借意險產品,但自查中均未排查出存在強制銷售或捆綁銷售的情況,與監管掌握的情況不符;有的公司通過團體意外險模式延續與現金貸平臺合作,招商仁和人壽、中意人壽與現金貸平臺合作,由現金貸平臺爲其借款客戶投保團體意外險,但實際上最終由借款人買單”等。

清理整頓工作在理賠管理上還要求,將“是否以拖賠、惜賠、無理拒賠等方式損害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是否要求消費者提供不必要的索賠證明文件,或附加限制條件等”作爲重點之一。

據瞭解,意外險市場的清理整頓工作,正是銀保監會推進的意外險改革的一部分。

今年3月,銀保監會曾發佈《關於加快推進意外險改革的意見》。《意見》重點突出2020年及2021年的改革任務,主要圍繞推進市場化定價改革、強化市場行爲監管、夯實發展根基等三個方面採取相關舉措。

銀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指出,通過有序推進意外險市場“重在治本、標本兼治”的各項改革措施,意外險價格扭曲的問題根源將得到徹底解決,市場亂象叢生的局面將得到根本改變,意外險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將基本建立。

(作者:李致鴻 編輯:李伊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