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易綱:流動性下半年還將保持合理充裕預計帶動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超過30萬億元

證券時報記者 孫璐璐

央行行長易綱昨日在第十二屆陸家嘴論壇上透露,二季度以來,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呈現良好的回升跡象。展望下半年,貨幣政策還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易綱介紹了今年以來央行貫徹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落實《政府工作報告》要求、在抗疫中全力保市場主體等方面的情況。

首先,央行通過數量型的貨幣政策工具,擴大總量供給,重點解決融資難問題。上半年,央行從貨幣政策的角度,已經推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支持措施,包括3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增加1.8萬億元再貸款再貼現額度、出臺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實施中小微企業貸款階段性延期還本付息政策等。

“上述綜合舉措,已經取得良好的效果。”易綱稱,5月末,廣義貨幣(M2)與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分別爲11.1%與12.5%,明顯高於去年。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和人民幣匯率總體穩定。二季度以來,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指標呈現良好的回升跡象。展望下半年,貨幣政策還將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預計帶動全年人民幣貸款新增近20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將超過30萬億元。

其次,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引導市場利率持續下行,推動金融部門向企業合理讓利,着力緩解融資貴問題。易綱表示,今年以來,金融部門向企業讓利,主要包括:一是通過降低利率讓利。二是直達貨幣政策工具推動讓利。三是銀行減少收費讓利。預計金融系統通過以上三方面今年全年向企業讓利1.5萬億元。

再次,通過加大銀行不良貸款覈銷處置力度,解決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可持續性問題。易綱強調,疫情應對期間的金融支持政策具有階段性,要注重政策設計激勵相容,防範道德風險,要關注政策的“後遺症”,總量要適度,並提前考慮政策工具的適時退出。

此外,在保持央行資產負債表基本穩定的同時,實現了有效的貨幣信貸增長。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10次降準,釋放流動性約8萬多億元,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從15%降至目前的9%左右。

易綱解釋稱,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降後,商業銀行可以自主使用的錢相應增加,貨幣乘數上升了。降準的過程,一方面體現爲央行資產負債表“縮表”;另一方面,體現爲商業銀行通過發放更多貸款形成的貨幣擴張效應。與此同時,央行通過增加再貸款、再貼現等貨幣政策工具,又會相應“擴表”。央行降準和增加再貸款是雙擴張的貨幣政策工具,但反映在央行資產負債表上則前者是縮表、後者是擴表。

“這幾年我國央行‘擴表’和‘縮表’在金額上大體相當,所以央行資產負債表規模基本穩定在36萬億元左右,這與目前國際上主要經濟體央行資產負債表大幅擴張的機理是不同的。但我國商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表持續合理擴張,貸款保持較快增長,反映了貨幣政策傳導效率不斷提高,市場機制運行良好。”易綱稱。

在以前的陸家嘴論壇上,易綱就提出過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要重點建設“五個中心”。今年,易綱再次圍繞“五個中心”具體論述。

易綱認爲,上海正成爲人民幣資產配置中心。全球一流的投資者,只要投資人民幣資產,首先就會想到上海。全球機構投資者都能夠方便地在上海開展跨境投融資活動。

其次,上海正成爲人民幣金融資產風險管理中心。易綱表示,在上海,風險管理的各要素正在日臻完善。一是定價上,各類人民幣資產都實現了連續定價。二是交易上,人民幣金融市場有充足的流動性,有較好的深度和廣度,能夠隨時買得進、賣得出。三是風險對沖上,金融期貨、商品期貨、利率匯率衍生品等風險管理工具已經比較齊備,爲高效的風險對沖提供了可能。四是信息披露上,不斷提高透明度和執行更加嚴格的披露要求,持續增強了投資者對人民幣資產的信心。有了以上風險管理四要素,投資者就能較好地管理和分散風險。

此外,易綱認爲,上海正成爲金融開放中心、優質營商環境的示範中心、金融科技中心。目前,上海正在加快推進金融科技中心建設,探索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等新技術在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