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櫪(艺术家 考古研究者 )

---原创作品

沙孟海(1900-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号石荒、沙村、决明,鄞县沙村人。

今天6月11日是书法泰斗沙孟海先生一百二十岁诞辰。

二十世纪书坛泰斗。于语言文字、文史、考古、书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常务委员、浙江省博物馆名誉馆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浙江省书法家协会主席、西泠印社社长、西泠书画院院长、浙江考古学会名誉会长等职。

沙孟海故居位于鄞州区塘溪镇沙村,二进四开间砖木结构旧式楼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出生于两个世纪之交的沙孟海的故乡情怀鉴于家乡的各种报道,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修建简易公路,连接赤堇、塘溪之间需建三座跨越梅溪之桥。因那时物资短缺,三座桥的桥墩建得非常低,逢天下雨,溪水就会漫过桥面。遇大暴雨时,有人过了一桥,却过不了第二桥,或过了二桥难过三桥,急于赶路者甚至被洪水冲走而丢了性命。于是,县里决定投资兴建安全系数高的大桥,当时的二个乡领导也高度重视,派人专程赴杭,请祖父题写桥名。赤堇一方提出写“赤堇大桥”,或“第三桥”(从上游往下数);塘溪一方要求写“塘溪大桥”或“第一桥”(由下游往上数)。

身为塘溪人的沙孟海不偏不倚,用溪名来题,按建桥次序来题,就这样一幅苍劲有力“梅溪第一桥”横空出世,皆大欢喜,引为佳话。90年县里决定在沙村筑坝建“梅溪水库”(现名为堇山湖),梅溪第一桥也就在沙老去世后一年(1993年)即被淹没在水库之中。

给家乡题字

给家乡题字

说起梅溪水库的兴建,还有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当工程队进入沙村开始勘测时,沙村的村民或许因为不忍心本已非常稀少的良田被淹,或许是因为补偿标准没有达到预期,自发进行各种方式的上访活动。村民们选出几位与沙老比较近的宗亲再赴杭州,以沙老的祖坟将被淹没为由,希望沙孟海出面干预梅溪水库的建设方案。没有料到一向爱护乡亲们的沙孟海这次一点不留情面了,先是向来访者明确指出:“当年你三爷爷(即浙江省首任省长沙文汉,沙孟海之三弟)在任时就想在梅溪上建水库的,这是利国利民的好事。”至于对自己先人的墓,则近乎旁人似的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找个酒埕把骨头收起来换个地方埋了吧。家里连年轻人(指他二弟沙文求)都可以牺牲,何在乎这些?”。

沙文求烈士

沙孟海又脸色凝重地对乡亲说:“二弟沙文求烈士当年在沙村老宅后亲手种的一棵银杏树已有六十多年了,不要将它一砍了之,希望移到别处种活它。”乡亲顿时感到有点为难,这么大的树移到别处怎么能种得活啊?沙老以不容置疑的口气强调:在杭州再大的树都可以移植的,你们必须想办法要保护好。这是文求留下来的唯一遗物 !可见沙老对牺牲六十余年兄弟烈士依旧保持着多么深厚的感情。

沙文求故居

#书法#

欢迎关注并查看往期作品

传播正能量是一种智慧,我们不断更新现有知识,让爱好者了解不同视角的最新观点。 朋友如果你喜欢,最好的点赞就是转发到朋友圈让大家分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