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櫪(藝術家 考古研究者 )

---原創作品

沙孟海(1900-1992年),原名文若,字孟海,號石荒、沙村、決明,鄞縣沙村人。

今天6月11日是書法泰斗沙孟海先生一百二十歲誕辰。

二十世紀書壇泰斗。於語言文字、文史、考古、書法、篆刻等均深有研究。曾任浙江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常務委員、浙江省博物館名譽館長、中國書法家協會副主席、浙江省書法家協會主席、西泠印社社長、西泠書畫院院長、浙江考古學會名譽會長等職。

沙孟海故居位於鄞州區塘溪鎮沙村,二進四開間磚木結構舊式樓房。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出生於兩個世紀之交的沙孟海的故鄉情懷鑑於家鄉的各種報道,上世紀八十年代初,修建簡易公路,連接赤堇、塘溪之間需建三座跨越梅溪之橋。因那時物資短缺,三座橋的橋墩建得非常低,逢天下雨,溪水就會漫過橋面。遇大暴雨時,有人過了一橋,卻過不了第二橋,或過了二橋難過三橋,急於趕路者甚至被洪水沖走而丟了性命。於是,縣裏決定投資興建安全係數高的大橋,當時的二個鄉領導也高度重視,派人專程赴杭,請祖父題寫橋名。赤堇一方提出寫“赤堇大橋”,或“第三橋”(從上游往下數);塘溪一方要求寫“塘溪大橋”或“第一橋”(由下游往上數)。

身爲塘溪人的沙孟海不偏不倚,用溪名來題,按建橋次序來題,就這樣一幅蒼勁有力“梅溪第一橋”橫空出世,皆大歡喜,引爲佳話。90年縣裏決定在沙村築壩建“梅溪水庫”(現名爲堇山湖),梅溪第一橋也就在沙老去世後一年(1993年)即被淹沒在水庫之中。

給家鄉題字

給家鄉題字

說起梅溪水庫的興建,還有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當工程隊進入沙村開始勘測時,沙村的村民或許因爲不忍心本已非常稀少的良田被淹,或許是因爲補償標準沒有達到預期,自發進行各種方式的上訪活動。村民們選出幾位與沙老比較近的宗親再赴杭州,以沙老的祖墳將被淹沒爲由,希望沙孟海出面干預梅溪水庫的建設方案。沒有料到一向愛護鄉親們的沙孟海這次一點不留情面了,先是向來訪者明確指出:“當年你三爺爺(即浙江省首任省長沙文漢,沙孟海之三弟)在任時就想在梅溪上建水庫的,這是利國利民的好事。”至於對自己先人的墓,則近乎旁人似的輕描淡寫地說了一句:“找個酒埕把骨頭收起來換個地方埋了吧。家裏連年輕人(指他二弟沙文求)都可以犧牲,何在乎這些?”。

沙文求烈士

沙孟海又臉色凝重地對鄉親說:“二弟沙文求烈士當年在沙村老宅後親手種的一棵銀杏樹已有六十多年了,不要將它一砍了之,希望移到別處種活它。”鄉親頓時感到有點爲難,這麼大的樹移到別處怎麼能種得活啊?沙老以不容置疑的口氣強調:在杭州再大的樹都可以移植的,你們必須想辦法要保護好。這是文求留下來的唯一遺物 !可見沙老對犧牲六十餘年兄弟烈士依舊保持着多麼深厚的感情。

沙文求故居

#書法#

歡迎關注並查看往期作品

傳播正能量是一種智慧,我們不斷更新現有知識,讓愛好者瞭解不同視角的最新觀點。 朋友如果你喜歡,最好的點贊就是轉發到朋友圈讓大家分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