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651年,晋国爆发了连弑二主的里克之乱,在取得晋公子夷吾割让河西的承诺后,秦穆公派出大量军队,护送对方返国登基。然而,当上国君的晋惠公夷吾却并没有履行诺言,他派大夫邳郑转告秦穆公说:“土地是先君的土地,当初我漂流在外,没有权力割让给你。”

面对这种赤裸裸的欺骗,秦廷上下无不愤慨,尽管摄于对方强大的国力没有闹翻,但诸侯艳羡的“秦晋之好”已名存实亡。不仅如此,晋惠公背信弃义的行径也让自己的臣民深感不耻,这为以后战场上的失利埋下了祸因。

也许是上天的惩罚,自晋惠公登基以来,国家便陷入了连年灾荒,很快就耗干了晋国的府库。为遏制即将发生的饥民暴乱,晋国必须向外求购大批粮食,小国的库存显然是杯水车薪,而霸主齐桓公正忙着护卫周室,带领诸侯联军应付入侵的戎狄,能帮晋国的,只剩下被晋惠公欺骗戏弄的秦国。权衡利弊,晋惠公断然舍弃了并不看重的颜面,厚着脸皮向秦国借粮。

对待晋国的求助,秦廷之上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其中贤相百里奚认为,自然灾害是各国都无法避免的事情,守望相助共渡难关是明智的选择;而与晋惠公有杀父之仇的邳豹(邳郑之子)却劝秦穆公说,这是晋国最虚弱的时候,是出兵攻伐的天赐良机。秦穆公最终采纳了百里奚的意见,不计前嫌援助晋国,用他的话讲,晋惠公本人虽然可恶,但晋国的百姓却是无辜的。

公元前647年,秦穆公征集了大批粮食,从国都雍城装船,经渭水北渡黄河后取道汾河运抵绛城(即晋国都)。这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有明确记载的大规模内陆航运,史称泛舟之役。

有了秦国的大力援助,晋国不仅渡过了灾荒,而且保住了次年的丰收,但此时的秦国却陷入了晋国当年的困境。公元前646年,一场突如其来的饥荒席卷了整个关中地区,粮食欠收百姓流离,秦国面临空前的灾难。

鉴于饥荒的日趋严重,秦穆公随即派遣使臣入晋,希望对方顾念两国婚盟以及往日的旧恩,能够投桃报李慷慨借粮,对秦国施与援手。

秦国的诉求引发了晋国君臣的激烈争吵,大夫庆郑对晋惠公说:“您依靠秦国的力量上位,却违背诺言欺骗秦国,后来晋国遭灾,秦君不念旧恶慷慨解囊,现在秦国有难我们全力相助,这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可晋惠公的舅父虢射却极力反对,认为晋国非但不能借粮,反而应该大举进攻,以免错过灭秦的良机。晋惠公最终采纳了虢射的建议,趁机向秦国开战。

然而,仇恨的力量是可怕,空前团结的秦国不仅打退了晋国的进犯,同时还战胜了当年的灾荒。公元前645年,劫后余生的秦国几乎动员了所有力量,由秦穆公赢任好亲自挂帅,向忘恩负义的晋国发起复仇之战。

战争伊始,秦军攻势凌厉,接连突破对方三道防线,曾经不可一世的晋军望风崩溃。面对前方频传的败报,晋惠公彻底慌了手脚,忙向大夫庆郑询问退敌之策,可庆郑却讥讽他说:“你给秦国施加了那么多仇恨,又怎能抵挡人家的进攻呢?”无奈之下,晋惠公只好亲自上阵,与秦军在韩原(陕西韩城)决战。

与“苦大仇深”的秦人相比,晋国的兵力占有明显优势,不过他们的将士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斗志。在崇仁求义的春秋时代,每人心里都有一把道德的尺子,无论对方是敌是友,不会出现等二种衡量方式。晋国的士兵是靠秦国的粮食活下来的,你晋惠公可以视良心为无物,但臣民却放不下心中的羞愧。

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双方君主都陷入了对方阵中,结果偷吃国君战马又被赦免的三百个秦民自发参战,将围困秦穆公的晋军全部击溃。而晋惠公就没那么幸运了,他向大夫庆郑求救,但对方和手下士卒全都选择视而不见,放任国君成为俘虏。好了我是小歇,感谢关注!欢迎留言,再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