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朋友給我講有筆存款到期了,銀行經理忽悠她買債基,說一年有6%,肯定安全。

一聽到6%和安全,而且鄰居也賺錢了,聽的心癢癢,就想存個十幾萬進去,都打算回家拿存摺了,硬是被我拉了回來。

沒想到我們剛回上海沒兩天,大姑打來電話說,他們一起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都要去銀行維權,買的債基虧錢了..

問我怎麼辦?

能怎麼辦?本來債基就是不保本的,產品說明也告知淨值類有波動的風險。

怪就怪某些不專業的客戶經理爲了快速的完成業績,趁債市行情好把債基當保本理財宣傳,賣給不懂理財的大爺大媽,結果債市一波動,收益回到瞭解放前…

紫霞真的希望後臺的小白投資者們能夠多多學習,在投資上有一定的判斷力,不再被所謂的高 “預期收益”矇住雙眼。

至於銀行的銷售人員們,也不要總寵着客戶,客戶肯定希望無風險高收益,但作爲專業的理財經理必須引導教育,揭示風險,而不是看到哪個提成多,哪個收益高,就給他們拼命推薦。

這裏再給大家嘮嘮爲啥最近債券,債券基金,包括投資了債券的理財產品們會有這麼大的波動?

債券的收益來源一般來自兩個,一是票息收入,也就是賺利息;二是資本利得,賺市場波動的差價。

比如A公司發行了一隻債券,面值100元,年利率4%,上市後遭到瘋搶,市場價值漲到了105元,如果你在105元賣出,賺的就是資本利得。

如果你選擇持有到期,就拿年化4%的利息。

那債券價格爲什麼會下跌?

在不出現違約的情況下,對債券價格影響最大的就是利率了。

那咱們怎麼知道利率是高是低, 這就需要找一個錨,通常短債基金利率可以參考一年期國債利率,長債基金可以參考十年期國債利率。

咱們都知道,一季度受疫情的影響,央媽大放水,市場利率走低,融資成本也在降低,市場上不缺錢,後面新發行的債券利率肯定沒有以前的利率高。

那麼我們肯定更傾向於利息高的債券,所以市面上已經發行的債券價格就會抬升。

但後來形勢發生了一些變化~

疫情緩解了,復工復產有序推進了,經濟看起來沒那麼差了,相比最差的時候,手頭沒那麼緊了,不需要一直借錢了。

央媽看到了大家的努力,想說既然情況變好了,那麼資金就不能這麼便宜借了,水龍頭可以稍微關小一點。

情緒面上,已經在債市賺到錢的投資者有一定的止盈需求,加之股市的回暖,資金出現了分流,股市和債市往往是蹺蹺板效應,債市反映的是避險需求,如果無需避險,資金不太傾向於去債市的。

4月末的時候,10年期的國債收益率從2.506%暴漲到6月8號的2.905%。

這意味着融資成本提高,新發行債券的利息更高了。

而已經發行的老債券,其票面利率是固定的,沒有了競爭優勢,老債券的價格就會下跌,大家的債券基金淨值自然就下跌了。

這也是很多持有債券類資產的銀行理財淨值大幅回撤的根本原因。

總的來講,大家要明白一點,穩健不等於保本,安全不等於不會虧損。

自從資管新規落地後,我一直不太建議大家去買銀行理財,收益低不說,還有浮虧的風險,遠遠不如自己定投指數基金的性價比高。

每個月定時定量的買,直到市場熱起來,達到目標收益就止盈,堅持下來虧錢概率非常低。

不過很多老司機覺得這種方法有點乏味,問我能不能在低位多買點,高位少買一些。

坦白講,我們很難預測何時是最高點,何時是最低點,但指數的相對低位是可以判斷的。

這時候通過「價值平均法」確實可以讓我們多賺一些——

比如你的計劃是每月15號買入1000塊,傻瓜定投。

我們這次換種方式,讓規則更加智能一些,保持基金賬上的錢每個月固定增加1000元。

到了下一個月,打開賬戶一看,如果基金漲了,比如漲了100元。

那我再往裏投900元,湊夠1000就行了。

如果趕上市場不好,基金反而跌了200元呢?那賬戶裏的錢少了200,我這個月要掏200+1000元=1200元。

總之,讓賬戶裏的錢保持每月遞增1000塊。

這種定投,就是低買高賣,漲的越多就少買點,甚至可以不買;跌的越多就多買點。

經過數據回測,這種方法可以比傻瓜定投每年多賺1%左右。

當然,它也有缺點,

比如剛開始定投就遇到了行情暴漲,手裏握着大筆錢,硬是沒敢加倉;或者遇到行情深度回調,越補越跌,最後手裏沒子彈了...

不在乎一時漲跌,心態比較穩的老司機,可以嘗試下這種方法。

如果你是剛進場的小白,手裏沒啥現金流,還是老老實實的傻瓜定投吧,堅持到牛市總會分到一杯美羹。#銀行理財產品#銀行搶着給你送錢,你信嗎?

2020年這樣賣房,能多賺十幾萬?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