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一點理想主義,加一點浪漫情懷,多一份務實精神,有一種怦然心動,選擇人文,選擇你。

本期大類學子有話說的主角是人文科學試驗班的同學們,選擇人文的初心,堅定人文的認同,TA們心中在人文的一年生活是美好的事情,源於生活、高於生活、又融於生活,這一年是對人文的熱情,也是對青春不滅的情懷,人文不需要門檻,它敞開懷抱,希望大家走進來,領悟它的魅力。

大類簡介

南京大學人文大類全稱爲“人文科學試驗班(人文藝術傳播類)”,涉及文學院、歷史學院、哲學系(宗教學系)、海外教育學院、新聞傳播學院五個院系,涵蓋漢語言文學、歷史學、考古學、考古學(文物鑑定方向)、哲學、漢語國際教育、新聞學、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共九個分流培養專業。

人文大類充分利用各院系學科的培養優勢,提升文學素養,培養“讀史明智、鑑往知來” 的史學觀念,強化自主思考和批判思維能力,磨鍊採、寫、編、評、攝、制、播等“十八般武藝”,掌握國際漢語教學與中國文化傳播技能,培養學生成爲人文科學領域高水平國際化人才。

課程安排

人文大類的同學在大一階段由五院共同培養,在一年的文史哲新海五院提供的平臺課程與學校提供的其他必修、通修課程的滋養下順利對大學的學習生活入好門。

獨特的院系菜單課使得人文大類的同學更好地瞭解各個院系,同時也使得同學們更好地探索到自身的適合的發展方向。大類一年的貫通式學習,打破學科壁壘,使各方面的人文知識融合交匯,使得大類同學有一個更廣博、全面的知識建構,爲自身的專業學習提供更好的知識儲備。

大類學子有話說

Q

當初在報考時爲什麼選擇了人文科學試驗班呢?報考的時候對這個專業有多少了解呢?

淺山:高中時期一直想要在本科階段學習基礎人文學科,特別是文學,通過多個渠道瞭解到了南京大學文學院雄厚的實力,加之南京這座城市的歷史風骨和人文底蘊非常吸引我,就選擇了南大的人文科學試驗班。

瞭解了文學和歷史的學習內容和畢業出路,但對具體的學習體驗不甚瞭解。曾經也懷疑過,自己在未了解具體情況下的所謂熱愛,是否能支持自己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但最後還是決定“任性”地遵從自己對文學有些莽撞的熱情,並期待與更多可能性相遇。

LYX:人文,就是人的精神文化方面,相較於其他科學來說,人文更加側重在人的精神方面,會讓人有一種沐浴在光輝的精神之中的感覺。

包夢瀛:高中的時候一直想學傳媒類的專業,看到新傳屬於人文大類的就直接報了。

Q

對“人文”二字有沒有什麼特別的理解或者感受?

淺山:高中時的班訓是“文質彬彬,然後君子”,我對人文二字的理解也偏重於修養層面。我認爲人文側重於一種由外在學識內化而成的心態與修養。它體現於我們對自身和他人的認知與普遍關懷,體現於我們體察世界的多樣眼光和對異質的包容程度,體現於我們與自己、他人和世界好好相處。

維之:人文研究的對象更偏向於“人”或者說“人類”本身。文、史、哲、新傳、海外教育,人文五院並不是孤立的個體,它們彼此勾連、交融,繪成了一幅同時包含着過去、當下、未來的人類文明圖景。

姜小柴:來了南大之後,對“人文”的理解主要有兩方面的變化,一個是會覺得“人文”兩個字更加強調的是文人的精神氣質和思想情懷,另一個是“人文”兩字內涵的外緣是比我之前想的要更加廣博的,它包括的不僅是外在的東西,更是由內而外散發的一種力量。

李劭楠:其實一開始我覺得這個詞語特別抽象,但實際上,我覺得“人文人”是當代社會中少有的仍保留思考和情懷的一類人,我們會沉下心來讀某本書,我們可以研究過去,也可放眼未來。人文是人類發展史上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並且,對我來說它更像是一種情懷和觀念的堅持吧。

Q

在大類將近一年的學習裏遇到過什麼有意思或者難忘的課程?你從中收穫了什麼?

葉子:很多。比如《簡明微積分》,一開始對課程有所牴觸,因爲作爲文科生居然進了大學還要學數學,後來發現老師認真負責以及《簡明微積分》本身的確簡明不難學,慢慢喜歡上了這門課。比如《古代文學作品選讀》,老師和助教都非常非常耐心且善良,課程本身涵蓋了中國古代多個朝代多種類型的文學作品,很有意思。

淺山:大一上的哲學系菜單課《中外哲學經典導讀》,王恆老師的睿智和他對哲學思想的解讀十分吸引我,使我自覺地思考一些從來不會思考的問題,打開了新的思維世界的大門。

大一下的兩門文院菜單課——徐雁平老師的《古代文學經典導讀》內容非常紮實,老師和助教非常認真負責,會耐心地交給你文本細讀的方法,引導你去發現問題,並實時解答學習過程中的疑惑。傅元峯老師的《中國現當代文學作品選讀》,非常具有啓示性,傅老師用詩意的語言和獨特的解讀角度,使我們用一種全新的眼光看待現當代文學。

《西方性別政治》課的老師會提供許多英文文獻,來幫助我們理清女性主義的發展脈絡,也會耐心的傾聽大家的觀點,課堂的研討氛圍很好,會激發許多新的靈感。

李劭楠:我比較喜歡新傳開設的平臺課——媒介案例研究。因爲是介紹性課程,所以新傳學院裏的很多老師都來輪流上課,能在不同研究領域的老師口中聽到不一樣的理論和事例,感覺上課的時候自己的眼睛都在冒着光。

Q

在大學一年有沒有參加過什麼有意思或難忘的活動?可以分享一些難忘的經歷嗎?

LYX:比較難忘的是參加了歷史學院考古開放日與新傳學院的開放日活動,既讓我瞭解到了學科的特點,收穫了不一樣的經歷,也體驗了不一樣的學習生活。

姜小柴:很難忘的是我們大類的迎新晚會,因爲這個活動主要是人文大類學生會的文化部在負責,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就在和部長團還有其他部員一起忙這個事情,第一次近距離地感受一場活動的組織策劃與最終推出,不僅結果很令人滿意,而且從開始到結束的過程也很讓人享受。

維之:一是經典悅讀課程《中國自然地理綱要》的紫金山考察,二是旅遊學研討課的無錫調研。作爲一個對地理還有着執念的文科生而言,能在大學裏與高中時所愛的學科重逢,並且將所學知識從紙面上代入實踐中,就是相當難忘的經歷了。

Q

對有志於報考南京大學人文科學試驗班的20級的學弟學妹們有什麼想要分享的?或者有什麼建議要送給他們?

淺山:首先,學習人文需要有一個寬廣的視域和打破學科界線的能力,這要求我們沉潛下來,儘量地擺脫一些浮躁和不踏實的因素。其次,大學人文的思維模式和高中時的想象有很大差別,大學人文學科需要一種不求定解的思維方式,要求我們去探尋一個問題的多種可能性。我們需要捨棄高中時期培養的答案化、固定化的思維。再者,大學爲我們提供了很多選擇的機會,也對我們的自制力提出挑戰。尤其人文學科的要求很多時候是比較軟性的,比如課下閱讀文獻書籍等等,這要求我們極度自律,有一個比較清晰的規劃。此外,要充分探索未來的多種可能,不要被自己固有特質所束縛。

LYX:希望學弟學妹們能真正認清自己的興趣所在,慎重選擇大類,可以利用高考之後的暑假好好充實自己的學科知識,爲開學做準備,因爲你會發現,到處都是和你一樣優秀的人,一定得更努力纔行~但同時,要保持自信,找準自己的方向。

田瑾:感覺大學學習興趣還是很重要的,然後是要好好學習。人文真的快樂的,愛古風、愛歷史、愛思考人生以及社會狀況的同學請不要猶豫地加入叭!

姜小柴:首先人文歡迎你們,然後就是在報考的時候一定要多問幾遍自己想要什麼,明白自己的大致方向之後再對專業進行更加深入的瞭解,父母和老師的建議固然重要,但那不能成爲你在大學期間因爲“不喜歡這個專業”或者是“要不要轉專業”而苦惱的根源。還有哦,如果來了人文大類就要做好多讀書的準備(當然,大學生的必備品質之一是讀書啦,人文可能讀得多一點哦) 。

李劭楠:人文是很值得來一趟的大類,它真的涉及到超多領域,有很多的特長和愛好,每個人都能把生活活成不一樣的樣子。比如我常常看到空間裏一股股清流,覺得自己都變得有靈氣了!

人文學子,風姿獨好。

人文大類的同學們在大類生活的一年,各自收穫着日漸豐富的人生,見識到了之前尚未領略到的風景,對人文增加着獨特的理解,無論是知識上還是思維上都能得到提升。關乎人文化成天下,在人文的滋養下,也對其他專業的知識化而用之,使自身擁有更上一層樓的素養。人文,是一個故事,有種種美好回憶,更有充滿希望的展望。

點擊圖片可查看人文大類下五院系2019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

整編 | 李嘉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