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原》中的朱先生,也是作者傾心塑造的一個主要人物形象。他的身份有兩層:一個是白鹿原上的文人代表。早年受儒家文化的影響刻苦攻讀,參加過清末的科舉考試,後來成了一位學識淵博、善良忠厚的教書先生;另外,他還是白嘉軒的親姐夫,在白家陣營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也是白嘉軒非常敬重的一位聖人。

朱先生幼時聰明伶俐,對文化知識有着特殊的喜好,通過多年的寒窗苦讀,十六歲就考中了縣裏的秀才,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人物。他二十二歲在省裏舉辦的科舉考試中,又以精美的文筆考中了頭名舉人。只是前往京師會考時,家父不幸去世,因在家守孝而錯過了取得更好成績的機會。

陝西巡撫方升既愛惜朱先生的文采,又看中了他的孝道,經過多方努力,奏請朝廷破例認可了他在省裏取得的功名。

可是,朱先生不知道是受了刺激,還是另有什麼想法,公文下達之後就是堅決不接受。如此往復了多次,最後逼得方巡撫親自登門拜訪。然而,即使巡撫大人親自登門也是白費力氣,反而被朱先生的一席巧言令色給駁得啞口無言。巡撫見執拗不過,也就隨了他的意。從此之後,朱先生就搬進了白鹿書院,一邊繼續研習學問,一邊當起了教書先生。

朱先生的穿着打扮,是一副典型的書生形象,一身長袍大褂,外加黑鞋布襪。他應邀去南方講學時,就曾因口音和穿着問題,被南方的學子們好一頓輕視和譏笑。不僅如此,朱先生迎娶白家女兒的時候,還在穿開襠褲的白嘉軒,就曾在母親面前直言朱先生“不咋樣”,結果,被母親給小小的懲戒了一下。

朱先生在白鹿書院過得非常舒服,心情也比較愜意,畢竟做得都是自己喜歡的事情。不過,有一件事卻讓朱先生非常苦惱。在鄉民們的眼中,朱先生根本就不是一個人,而是一位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有一年村民們剛收完麥子,經過了辛苦的勞作之後,都在打穀場晾曬新麥。此時的天空,日頭高升,萬里無雲,一大堆人都在涼陰處納涼,唯有朱先生穿上了雨天才穿的泥屐。衆人大惑不解,都還以爲朱先生的腦子出了什麼問題。尤其是他走路時鬧出的叮叮咣咣的響聲,引得一羣人鬨堂大笑,就連白嘉軒的姐姐也笑話朱先生是讀書讀呆了,連晴天和雨天都分不清了。

不過,說來也怪,村裏人笑話朱先生的聲音還沒有落,天空忽然變了顏色,狂風驟起,黑雲壓頂,頃刻間大雨如注,打穀場瞬間成了一片汪洋,好幾家的麥子都被大水給衝沒了。自此之後,衆人看待朱先生的眼神就變了,認爲他有未卜先知的能力,簡直就跟一位神仙差不多。

按理說這是好事呀,被大家認可不好嗎?可是,之後發生的事情,朱先生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十里八村的鄉民們,無論是丟了雞、馬、狗,還是不見了牛、羊、豬,包括家裏的大事小情、婚喪嫁娶,甚至連趕集時走散了孩子等事情,都要找朱先生“占卜”一下方向,問個吉凶禍福。朱先生不說,人還賴着不走,無論死活非得說出一番道理不可。

這樣的事情,搞亂了朱先生的生活和工作,怎能不讓人心生煩惱呢?

朱先生既然說了那麼多,自然也會有幾件照應的事情。照應的事情再經過鄉民們添油加醋的一頓宣傳,朱先生就更神了,竟然還有許多慕名而來的外鄉人登門拜訪。

爲了生活和工作能夠正常化,朱先生曾經不厭其煩的向鄉民解釋:“我是一個教書先生,只不過知道的事情多一點,僅此而已。我不是神,跟你們一樣,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別管朱先生怎麼解釋,鄉民們認準的事情很難更改,雖然後期找的人少了些,但在衆人的心裏,朱先生還是那個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的“神”。

因此,朱先生自己也打趣道:“我不想成神也不由我了!”

參考書籍:《白鹿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