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都愛喫麪食,最主要的是喫麪條。麪條是民衆喜愛的食物,不僅歷史悠久,而且分佈區域甚廣,而且又因爲地域不同形成了各種地方特色的系列。如京津一帶的打滷麪、山西的刀削麪、陝西的臊子面、蘭州的牛肉拉麪、四川的擔擔麪等。在這些麪條品種中,最經典的要數炸醬麪。

炸醬麪分佈區域最廣,主要是在北方、中原地區。老北京炸醬麪更是有着百喫不膩的美譽。炸醬麪到底有什麼魅力,爲何看似普通的一碗麪能夠成爲經典的美食呢?

最主要的原因是炸醬麪中的炸醬非常講究:醬一定要用幹黃醬與甜麪醬;豬肉要用精肉與肥肉的三七比例混合,切成小丁;肥肉先入鍋,出油後,再放入瘦肉丁、蔥薑末煸炒;待鍋內散發出肉、蔥、姜的香味後,將調和好的醬倒入鍋中,用大火燒至鍋內醬面兒大小氣泡均勻,調到小火。

炸醬的過程中,炒要一直貼緊鍋底順時轉動,保證醬不糊鍋底。醬面炸至發泡時慢熬熄火,大約需要15分鐘的時間。炸醬的一個關鍵是油千萬不能少。炸醬麪算得上是中國的國粹,不止是在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炸醬麪都是很受歡迎的。

在許多外國人眼裏,北京炸醬麪就是中國美食的代表,這就像中國人眼裏壽司就是日本料理一樣。其實,炸醬麪中還包含着中國所特有的飲食文化,所以它能夠得到海內外人士的喜愛。

而且,在這獨具特色的美食中還包含着一個動人的故事。據說,明朝末年,全國各地戰亂頻繁,再加上水災旱災,民不聊生,遍地都是流民。有個“劉某”,他的妻兒不是餓死就是病死,家鄉也是不能待了,便流亡到了京城,希望能在京城找到一個謀生的活兒。

“劉某“本是山西人,經歷了漫長的奔波後,終於來到了京城,就在他剛踏入前門一帶時,因爲體力不支暈倒了。恍惚中,他覺得有人在拍他的臉,然後喂他熱乎乎的米湯。“劉某”使出全身力氣睜開眼睛一看,一位老大娘正在照顧他。原來他暈倒後,正好大娘路過,好心地找來幾個年輕人將他擡回了家。

“劉某”體力漸漸恢復之後,便請求留下來做長工,而且不要工錢,無兒無女的老大娘就高興地答應了。因爲感激老大娘的救命恩情,“劉某”做事十分賣力,而且將老大娘當成親孃來孝敬。沒多久後,“劉某”就真的改口喊老大娘爲“娘”了,老大娘感動得淚都掉了下來。

那時候,家家戶戶的日子都不好過,能夠喫上一碗麪就已經很不錯了。一次,老大娘做了一大鍋麪條,裏面隨便放了幾根菜葉子,又舀了一勺黃醬,就這麼一攪就成了娘倆兒一天的食物了。這種麪條雖然簡單,但是在“劉某”看來已經是上等的美食了。過了幾年,清朝建立,北京城裏總算是太平了。

“劉某”想要自己開店做生意,好掙了錢孝敬老母。可是,他一沒本錢,二沒手藝,能開什麼店呢?突然,他想起以前經常喫老母做的那種“雜拌麪條”,於是就在路邊擺了個小攤兒,用自家制作的豆醬作爲醬料,並加入用青菜、胡蘿蔔切成的小丁。剛開始,“劉某”面做得簡單,不夠精緻,但是因爲價格實惠,生意還算不錯。

等攢了一些錢後,“劉某”便開始在製作工藝上下功夫,無論是神面、切面,他都做得非常好,而且選用的豆醬也比以前更加精細,味道更好。他還在豆醬中加入肉丁,在放肉丁前還要將蔥薑蒜放入豆醬中,之後再不停地攪拌。這樣一來,面的味道就變得更加鮮美了。

很快,他的麪攤兒便遠近聞名了生意越來越紅火,“劉某”就想好好孝敬一下老母。一天,他拎着糕點興沖沖地回到家,卻發現老母親並沒有在家中。他便四處去找,街坊鄰居也幫忙一起找。找了幾天後,還是不見老母的身影,“劉某”心中十分難受,乾脆麪攤兒也不開了。

幾天後,他夢見老母親笑眯眯地說她本是狐仙,幻化成人暫時住在前門一帶。她幫了無數的人,如今已經功德圓滿,升到天庭了。第二天早上,劉某便將夢中的事情告訴了鄰居。鄰居們都說,不知何時這位老大娘住進了這條衚衕,無兒無女。她說自己姓胡,老伴兒、兒女都不在人世了,於是大家就幫着她安頓了下來。

老大娘平日裏經常幫助別人,誰要是生個病,她都能治好。日子一長,大家也就都不把她當外人了。劉某回想老母親夢中的話,她要他一定要誠懇待人,多做扶貧救弱的事。劉某一直將老母親的教誨銘記在心,時常賙濟貧困的街坊鄰居,他的麪條生意也越做越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