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有一種傳統美食,叫做“門釘肉餅”。其外皮焦黃,湯汁香濃,餡是牛肉大蔥的,屬於清真食品,味道極其鮮美。門釘肉餅皮薄餡多,是高約3釐米、直徑5釐米的圓柱體,和一般的肉餅相比小且厚。

門釘肉餅是用牛油做的,油水很大,並且牛油很容易凝結成塊狀,凝固了的肉餅味道就不怎麼鮮美。因此最好趁熱喫,那樣喫起來的口感纔好。一口咬下肉餅,那外焦裏嫩的麪皮,清香潤口的湯汁,還有極致的牛肉瞬間佔領舌尖,咀嚼之時,味蕾有得到昇華之感。

但是趁熱喫時,千萬不要心急就直接一大口咬下去,因爲那樣很容易燙着嘴,並且還會滋一身的油,因此在喫門釘肉餅時得注意,不要把享受演變成一種尷尬。在北京,門釘肉餅被稱爲“小喫十三絕”之一,而且跟慈禧太后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因爲其形狀酷似古時城門上的門釘,所以慈太后給它起了這麼個名字。

據說一天,慈禧因爲朝政上的一些事情心煩意亂,食慾不振,請太醫診病,太醫們也查不出問題來。一貫善於揣摩主子心思的李蓮英說:“老佛爺您覺得精神不爽,是因爲國家大事,在奴才看來這是大清國的福氣啊。

咱大清國由您來治理,必定會日益強大的!”慈溪聽後喜笑顏開,說:“你讓御膳房給我準備點糕點,給我開開胃吧!”老太后一下旨,御膳房的廚師們可犯難了。這山珍海味,慈禧太后都喫膩了,做什麼好喫呢?

他們都知道太后這些天心情不好,都怕哪裏做錯了惹來殺身之禍,所以在做事情時都格外小心。但是怎麼琢磨,他們也變不出新花樣來。這位難伺候的老佛爺每天都拉着臉,連李蓮英看了都提心吊膽。爲了讓慈禧開心,這天宮中還安排了道士進宮祈福。而御膳房裏,一羣廚師手忙腳亂地爲太后準備美食。

一個小廚子因爲肚子餓了,便偷着做了一些點心。這種點心形狀扁圓,用牛肉大蔥做餡,煎烙熟後,外焦裏嫩,香酥可口。做好之後,小廚師還沒來得及喫就被叫去忙活別的事情了。這時,來御膳房爲慈禧太后取點心的太監一眼看到桌子上的小餅,還以爲就是爲慈禧太后做的,問也沒問就端着走了。

就這樣,一盤剛做好還冒着熱氣的小餅子就到了慈禧太后面前。之前,慈禧太后沒見過這種餅子,於是就好奇地喫了起來。一嘗,沒想到這種外表看起來很普通的小餅子,喫起來竟然十分美味,頗有一番特色。慈禧太后便問這種小喫叫什麼名字。送餅子的太監因爲之前沒見過,自然說不出來。

慈禧太后有點不高興了,旁邊的道長見此忙說:“這圓形的小餅子,象徵圓滿豐裕。餅子裏面又填滿肉餡,老佛爺喫了它之後福氣多多,吉利啊!”道士的話正好說到了慈禧太后的心坎裏,慈禧太后心情大好,說這小餅子與城門上的門釘很相似,就取了個“門釘肉餅”的名字。

這個名字雖然不是很文,但是卻頗爲爲形象。此後,門釘肉餅就成了慈溪太后很喜歡喫的點心。後來,門釘肉餅又從宮廷流傳到了民間,成爲北京城中的風味小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