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題:壞消息:農民種它畝產超萬斤卻倒虧500元,只能眼睜睜任其爛掉!

在當前的中國農村,從事農業種植的主體依然是農民,由於他們不是太注意農業信息和分析預測未來的市場行情,喜歡跟風種植,往往導致“豐產不豐收”的悲劇發生,可惜的是:儘管農產品滯銷的現象年年都在發生,卻無法杜絕這些悲劇輪番重演,反倒呈現出一種欲演欲烈的態勢,比如近期的洋蔥行情!

洋蔥是一種高產農作物,畝產能夠超萬斤,且種植技術相對簡單,是農民比較喜歡種植的農產品項目,常常大規模種植,很多種植者也從中獲得了不俗的經濟收入。可惜的是今年它的行情卻給予了農民沉重的打擊,目前的收購價已經從去年的4~5毛1斤降到1毛1斤,這簡直跌穿了農民的種植成本!

農民坦言,在當前這種行情下,即使不計算勞力成本每種一畝洋蔥也要倒虧500元左右,根本不敢請人工採收,更何況很多地方即使價格低廉也無人前來收購,比如說洋蔥傳統種植區山東惠民窪裏吳村,村民已經收穫的洋蔥一個也沒有賣出去,堆在家裏也只能爛掉(洋蔥收穫之後常溫下只有15天左右的保存期);於是很多洋蔥種植農民只好任其爛在地裏。那麼造成這場農業悲劇的原因在哪裏呢?資深專家分析主要有三個,值得農民朋友好好借鑑。

一,大面積跟風種植。近年來洋蔥的行情還有讓種植者盈利的空間,前年5毛1斤,去年3毛1斤都能讓種植它的農民畝賺千元以上(洋蔥種植成本在1毛5分1斤左右),比種稻谷、小麥、玉米等傳統作物強了許多,因此農民都開始跟風種植,全國種植面積擴展太多,市場一時間消化不了,形成了洋蔥滯銷困局。

二,洋蔥價格波動大,收購商不敢大量存儲。洋蔥的大面積集中上市,豐收的洋蔥形成了惡性競爭的局面,價格一降再降,即使跌穿了種植盈虧線,仍然有部分種植者在恐慌下出貨,給收購商形成了價格仍有下探空間的期望,因此不貿然大量囤貨。

三,冷庫資源緊缺,洋蔥存儲成本抬高。今年此前的農產品蒜薹、大蒜價格低,因此許多蔬菜收購商都選擇了大量囤貨,佔用了相當多的冷庫資源,形成緊缺之勢,從而使得洋蔥入庫的資金成本抬升。而很多去年高位入庫洋蔥的收購商,在收穫了虧損的結果面前,理所當然的選擇了謹慎觀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