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神魔小说《西游记》可谓是家喻户晓,孙悟空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乃书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角色。孙悟空敢作敢为,好打抱不平,代表了一种反抗精神和奋斗精神。《西游记》成书几百年来,孙悟空有没有原型?吴承恩笔下的孙悟空究竟写的是谁?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不休,至今未有定论。但是明朝时期有一个人,其经历与孙悟空极为相似,他很有可能就是孙悟空的原型。

他是谁呢?他就是明朝谏臣——陈谔

正直胆大的言官,骂皇帝是家常便饭

陈谔,字克忠,番禺人(今广州市番禺区),《明史》卷第162有对他的详细记录。明朝永乐年间,陈谔以乡举人入太学,官拜刑科给事中。刑科给事中为六科之一,主要职责为掌管侍从、拾遗、补阙六部百司等事,属于我国古代的言官之一。《明史职官三》记载了言官的职责与权力,分门别类地进行了统一与规定。

刚正、正直和敢言,这是作为一个言官的基本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针砭时弊,才能够指出朝廷存在的各种问题,避免决策失误,用人不当。陈谔天生是做言官的材料,此人性格耿直、说话直接而且不畏强权,有一股子犟脾气。每次奏报之时,此人总是高声奏报,如洪钟般响亮。陈谔胆子大、敢言敢谏,在奏章中拐弯抹角骂皇帝、骂大臣已经成为他的常态。永乐皇帝曾下令将他饿几天,以示责罚。几天之后,此人又复骂如初,秉性难改。

因言获罪的奇人,被埋七天七夜不死

永乐十年(1414年),陈谔再一次在奏折中骂皇帝,永乐皇帝于是下诏将他“坎瘗囊任奉天门,露其首”。这是一种特殊的刑法,据《明史》记载,“坎瘗”是古代行祭地礼时用来掩埋牲畜和玉帛的坑穴。永乐皇帝下令将陈谔埋在奉天门外,只露出个头来,这种刑罚算是比较残酷的了,而这种刑罚也是吴承恩写作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来源。

《西游记》第八回记载,孙悟空大闹天宫,各路神仙都抵挡不住,最后玉皇大帝请来如来佛祖将其制伏,压在五行山下。后经历500年,被去西方取经的唐三藏救出。观音在寻找取经人的路途中经过五行山,发现了被压在山下的石猴。此时的石猴能说话,身体被大山压住不能动。

被处于“坎瘗”之刑,他的状况如何呢?史书记载,陈谔被压在坎瘗之下,只有一个头露出地面。朝廷还派人专门看守,不准被他吃喝。陈谔就这样被埋在坎瘗之下长达一个星期,最称奇的是,陈谔被埋一个星期(7天)不吃不喝,竟然没有死,时人称之为“七日不死”。

陈谔被埋七日不死,这是史书记载的一个奇迹,这个可能与当时埋的环境、条件和陈谔的体质有关,可能中途有人偷偷放水也是存在的。总之,陈谔挨过了7天时间,永乐皇帝认为七天都饿不死他,这是天意。于是便下诏赦免了他的罪行,陈谔被埋七天不死,就是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原型。

当了一辈子的刺头,比孙悟空更有骨气

陈谔跟孙悟空很像,被赦免之后并没有收敛脾气,依旧我行我素。永乐皇帝知道,这个人就是一个刺头,这次他没有再罚他,而是罚他去修理房子。陈谔在修理房子时,因为清廉正直,所以没有花一分钱请人,所有的木料、加工都是自己一个人干。永乐皇帝听说后,觉得他很是可怜,于是让他官复原职。

陈谔随后又做了湖广按察使、山西按察使等官,但也是因为性格太直屡次被罢免。明仁宗继位后,对陈谔多次揭发楚王朱桢(仁宗的叔叔)的罪行,仁宗对其颇为不满,于是将他贬为海盐县知县(七品)。陈谔从三品官直降到七品,都是因为他的耿直性格和敢于揭发的精神所导致。宣德三年,陈谔在镇江同知任上退休,一辈子的宦海沉浮自此落幕。

陈谔被誉为“明朝的孙悟空”,他的经历被学者认为是吴承恩写作孙悟空被压五行山的原型,孙悟空被压五行山是皆因孙悟空耿直好斗、敢于挑战和打破旧势力,具有顽强的反抗精神。陈谔就是现实版的孙悟空,他被永乐皇帝埋在七天七夜的经历,在中国历史上是少见的。吴承恩应是借鉴了这段故事,于是将其写入了《西游记》之中。

陈谔是现实版的孙悟空,但他跟孙悟空比起来,结果却不如孙悟空。孙悟空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学会七十二变,终于在跟随唐僧去往西天取经成功,最后修成了正果。但是陈谔呢?他虽然也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却始终学不会七十二变,执拗的性格、正直的脾性、敢说敢做的人品,这让他在世俗的尔虞我诈和人情世故中屡次碰壁,多次被贬又多次被赦,在宦海沉浮之中,陈谔依旧是陈谔,孙悟空却修成了正果,他却始终不改本色,一辈子都没有失去自我,一生磊落光明。从这点来看,他比孙悟空强。

从这一点来看,陈谔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也算得上是一个传奇了。

参考文献:《明史》、《明史演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