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想做什麼事啊?”

“我最想結一次婚。”

10多年前,北京協和醫院腫瘤內科醫生王穎軼收治了一位只有19歲的胃癌患者。臨終前,這位大學一年級的女孩向王穎軼說出了自己最想實現的願望。時間流逝,當王穎軼已經從當時的主治醫師成長爲一名副主任醫師之後,患者渴望生存的眼神和那個終究無法實現的質樸願望依舊讓他難以忘懷。

女孩從到醫院治療直至去世,只有半年的時間。王穎軼說,因爲年輕,所以癌細胞長得非常快,各種藥物的治療效果都不好,越治越差,直至女孩在醫院離開人世。

多年來,王穎軼一直在進行癌症方面的科普工作,希望可以避免更多悲劇的發生。2018年,全球約有1810萬癌症新發病例和960萬癌症死亡病例,我國癌症新發病例452.5萬(佔全球1/4),癌症死亡病例320萬(佔全球1/3)。

8月28日,王穎軼在北京協和醫院做了一次關於“防癌淺談”的公益講座。“人身體每天都在產生癌細胞,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得癌症,是因爲有的人身體裏的免疫細胞打敗了這些癌細胞。如何讓免疫細胞可以持續戰勝癌細胞?”王穎軼解釋說這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攝入過多能量的時候,細胞會先變胖,然後變壞。當身體內變壞的細胞超出人自身的清潔能力之後,人就容易生病,包括患癌症。”所以在預防癌症的過程中,王穎軼認爲控制體重、健康飲食和運動是3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王穎軼表示,有20%的癌症是肥胖引起的,超重和肥胖可以使多種癌症風險升高,包括食管癌、胃癌、甲狀腺癌、結腸直腸癌等。運動和健康飲食是控制體重的兩個重要方面。王穎軼建議,每天至少進行30~60分鐘的中高強度體育鍛煉,可以有效降低乳腺癌和結腸癌的風險。此外,前列腺癌、肺癌和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也會有所下降。

與此同時,運動本身會影響人體的褪黑素水平,改善免疫系統功能,因此也是對抗癌細胞的有力武器。

在健康飲食方面,王穎軼用一句話概括說:“越能避免發胖越好。”由於現在年輕人生活壓力大、生活方式改變,飲食中高油高鹽食物,特別是加工肉類和燒烤等食品攝入量變高。鑑於加工肉類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爲對人體有明確致癌性的物質或混合物(一類致癌物),王穎軼建議年輕人儘量遠離培根、火腿、香腸、熱狗等食物。

此外,在王穎軼總結的抗擊腫瘤十大策略中,還包括遠離11種病原體、防曬、減少不必要的醫療放射、減少室內建築材料放射、戒菸、限酒、進行癌症篩查7種方法:

1.遠離11種病原體包括:幽門螺桿菌、乙肝病毒、丙肝病毒、人乳頭狀瘤病毒(HPV)、EB病毒、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泰國肝吸蟲、華支睾吸蟲(肝吸蟲)、埃及血吸蟲。

2.防曬可以減少皮膚癌風險。幾乎86%的黑色素瘤皮膚癌和90%的非黑色素瘤皮膚癌(包括基底細胞癌和鱗狀細胞癌)與太陽紫外線輻射有關。因此要避免正午太陽直射;適當使用防曬霜;戴寬沿遮陽帽和太陽鏡;穿防曬衣。

3.減少不必要的醫療輻射。單次做CT的致癌風險非常小,但應警惕頻繁做CT。

4.減少室內建築材料輻射。裝修新家入住前,建議請專業監測機構進行一次室內環境檢測,如果污染不是很嚴重,最好通風6個月左右再入住。家中多通風,可以降低室內氡、甲醛等濃度。氡污染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認爲僅次於菸草的第二大致肺癌物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室內氡濃度應小於2.7皮居里每升(pCi/L)。

5.戒菸是頭等大事。1991年至2015年,美國癌症死亡率降低了26%,其中一半以上歸因於吸菸率的下降。戒菸對任何年齡階段的人都有益。

6.任何飲酒都有害。早在1987年,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就將酒精歸爲致癌物。《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男性一天飲用酒精量不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25克酒精大約是一兩白酒、一瓶啤酒或一杯紅酒。

7.癌症篩查。對於大多數癌症來說,如果能及早發現並治療,預後效果就越好。可以考慮定期進行乳腺癌、宮頸癌、結腸直腸癌、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肺癌等篩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