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我們這一生能遇到誰,碰到什麼樣的緣,是善緣還是惡緣,都是自己曾經種下的因果緣法。“諸法因緣生,諸法因緣滅”,世上萬事萬物因緣和合,皆是無緣不聚、無債不來,因爲有緣分牽引,所以得以遇見。出現在我們生命中的人,有些是貴人,來幫助我們;有些則看似是小人惡緣,帶給我們傷害和折磨。

緣深緣淺、緣聚緣散,皆有定數,不論善緣惡緣,都要好好珍惜。碰到善緣,要懂得感恩,廣結善緣;碰到惡緣,要懺悔消業,轉惡緣爲善緣,即逆增上緣。茫茫人海、芸芸衆生,今生能夠彼此遇到已實屬不易,緣分深的,彼此陪伴的時間會長一些;緣分淺的,還完了也就散了,再也難遇見。

就像我們與父母這一世的緣分,夫妻之間的緣分,都是非常深的,也是前世種下很深的因緣。這因緣是好還是壞,也都是自己的緣法。都說父母與兒女是債,或欠債或還債;夫妻之間是緣,緣深或緣淺,或相惜或相殺。好的緣分自然是自己修來的福報,但如果緣分不好,遇到太多違緣,該怎麼辦?對於那些傷害我們的人,是報復還擊,還是忍氣吞聲?

首先,依佛法來說,如果有人傷害你,不論是身邊的朋友同事,亦或是自己最親近的人,不要有報復之心。我們應當認識到:別人如何待我,那是我自己的因果。別人看我不順眼,不是無緣由的,必定是自己與人曾經或過去世中結下過惡緣,如今業力現前,感召惡緣。因此,遇到惡緣,不要抱怨,應當發露懺悔,懺悔往昔罪業,消除宿世惡緣。別人無錯,錯的永遠是自己,自己的業障需要自己了。

千萬不要心生報復,以牙還牙,這樣只會加重彼此之間的惡緣,而且這樣一來,我們和那些傷害自己的小人有何區別?人在做、天在看,舉頭三尺有神明、不畏人知畏己知。他造他的孽,我積我的德,別人傷害我,損害的不是我的福報,而是他自己。正所謂“天欺、人欺,因果不欺”,人若欺你、天必還你。不但不要生抱怨的念頭,而且要感恩那些傷害我們的人。

有人就質疑說道,我不會感恩傷害我的人,因爲傷害就是傷害。這種心態固然可以,但前提是你因此變得強大,而且不讓那些傷害成爲你的痛苦,加重你自身的戾氣。其實,在佛門裏看來,有些傷害所帶來的苦難是“逆增上緣”,是化了身的“佛菩薩”來渡我們的,幫助我們有所成就。他們不惜造惡業來使我們更加強大,我們怎能心生怨恨呢?

舉個例子,佛陀釋迦牟尼佛在離開王宮出家修行的幾年裏,曾遭受到來自他的堂弟提婆達多數次的傷害和折磨,提婆達多出佛身血、破和合僧、誹謗佛法,在世人看來罪惡滔天,當墮入地獄惡道。

然而,當佛陀成道後,對於提婆達多當年的惡行不但沒有怨恨,反而爲他授記爲“佛”,感恩他當年的磨鍊,纔有今生圓滿成就的佛陀。世人眼拙,只見提婆達多是惡人,是“魔”,但其實卻是來渡化他的“佛菩薩”。“無魔不成佛”,將惡緣轉化爲善緣,從中可見佛陀修行的真功夫。

惡人表面帶給我們的是傷害和折磨,讓我們感到痛苦,但正是這些苦的感覺,讓我們懂得覺悟,而發出離心,早日離苦得樂,這其實是最大的福報。在忍受惡緣折磨的同時,我們的心會變得越來越堪忍,越來越寬厚包容,越來越慈悲平和,這就是“逆增上緣”,是人生的助緣。

就像《寒山問拾得》當中的一段話。“世間有人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謗我、惡我,如何處治乎”?答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雖然傷害的感覺不美好,但是它所帶來的卻是人生大智慧、大境界,讓我們更快成長、更加強大。看似是傷害,其實是救渡,是善還是惡,皆由我們自己的心念而生。

“若能一切隨它去,便是世間自在人;有緣即住無緣去,一任清風送白雲”,應緣、隨緣、惜緣、了緣。感恩閱讀與分享,祝大衆福慧增長、六時吉祥。你會感恩傷害你的人嗎?歡迎留言評論。南無阿彌陀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