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兵、盜賊、潰兵是南宋初年宋軍所需要面對的三大難題。金兵之患,在整個建炎年間都非常激烈,後因金人立劉豫爲僞齊皇帝,使之成爲宋金兩國之藩屏,金人暫緩了對宋朝的進攻,一定程度上給了宋朝以喘息之機。加之僞齊剛成立,需要穩固和壯大自身實力,故紹興初年,宋邊境並無較大規模的戰爭,着重點亦可放在剿撫境內遊寇與土賊上。金廷主動放棄與南宋的正面衝突,到紹興改元后,金人之患,已不甚劇烈。不過,金人南下帶給了中原及江南百姓嚴重地創傷,加之南宋潰兵問題愈演愈烈,使得紹興改元之後,盜賊、潰兵問題成了南宋軍事重建面臨的重大問題。

經過建炎四年的發展,宋境內的諸股反叛力量亦有變化,前期反叛力量分散、數量衆多,至紹興初,諸股力量漸漸融合,叛亂數目呈現下降趨勢。當時境內比較強大的叛亂勢力主要爲江淮的李成,湖南、江西的曹成,福建範汝爲,還有洞庭湖地區的農民起義軍鐘相、楊麼。

對於這些強大的勢力,宋廷在剛開始一般採取招安政策,實際上對於叛亂勢

力的處理方式無非是剿、撫與剿撫並用三途,招安不成,再行圍剿。但南宋初期圍剿方案的施行權力並不在高宗手中,圍剿的結果也要取決於各大帥。而諸大將帥正是利用這一機會,進一步壯大自身實力。

在紹興初年,神武前軍統制王燮招編李捧、華旺、韓世清等人;韓世忠平定範汝爲叛亂,納水軍統制張崇、耿進所部。招馬友、曹成之衆;劉光世接受淮西諸盜的歸降;張俊圍剿李成等。

至紹興二年年底,境內已有大軍一十九萬人:其中“張浚軍三萬,有全裝甲萬副,刀槍弓箭皆備;韓世忠軍四萬;岳飛軍二萬三千;王王燮軍一萬三千,雖不如浚之軍,亦皆精銳。劉光世軍四萬,老弱頗衆,然選之亦可得其半。又神武中軍楊沂中、後軍巨師古,皆不下萬人。而御前忠銳如崔增、姚端、張守忠等軍亦二萬。”境內兵力大盛,但這其中中央所能掌控者,不過神武中軍與御前忠銳軍而已。

紹興三年開始,神武軍便名副其實,神武五軍地位不等,其中尤以實力最強的張俊和韓世忠地位最高。在紹興三年四月,韓世忠便實際上脫離了神武軍,其地位被提升到神武諸軍統制之上。

而六月,神武后軍統制巨師古便因不聽韓世忠節制被貶。其被貶之後,武泰軍節度使權主管殿前司郭仲荀兼神武后軍都統制,實際上神武后軍也由朝廷掌控了。神武五軍,中央控制住最弱的神武中、後兩軍。

除了中、後二軍外,神武右軍都統制張俊亦和朝廷走得比較近。故中央對其亦是百般照顧,在紹興三年九月之時以忠銳第九將史康民,第十將王林所部益俊軍,又令第二將張守忠受俊節制。在紹興三年七月,又將“神武后軍及御前忠銳十將軍馬皆撥付張俊。”⑧除拔隸御前忠銳軍外,中央還將神武后軍在行在的八千人全都拔隸張俊。紹興四年四月,以忠義軍李橫、牛皋、董先及其萬五千人歸於張俊,中央再次擴充張俊兵馬。這一目的就是爲了使張俊與各自擁五萬重兵的韓世忠和劉光世抗衡,以起到互相牽制的作用。在中央禁旅單弱的情況下,中央必須讓諸將保持實力相當,互相制衡,這樣才能維持政權穩定。

因此對於岳飛等人的過河拆橋也就不足爲奇了。

參考資料

【1】宋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