衆所周知,目前的芯片都是硅基芯片,就是用硅做材料生產出來的。而當沙子提純成硅,最終變成可生產芯片的材料之前,要經過很多步驟,而最終形成的產品叫做“硅晶圓”。

其實“晶圓”這個說法,是從臺灣來的,這是臺灣省半導體行業對“硅片”的慣稱,形象描述晶體的“圓形”特徵,現在變成了全球通用說法。

也正因爲晶圓是製造芯片的基礎,所以晶圓生產能力,一定程度上也就代表着芯片生產能力。尤其現在14nm以下的芯片,全用12寸晶圓來生產,所以全球各地都在上馬12寸晶圓生產廠。

由於晶圓其實按面積來看的,所以有些機構是以約8寸晶體面積,或者以或12寸晶圓面積來統計產能,其中12寸晶圓的面積是8寸晶圓的2.25倍。

而中國有一個省從2015年開始,就已經連續5年在全球晶圓生產上排全球第一了,全球份額高達21.6%,真正的全球晶圓生產最強省。

這個省就是臺灣省,按照《IC Insights》的數據,臺灣省在2019年,晶圓月產能相當於420.8萬片8寸的晶圓,同比提升了2%。這也是自2015年超過韓國之後,第5次排全球第一。

而第二名則是韓國,份額20.9%,第三名是日本,份額16%,第四名是中國大陸,份額13.9%,第五名是北美,份額12.8%。

爲何臺灣省的晶圓產能這麼高?原因就在於臺灣省是全球最大芯片製造基地,像臺積電、聯電等等都是芯片代工企業, 排名全球第一、四名,這兩家企業都建了大量的晶圓生產線,畢竟如果全靠採購自別人,有被卡的風險,所以芯片生產廠,都會大量建晶圓廠。

像臺積電,2019年的生產芯片消耗掉掉1010萬片摺合12英寸的晶圓,平均每個月實際消耗84萬片左右12寸晶圓,相當於189萬片8寸晶圓。

本文作者已簽約快版權維權服務,轉載請經授權,侵權必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