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項採訪,針對50名家長,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你家孩子難教嗎?你覺得孩子爲什麼難管教?"多數回答是:孩子性格犟、脾氣差、容易着急……。採訪的結果顯示,大多數家長都會把在親子相處中把孩子劃分成錯誤方,認爲孩子就是不端正、難理解、難管教。實際上,很多教育難題背後原因其實並不在孩子,很可能是家長的理解角度和教育方式出現了問題。

孩子的教育問題一直是家長的一大煩惱,當孩子與家長無法溝通,甚至說是水火不容的時候,家長就會着急起來,想着:"爲什麼孩子就這麼難管呢!"家長眼中的"熊孩子"很可能就是家長過度溺愛、不懂理解中助長出來的。而且,很多人都會在教育熊孩子的時候走向另一個極端:限制太多、要求太高,達不到要求就打罵,他們把挫折教育做過了頭,故意用消極、折磨的情景來教育孩子。

無論是以上的哪種方法,都不是教育孩子的最佳方式,或多或少都會遺留下問題和矛盾。如果想要輕鬆馴服熊孩子,家長就應該在心理學的"無條件積極關注"中找到溝通和教育的法寶,促進互相理解。

一、 無條件積極關注:用積極的鼓勵,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

1、"無條件積極關注"指的是什麼?

心理學中,人本主義學派掌門人羅傑斯曾對"無條件積極關注"表達了自己的見解:家長不要用自己的標準和要求控制孩子的一切,而是要把孩子當成一個有思想、有個性的個體來尊重,這樣會激發孩子的能量;家庭教育不需要僞裝和壓抑的氣氛,直接的引導有助於孩子成爲一個負責任的、懂得自我主導的人。

最初,"無條件積極關注"是一種心理諮詢的專業術語,主要用來來訪者和受訪者的對話中。來訪者表達自己無條件的溫暖和接納,目的是使來訪者覺得他是一個有價值、有能力的人。

最初,"無條件積極關注"講的是給對方一種積極的引導,多用鼓勵、稱讚、讚揚等方式安慰對方的內心,讓他樹立自信心和自尊心。自信心能給孩子改善、向上的動力,而自尊心則可以從心理層面阻止孩子做出調皮搗蛋的行爲。

很多忽視"無條件積極關注"的家庭,都會陷入這樣的一種狀況:家長很愛孩子,但是有時卻是過分保護,過分保護也就意味着處處限制,以至於孩子失去了很多樂趣和自由。另一邊,孩子因爲家長的權威和壓迫而急的大哭,慢慢用脾氣和暴力來"對付"家長,也很犟。

2、"無條件積極關注"需要注意以下三個尺度問題:

"無條件積極關注"需要在特定的條件下進行,"無條件"並不是指隨心所欲,更不是毫無節制。在巧用"無條件積極關注"的時候,家長必須要注意一下兩個尺度問題:自由、尊重和做主。

(1)自由:"無條件積極關注"提倡的自由是相對的自由

給予孩子自由的同時,需要對孩子進行一定的約束,包括孩子的願望、選擇和個性等等方面。具體來說就是,看電視,看電腦、玩耍的時間、外出遊玩的次數,這些都必須建立在規則和約束上,否則自由就會變成溺愛。而且家長必須要以一個較爲嚴格的姿態,對孩子進行約束。

(2)尊重:教育孩子尊重是互相的

正如大人有很多想法,很多問題,孩子也會有自己的思考,面對孩子的選擇和自由,家長該怎麼去進行"無條件積極關注"呢?"無條件積極關注"的重點在於尊重孩子的意見和願望,但是這並不等於什麼都要按照孩子的想法來。必須要讓孩子懂得:尊重是互相的,彼此尊重是最後協商一致的基礎。當家長髮現孩子的想法確實出現偏差的時候,不要一味的退讓,可以和孩子商量談判,使孩子能夠愉快的同意父母的意見。

(3)惰性:積極督促和推動孩子克服惰性

每個孩子都會有惰性,所以並不是每件事都能夠做主。如果完全隨孩子的心願來走,那麼孩子很可能會避重就輕,選擇玩樂。這就充分彰顯成人和家長的督促和推動作用,而要注意的是"無條件積極關注"講的是一種能夠讓孩子接受、不反感的促進和推動方式。

二、家長應該如何做到"無條件積極關注"呢?

1、尊重孩子的想法,還給孩子自由

尊重孩子,就應該表現在與孩子協商、這孩子的意見、還給孩子自由上。家長更應該把孩子他做一個獨立有思想的人去看待,不因總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孩子。在孩子面前適當的放低姿態,遇到困難要和孩子平等的溝通,與孩子一起尋找解決的辦法。

但是家長一定要注意,決策的主體必須是父母,在協商的過程中,一定要以家長的意見爲主體。具體的做法是家長先說出自己的主見,與孩子協商的過程中儘可能讓孩子能夠認同你的要求,在這個前提下,孩子纔會循規蹈矩,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教養。不能以尊重孩子爲藉口,實施的卻是過度溺愛之實。

2、多與孩子商量,給孩子恰當的選擇權

有很多家長都會與孩子溝通,但很多時候只是"虛假的交流",因爲家長根本就沒有把孩子的意見和願望聽進去,只是走一個形式。儘管家長做出了表面工作,但實際上孩子也明白這是否是真誠的交流。

其餘孩子選擇權,在一些小事上讓孩子做主,這就是關心孩子、信任孩子的表現。家長應該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適當"偷懶",儘量把孩子的要求轉化爲建議、適時的引導,這纔是理智又輕鬆的愛。

有一句話這樣說:三流的父母是保姆,二流的父母當教官,一流的父母做榜樣。給孩子恰當選擇權的同時,家長也應該做好榜樣,這已經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方式。無論事無鉅細都要掌控到極致,這樣不僅會使自己很累,孩子也會變得很壓抑。

3、沒有壓抑,才能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

家長要學會認可孩子、稱讚孩子,首先就要做到尊重孩子的性格,使孩子的個性得到充分發展。沒有一種性格是十全十美的,家長無需太過關注孩子性格中的缺陷,這是對孩子最大的傷害。如果家長總是指着一個有冒險精神和探索精神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那麼孩子受到的教育就會和他內心的性格發生衝突,變得不自信,甚至是自卑。

家長不需要壓抑孩子的個性,更不要隨意改變孩子的選擇,而是首先要尊重孩子,發現孩子個性中的閃光點。可以批評孩子的不足,但不是限制和否定。

4、挫折教育需要適可而止

中國俗話說"棒棒底下出孝子",但是無數現實案例已經告訴我們:挫折教育、打罵教育都不是培養心理健康行爲,端正孩子的最好方法。孩子在逆境中成長,自然會使他的內心更加堅強,但這並不能簡單粗暴的理解成給孩子增加挫折,使之受到教育。

很多時候,孩子之所以會更加調皮,任性,並不是因爲受到的挫折還不夠,而是因爲受到了打壓和批評太多,使孩子在逆境中喪失了自信,或者是越來越憤怒不滿。真正的挫折教育,也關乎"無條件積極關注",他只在引導孩子用季節策略解決問題,以愛和鼓勵爲主題,才能讓孩子在挫折中逆流而上,堅強成長。

我是奶嘴媽媽育嬰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