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魯迅筆下最悲情的一個女人。

初爲寡婦的她來到魯鎮,在魯老爺家做女傭。最初魯老太太是不願意要她的,因爲她的寡婦身份不吉利,但是看到她大手大腳,低眉順眼,認爲她是一個幹活的能手,於是將她留下來幹一些粗笨的活計。魯老太太的選擇是正確的。她確實是一個幹活的能手,一個人可以幹三個人的活。

然而沒過多久,她的婆婆來了。她的婆婆與魯老太太交談之後,將她的工資悉數領走,並將她強行帶回了婆家。不久她就被五花大綁送到山裏,嫁給了個山野漢子。這對她來說是一個奇恥大辱,因爲在當時社會,人們都崇尚貞潔,認爲替自己的亡夫守身如玉是一種美德。

但是沒想到的是,這段她不同意的婚姻竟然給她帶來了人生中最溫暖平順的幸福。從這個山野漢子身上,她第一次感受到了人性的溫暖。

不久之後她生下了一個兒子,然而山野漢子爲湊錢還債病累而死,她又成了寡婦,與自己的兒子阿毛相依爲命,但是有一天一隻狼將阿毛叼了去,她又成了一個孤家寡人。

她再次回到了魯鎮,然而這次回來的她與以前大不相同了。以前的她總是低眉順眼、沉默寡言,幹活手腳勤快。這次回來之後,她雖然也和之前一樣手腳勤快,但是話卻顯然多了起來,她的臉上充滿着悲哀與愁苦。

祥林嫂

她向遇到的每個人,訴說自己兒子阿毛慘死的狀況。人們最初經常聽的眼淚汪汪。然而,當人們聽的次數多了之後,慢慢的開始躲避着她,不願意再聽她絮叨。就連一心向佛的魯老太太,也從最初的感同身受,到後面的厭惡麻木。

所有魯鎮的人,都對她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耳熟能詳。

她對人們退避三舍的態度是不明所以的,她依舊抓住一切機會向人們傾倒自己內心的痛苦與悲哀。

後來一個女人給祥林嫂出主意,說像她這種嫁過兩任丈夫的人,到了陰間之後會被劈成兩半,讓她去廟裏邊捐門檻來贖自己的罪。她似乎找着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她攢了多年的錢,去廟裏捐了一個門檻,然而人們對她戲謔嘲弄、躲避不及的態度,仍舊沒有改變。

目不識丁的她不知道到底有沒有陰間這一說法,她問回到魯鎮的作者:人死亡後有沒有靈魂,作者不明所以,含糊其辭的回答道:“大約是有的吧”。就是這一句話讓她徹底崩潰。

在鞭炮齊鳴、鑼鼓喧天,家家戶戶迎新春之際,她一個人孤獨地在魯鎮死去。

也許有人認爲祥林嫂的死是她自己造成的,因爲她太過愚昧。然而我認爲她的死,是當時她身邊的所有人造成的。

祥林嫂不厭其煩的講述自己兒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是因爲她的內心太過於痛苦,她期待找個人能夠共同分享並分擔她內心的苦痛,然而她卻忽略了在這個世界上自己的事情只有自己才能扛,沒有人能夠替你走你本該要走的路,也沒有人能夠真正的幫你分擔人生的苦痛,也許祥林嫂當時期望的只是一個簡單的擁抱和善意眼神。

祥林嫂

她變成絮絮叨叨、不厭其煩的講述者,只是因爲人們最初的引導。最初她開始講述這個故事的時候,她從別人的身上感受到了她們對她的同情,這些使得她認爲自己受到了他人的理解和尊重,這也給了她動力和引導,讓她不厭其煩的去講述這個故事,希望從別人身上得到安慰和理解。

然而人們最初是帶着好奇心去聽這個故事的,有的人甚至專程跑來只爲聽一遍她兒子阿毛被狼叼走的故事,不是同情,不是憐憫,只是爲了好奇。人們一遍一遍的撕開她苦痛的傷疤,讓她的傷口永遠無法癒合。但後來好奇心滿足之後,人們就厭棄了她,將她丟回了那個冰冷的世界。

在我們的生活中,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遇到一些苦難,這時一個陌生人的安慰和眼神都能讓我們痛哭流涕、脆弱不堪。然而我們始終要記得,自己的路終究要自己一個人走,沒有人能夠替你走過你的一生。

有時候我們向別人訴說的生活的苦難,往往會成爲別人茶餘飯後的笑料和生活調味品。

祥林嫂

我想魯迅寫這個故事是想告訴我們:首先不要成爲祥林嫂。要做一個精神獨立的女人,即使面對天大的苦難,也要獨自一個人承受,永遠不要期望從別人身上同情中得到力量,因爲依靠別人的同情和安慰獲得自己精神力量的人,終究會被別人所拋棄,只有精神獨立的人才能獲得真正的自由和勇氣。

其次,魯迅告訴我們不要做那個將別人推向死亡的看客。如果有人向你訴說生活的苦難,你能真正做到共情並真誠的給予她安慰,就認真地傾聽。如果不能,一開始就嚴厲的拒絕她,讓她意識到自己的生活苦難終究只能自己一個人扛,別人沒有責任分擔你的苦痛。

最後作者告訴我們,當有人真心向我們求助的時候,不要隨意給出一個答案,而是要問清楚緣由,否則你的回答可能無意間會扼殺一個人的生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