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 “互聯網怪盜團”(ID:TMTphantom) ,作者 怪盜團團長裴培,36氪經授權發佈。

拼多多的市值已經超過了一千億美金,現在應該是在1090億美金左右,但是對它而言,最難的爬坡期應該是從現在開始的。這也是本怪盜團一直以來的觀點:拼多多的GMV與淘系電商的差距越是拉近,戰爭就越是激烈、難打。

我們先看看阿里巴巴2019年9月投資者交流會上披露的數據:天貓成長最快的是哪幾個品類?分別是快消,同比增長44%(去年1-8月,下同),還有服裝增長26%,再就是消費電子增長22%。而且,這幾個品類的強勁增速一直持續到了2020年。

服裝、美妝是天貓的重中之重。本怪盜團估計過,天貓上的泛服裝品類大概能夠貢獻整個天貓的GMV的30%左右——泛服裝包括服裝、鞋襪、內衣、運動、箱包等品類;而美妝護膚又能貢獻10%左右的GMV,加起來就是40%。服裝、美妝品類的貨幣化率是非常高的,其中美妝最高,服裝也還不錯。換句話說,直到去年下半年,拼多多的崛起尚未衝擊到淘系電商的大本營。拼多多隻要不對服裝、美妝品類構成嚴重衝擊,阿里的大本營就是安全的。

(2019年1-8月天貓GMV增速較快的品類)

作爲阿里旗下的品牌電商平臺,天貓的重點是發展高端商品、新品。2018年,天貓上市的新品SKU的數量超過5000萬個以上,我們估計2019年應該有7000萬以上。

天貓服飾類目裏的新品銷售佔比53%,而這個恰好就是拼多多的弱點所在——在巨大的淘系電商盤子裏面,服裝、美妝兩個特大品類是GMV擔當和收入擔當;而新品SKU又是這兩個品類內部的收入擔當。

至少到目前爲止,拼多多尚未完全擺脫中低端電商平臺的形象,它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個去庫存的渠道,再加上百億補貼提供的一部分高端商品。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可以說拼多多還遠遠沒有傷及天貓的命脈。

還有一塊不容忽視的就是天貓超市。2019年9月,天貓超市自稱已經對485個線下店進行了改造,這些門店主要是阿里收購了的大潤發和歐尚。天貓超市的目標是做到0-5公里內1小時達,5-20公里以內有一個“多樣化的履約能力”;已經完成數字化的天貓超市裏面的SKU是18000個以上。現在又有一個新的動向:盒馬MINI便利店也成爲了阿里新零售的重要線下據點。

我前段時間跟同城電商行業的朋友聊,盒馬MINI起到見縫插針的社區覆蓋作用,每隔500米到一公里有一個盒馬MINI點,每隔幾公里有一個大潤發店,城市裏面每幾十萬人口有一個盒馬大型店,這樣阿里可以完成對於快速消費品、生鮮的全覆蓋。

當然,盒馬、盒馬MINI和天貓超市的供應鏈能不能共享還不好說,但是至少從消費者角度來看,阿里提供了一種日用服務的一站式的解決方案,而且至少用戶和數據是打通的;而拼多多現在還沒有這樣的解決方案,美團也沒有。

(天貓超市的線下零售改造計劃)

大家如果看過本怪盜團做的 《拼多多崛起的深度覆盤》 視頻的話,就能看到我們一貫的觀點:拼多多其實是微信的“電商生態空白地”裏面佔領了一大塊,然後三面出擊,不但攻向阿里、京東,還攻向別的垂類平臺。

但是它要攻入阿里腹地的話,會遇到跟當年京東一樣的問題。當年的劉強東何其意氣風發,喊出了“五年之內超越淘寶、天貓”的口號;爲什麼在2017-2018年之間京東的攻勢停滯了?因爲它始終無法攻入阿里的大本營,也就是服裝、美妝這兩個又大又肥沃的品類。

我跟很多人推薦過拼多多,什麼樣的人最容易用拼多多呢?老人當然不用推薦就會去用,我家的長輩基本都用上了。但是年輕的女性,例如二三十歲的,在服裝、美妝裏面有大量需求的妹子,對拼多多其實還是有一些疑慮的。她們會反映說:拼多多上面的服裝、美妝的品類不夠多、不夠新,還有對產品真僞仍然有一些疑慮。

此外,天貓一年有5000萬個以上的新品SKU出來,可能美妝一個品類就是幾百萬的新品SKU,拼多多能做到全覆蓋嗎?拼多多的覆蓋對於服裝、美妝類新品的覆蓋,迄今主要是通過百億補貼達到的,這種覆蓋必然是不完善的。所以,在消費意願最強的年輕女性買家當中,拼多多的地位還是比較薄弱的。

本怪盜團前一段時間跟很多電商行業的人聊,阿里現在到底在想什麼?阿里現在想的東西非常簡單,可以稱爲“在覈心防禦,向外圍進攻”。

所謂“在覈心防禦”,就是指天貓的服裝、美妝品類護城河不太可能在短期內被破掉,所以在這個領域裏面可以防禦、消耗對手。我們觀察到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2020年1-3月,如果我們把阿里新零售業務去掉、只考慮電商廣告、直通車和佣金收入的話,淘系電商的貨幣化率是同比持平的,也就是說淘寶、天貓沒有刻意降低貨幣化率。

然而,天貓在這種情況下仍然取得了10%左右的GMV的上升,這個業績至少可以說是合格的。接下來幾個季度,天貓仍然沒有必要跟着拼多多的節奏走,按部就班地守好大本營,爲其他戰線的進攻積蓄財務資源就可以了。

(天貓在新品,尤其是服飾新品上,佔據絕對優勢)

所謂“向外圍進攻”,就是全力進攻本地生活和同城零售業務,這是美團的大本營,也是阿里的必爭之地。很多人在討論到底是王興幫助黃崢分擔了炮火,還是黃崢幫助王興分擔了炮火?我的觀點很明確,肯定是王興幫助黃崢分擔了炮火。因爲阿里投入本地生活和新零售領域的資源,遠遠大於用來對付拼多多的資源。阿里對拼多多的反擊本質上仍然是防禦性的。

比如拼多多搞百億補貼,聚划算也在搞百億補貼,但問題在哪兒?淘系電商一年的GMV是拼多多的5倍以上,拼多多搞百億補貼,那麼淘系電商是不是應該搞500億補貼,才能達到類似的補貼滲透率?阿里的財務資源搞得起500億補貼,但是它志不在此。

我們再看淘寶特價版,雖然它也取得了一些用戶基數,但是阿里沒有竭盡全力去進行地毯式推廣,還是穩步發展的節奏。所以說,阿里看起來在集中資源反擊拼多多,實際上資源集中到了本地生活和新零售方面。

有投資者會疑惑:爲什麼阿里一定要與美團決戰?本地生活這個市場很苦,真的有必要拿下來嗎?答案是:如果阿里不進攻美團,那麼過兩年充分鞏固之後的美團就要主動進攻阿里。美團現在開了閃購、買菜,在同城零售市場已經很有存在感了。

現在網上有很多關於美團與滴滴合併的傳聞,如果兩家真的合併,那麼美團就整合了整個同城零售及服務市場的資源。這麼巨大而又戰略意義的市場,誰都不能輕言放棄!

我最近一直在讀《庫爾斯克會戰》,現在阿里跟美團打的就像庫爾斯克會戰,誰贏下這一仗就會贏得整個東線戰場的主導權。現在的局面非常明:美團知道阿里要來打自己,而阿里也知道自己要去打美團,雙方是充分準備之後的戰爭。現在就看是阿里的矛更鋒利,還是美團的盾更穩固。歷史上的庫爾斯克會戰只打了半個月,現實中阿里VS美團的同城/本地零售戰爭可能要持續兩年以上。

(1943年,正在視察東線的德國裝甲兵總監古德里安)

反觀拼多多這邊,我們沒有觀察到阿里投入“戰略預備隊”。如果阿里確實在全力以赴地遏制拼多多的話,我們至少應該在財務上看到一個跡象:淘系電商的貨幣化率是否有主動的顯著下調?這個貨幣化率怎麼算?我們要把淘系電商“平臺收入”,也就是廣告、直通車和佣金收入作爲分子;把淘系電商“平臺GMV”,也就是總GMV減去新零售業務收入作爲分母。

如果我們看到這個貨幣化率有0.2%以上的下調,而且貨幣化率的下調促進了GMV的上升,我們就可以說阿里在主動全力打擊拼多多。目前這個趨勢沒有出現。所以我們說,阿里的戰略是“在中心防禦、向外圍進攻”,主攻方向放在美團這邊。

那麼,爲什麼阿里要採取這樣的戰略呢?我們既要算眼前的經濟賬,也要算長期的用戶賬——美團的日均交易筆數肯定是高於拼多多的,因爲美團的外賣、閃購都是生活剛性需求,黏性比拼多多要高。如果阿里真能佔領美團的市場,或者至少拿下一部分,就能獲得一塊高黏性的優質流量,依託這塊流量可以做很多事情。

阿里現任董事長逍遙子(張勇)從2015年以來一直主張進軍線下,線下新零售是他的一貫願景。即便阿里集中資源遏制了拼多多,甚至把拼多多徹底打垮(這種可能性不大),結果也不過是守好了原有的疆域;如果能打下本地生活/同城零售市場,則相當於再造了一個阿里。站在管理層的角度,肯定是通過戰略進攻再造一個阿里的。

很多人一直在質疑拼多多百億補貼的效率——已經補貼一年多了,總規模早已超過了百億,還有必要補下去嗎?還有人從財報數據去計算,得出結論是百億補貼的邊際效率越來越低,應該見好就收了。我的答案是:拼多多不會在現階段算財務賬,很可能未來12個月也不會算財務賬。

原因很簡單——如果拼多多無法在服裝、美妝這兩個高利潤品類站穩腳跟,那麼盈利也是白盈利的;京東當年就是沒有打下服裝、美妝這兩個重鎮,撞到了瓶頸期,與阿里的差距重新被拉大。如果拼多多能打下這兩個重鎮,那它還會在乎這個季度的盈虧數字嗎?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打下來不喫虧,打下來不上當,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儘早拿下!

但是,在流量端,又出現了一個值得注意的趨勢。微信最近開通了“羣小店”,你可以在羣裏賣東西,不僅羣主可以使用,羣友也可以使用。還有就是“微信小店”正式升級爲“微信小商店”,零元開店、免服務費、直播帶貨,基於微信小程序給商家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微信小商店上線之後,騰訊股價一度大漲,而有贊、微盟等微信SaaS公司股價受影響,說明市場還是很重視的。

(微信羣小店,剛剛開通,前途未卜)

我們看看中國有讚的第一季報:2020年第一季度的付費商家9.1萬個,新增了1.4萬個;換句話說,僅僅有贊一家,就有9萬客戶認真地在微信平臺開店。拼多多是依靠微信流量起家的,現在大批商家都在湧入微信小程序生態、以去中心化的方式瓜分流量,會不會對拼多多造成釜底抽薪的效果?

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看到黃崢還是非常有判斷力的,他從2018年開始就致力於把拼多多APP做大——如果拼多多聚焦於只做小程序的成交,有可能獲客成本很有可能比現在低很多。爲什麼拼多多的營銷費用比較高?除了百億補貼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致力於做自己的APP,雖然付出了很大代價,但是決策相當正確。

微信內部的去中心化電商生態發展得越來越強大,會不會把拼多多架空?我們可以認爲淘寶也好,拼多多也好,其實都是中心化平臺,只是拼多多現在的中心化程度不如淘寶而已。嚴格意義上的“去中心化”意味着在微信裏面不設定一個統一的電商流量入口,完全依靠微信小程序、羣小店等等,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依靠口碑營銷和社交營銷等方式去傳播店鋪和商品。

至少從過去的經驗看,無論是電商行業還是泛娛樂行業,純粹的去中心化是沒有市場的,未來一定是“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某種平衡。打個比方:原先微信公衆號是一個純粹的去中心化平臺,沒有任何集中推送機制;但是現在公衆號也有算法推薦、有標籤頁,這就是中心化。

我跟一個做購物小程序的小朋友聊過,他是做寵物電商的。他跟我說:你不知道在微信上面開小程序賣東西,要冷啓動有多麼艱難,我連花錢都沒有地方花!想投放廣告去引進流量都不知道該到什麼地方投放。

他說,我們在微信上獲得流量的唯一的官方入口就是“附近的小程序”,有人經過這個店鋪附近2公里左右的時候可以在微信裏面看到小程序推送,除此之外沒有辦法。簡而言之,微信除了提供支付、H5頁面和SaaS的基礎設施之外,不提供算法流量分配,不提供物流,不提供客服,通過廣告導流的途徑也很不完善——一切都要靠你自己。

(中國有讚的SaaS付費商家增長非常迅猛)

在微信這樣一個“什麼都沒有,一切全靠自己”的電商平臺上面,什麼樣的店主可以賺着錢?肯定是中高端品牌,因爲這些品牌自帶口碑、自帶履約能力,在去中心化平臺也不用冷啓動。問題在於,中高端品牌的出貨渠道很多,有什麼動力在微信上拿流量呢?

最需要微信流量的是個人店主、中小品牌店主、經銷商,但是他們普遍又是缺乏自己的品牌、運營經驗和履約體系。結果就是,能用好微信的商家往往不太依賴微信,依賴微信的人又無法妥善利用。

未來也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微信會把自己做成一箇中心化的流量平臺。2019年微信曾經短暫地推出過一個功能叫“好物圈”,它裏面是有大量的商品的,而且起到了一定的中心化的流量推送作用;但是沒有做好,就夭折了,現在變成“微信圈子”。

微信未來有一天會不會徹底放棄“電商去中心化”的策略,去親自上陣做中心化運營?很有可能,但是這並不意味着拼多多會喪失微信這個流量入口。因爲騰訊一直有內部賽馬的文化,它鼓勵自己內部孵化、外部投資的多項業務在一個公平的環境下競爭。拼多多已經積累了很大的先發優勢,就算微信內部誕生另一箇中心化電商平臺,也不會危及它的生存。

拼多多於2020推出的拼小圈功能是非常有意思的。中國的第一大社交網絡是微信,第二大社交網絡是QQ,第三大社交網絡搞不好會是拼小圈。當初支付寶想做社交,但是沒有做成;淘寶內部的社交功能也發展了,但是用的人不夠多。現在拼多多推出了拼小圈功能,初期是有一些爭議的,很多人不願意綁定社交鏈、不願意讓微信好友看到自己買過的東西。

但是綜合來看,拼小圈的用戶黏性是非常強的,不但有社交性,還有趣味性。我曾經目睹過身價很高的投資圈大佬會去拼小圈裏搶紅包,這讓人想起2014-2015年微信紅包崛起的情況。如果拼小圈徹底做大了,拼多多自建了一個社交網絡,那就徹底穩了——但是這一天還有很久纔會到來。

(拼小圈,拼多多自帶的社交網絡功能)

在這個時間點,淘系電商的挑戰者不止有拼多多。還有誰呢?抖音、快手自己的電商平臺。抖音自己做電商的意向是非常強烈的,它會越來越傾向於將電商成交放在自己平臺上進行。還有就是快手,今年辛巴等頭部主播跟快手平臺鬧過矛盾,但是後來快手把這個矛盾解決了,所以辛巴回去開直播首場就刷新了帶貨紀錄。

最近快手又和京東簽署戰略合作,雖然兩家之間的協同效應有待觀察,但是對淘系電商來說也是一個挑戰。總而言之,抖音、快手是兩個體量很大、用戶黏性很高的流量入口,直播電商是一種經過驗證的賣貨方式;它們希望讓直播電商的用戶、商品、GMV儘可能在自己平臺內部循環,是可以理解的。

在意識到上述問題之後,我們應該承認:逍遙子的戰略決策是對的。爲什麼呢?因爲現在淘系電商最大的瓶頸是流量,一直就是流量!爲什麼現在抖音和快手都要自己去做電商平臺?因爲他們挾流量自重。拼多多的GMV只有阿里的1/5,爲什麼大家都一致看好它?

因爲拼多多的流量已經不遜於阿里了。阿里如何解決自己的問題?就是再造一個大型流量入口!只要再造一個或幾個頭部APP,解決了流量問題,依託阿里強大的品牌關係、數據和履約體系,同時硬扛所有競爭對手是不再話下的。

怎麼再造流量入口呢?第一,把餓了麼做成頭部APP,把口碑網做成獨立APP。第二,支付寶是一個頭部APP,但是用戶停留時間不夠,所以用支付寶去向餓了麼、口碑導流,同時激活這三個APP。未來有可能把天貓超市也獨立開一個應用,它會不會也成爲一個超級App?

現在逍遙子的思路是去打線下的高頻——線下無論是生鮮、外賣還是日用品都是高頻,通過線下的補貼、虧損去再造1-2個大型的頭部App。餓了麼的DAU只要能達到美團的一半,逍遙子可能要笑得合不攏嘴;支付寶如果綁定了口碑了餓了麼之後,用戶在上面每天多花5分鐘時間,本地生活服務事業羣的人都要笑得合不攏嘴。只要流量問題解決,阿里的所有問題都解決了。

最近一兩年,阿里面對騰訊系的公司(美團、拼多多)爲什麼打得力不從心?因爲它們背後有微信,微信是國內用戶最多、用戶黏性最高的APP,而阿里是無法打倒微信的。但是,逍遙子現在想的是:我不用打倒微信,我也可以給自己創造一個高頻的流量入口——也就是繞過微信的防禦圈,去打高頻的本地生活和同城零售市場。

我們每天打開微信是要跟人交流;但是我們每天總要喫飯,總要買礦泉水,總要買菜。逍遙子的想法是:如果我能把這個市場統一,你每天也會打開我的應用,我根本不需要去正面抗擊微信。這個想法能不能成功還很難說,但是他的思路是很清晰的。據我所知,最近半年天貓超市的增長一直很不錯。

(天貓超市算是阿里新零售業務裏最成功的了)

所以,我們對一家公司、一個行業,既不能盲目樂觀,也不能盲目悲觀。2018年整個市場對騰訊盲目悲觀,對拼多多一致看不懂;2020年又變成了對阿里盲目悲觀(主要是國內,海外沒這麼悲觀),對拼多多一致叫好。站在公司業務和戰略的角度,上述觀點都是過激的。對於拼多多而言,最艱難的戰役剛剛開始;對於阿里而言,戰場上的對手遠不止是拼多多。

注:本文是7月9日本怪盜團在雪球直播節進行的“拼多多千億市值後的天花板在哪裏”直播活動的文字整理稿。雖然標題是拼多多,實際上倒是談到微信生態和阿里、美團的內容更多一些,兼談了對整個電商市場的看法。若讀者對直播回放有興趣,可以點擊本文末尾的“原文鏈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