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一直陪伴大衆度過新春,成爲了觀衆們每年必看的節目,久而久之已經形成了一種儀式感。在春晚上,帶給人們歡樂的小品是最受歡迎的節目,曾經的趙本山、宋丹丹等人都是觀衆非常熟悉的演員。

雖然因爲年紀原因,這些曾陪伴大家的演員已經退出的春晚,但大衆仍然十分懷念。不過,還有一位演員,當初的離開並非屬於自己退出,而是因爲表演節目的一個小細節遭受詬病。

這位演員就是郭冬臨,提起他,衆人都會想起他標誌性的光頭造型。郭冬臨不僅是小品演員,在許多影視劇中也有過許多精彩的表演。在當年可謂是全國觀衆都熟悉的面孔。

因爲表演出衆,每次排的作品都很不錯,不僅能逗笑大衆,也能讓觀衆淚灑現場,作品具有現實意義,引人深思。這樣一位優秀的演員,離開春晚的舞臺實在令人可惜。

在此前,他已經連續18年登上春晚,也是“春晚釘子戶”的一員。但就在17年的春晚舞臺上,郭冬臨因表演的小品,備受爭議。小品名字叫《取錢》,郭冬臨與一衆演員演繹了一個老年人險些被詐騙的故事。

其實,郭冬臨等人創作與表演這個作品的初衷是好的,畢竟老年人一直是最容易遭受欺騙、詐騙的對象,而他們又比較固執,面對子女的勸說時,未必會信以爲真,從而引起警惕。

所以,如果能在一個全國男女老少的觀衆都會觀看的節目上,表演這樣一個作品,相比不少老年人們都會提高警惕,識別詐騙犯的套路。

不過,因爲小品中,電話中詐騙犯的聲音,說的是河南話,因此被衆多河南人在線吐槽。認爲用河南話表演是帶有地域歧視,要求郭冬臨道歉。

小品的編劇立馬在社交平臺中,與大衆表示歉意,並解釋,騙子的那段聲音是自己錄的。且自己出生地是靠近河南的地方,所以鄉音有些河南口音,並沒有想過,自己的失誤會造成誤解。

但編劇的聲音瞬間被埋沒,所有人都在指責郭冬臨,還有河南籍的律師,在社交平臺中,要求他向所有河南人道歉,還要爲每一位河南人賠償一塊錢。此事聽起來十分荒唐,但也有很多人表示贊成。

據不完整統計,河南人口也有1個億,若是真的沒人賠1元,郭冬臨起碼要拿出一個億,這明顯是強人所難,雞蛋裏挑骨頭。

原本小品只是一種藝術表演,不管口音是什麼樣的,小品的目的並非在可以表現或者詆譭某個地域,說起來那些較真的網友未免有些“玻璃心”了。

雖然道理很簡單,但不理智的聲音卻非常多,郭冬臨也因此被封殺,不再登上春晚。如今,已經許久沒有消息的郭冬臨,再次被網友偶遇,拍到他在一街邊商業。

模樣看起來沒有改變很多,不過已經年過50的他,在街頭表演與當初在大舞臺上表演,落差不是一般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