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民以食爲天,可見糧食對人類生存是十分重要的。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喫餓得慌,所以對於經濟落後的古代人民來說,糧食更是他們唯一生存的來源。

前段時間河南洛陽就出現了一座千年糧倉,內部的儲量更是達到了50萬斤,這些糧食保存了千年竟然不腐爛,這到底是怎麼做到的?跟着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當人們打開艙門的時候卻出現了震驚的一幕。在隋唐時期就建立了這座最大的糧倉,叫做含嘉倉,它的地理位置位於洛陽,溼地是比較高的老城北,這個地方的土壤治理相當的乾燥。

是海拔比較的高,遠離地下水,這樣糧倉整個面積就能夠有效的避免潮氣侵入,防止糧食發黴,而且糧倉的牆壁採用的不是一般的土牆,而是用大火將最底層周圍的土全部烘乾,讓其乾燥,然後在上面鋪上一層草木灰的過程相當於今天我們在建築行業的防水公司,而古代就將這個過程反覆做了8次。

也就是說這個糧倉的土牆上至少有8層的防水,也就是將外部防潮做到了淋漓盡致,不過糧倉並不是外部防水就完事兒,內部防水也是至關重要的,農村存放稻穀也都明白,種子是可以呼吸的,存放時間長了就很容易發熱,產生很多水分。

這也是我們生活當中所理解的,堆涼發熱,爲了內部防潮,韓家倉的糧倉並沒有一次性將糧食全部塞滿,而是一層草蓆,一層稻穀,稻穀上面再放上一層草蓆,層層疊加,然後徹底分割開來,如此保存下來就徹底抑制了糧食的呼吸作用,達到了內部防潮的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