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夏天喫什麼,免不了就會想到綠豆,清熱解暑又營養豐富。

關於綠豆湯之前已經寫了兩篇,這次來聊聊它的變身產物——綠豆芽。

綠豆芽就是綠豆用水浸泡後發出的嫩芽。

綠豆的發芽過程可謂是經歷一次脫胎換骨,不僅外形改變,很多營養物質也發生了變化。

那麼,綠豆和綠豆芽到底是各有千秋還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呢?

1、 蛋白質、氨基酸

蛋白營養吸收綠豆芽勝。

首先明確一個概念:蛋白質是氨基酸組成的。

綠豆中蛋白質豐富,一般在20%以上。

綠豆發芽過程,部分蛋白質分解轉化爲更容易讓人體吸收的遊離氨基酸。

綠豆中的蛋白被分解成氨基酸提供豆芽生長,氨基酸會被運輸到生長部分,再以全新的方式結合成不同性質的蛋白質。

所以綠豆芽的氨基酸種類比綠豆多,而且組成比例更討人體喜歡。

有實驗數據得出,發芽42小時的綠豆芽蛋白質營養價值最高。

2、 脂肪

綠豆脂肪低,綠豆芽脂肪更低。

綠豆在發芽過程中,脂肪含量不斷下降。

綠豆需要利用脂肪爲它發芽提供資源。

不同發芽天數的脂肪含量3、 總糖

綠豆發芽,總糖降低。

綠豆發芽,澱粉酶會變得活躍,把綠豆原本的澱粉變成簡單的糖,給發芽提供能量。

發芽的過程在消耗糖,總糖含量就會不斷下降。

不同發芽天數的總糖含量4、 可溶性膳食纖維

綠豆芽的可溶性膳食纖維比綠豆低。

原綠豆中含有較多的可溶性膳食纖維,一旦發芽會顯著降低。應該是分解了纖維來提供芽的生長需要。

膳食纖維基本不被人體消化吸收,提供的能量很低,目前被稱爲“第7類營養素”。

可溶性膳食纖維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改善腸道環境等功能。

5、 維生素C

綠豆的維生素C含量非常低,發芽會使維生素C大量增多。

有數據表明綠豆在發芽過程中維生素C可增加至原綠豆含量的7倍。

目前認爲維生素C可以提高人體免疫力,預防壞血病。

不僅維生素C,維生素K、維生素B1、維生素B2、葉酸(維生素B9)都會因爲發芽而含量升高。

6、反營養物質

綠豆中原本的“反營養物質”會隨着發芽急劇下降。

這些反營養物質有:

※植酸--影響鐵吸收

※胰蛋白酶抑制劑--影響各種營養吸收

※脹氣因子(棉籽糖等)--引起脹氣

綠豆中含有豐富的鐵,200克綠豆的鐵能夠達到一人一天的鐵需求量。

可是我們從沒聽過用綠豆補鐵,是因爲植酸的存在會影響鐵的吸收,造成人體對綠豆中的鐵吸收率很低。

綠豆芽就不同了。綠豆發芽過程,植酸在植酸酶的作用下降解,大大增加鐵的吸收率。

另外,植酸的降解還能釋放出之前被它螯合的鈣、磷、鐵、鋅等礦物質元素。

因此綠豆芽所含的礦物質元素比綠豆更好吸收。

胰蛋白酶抑制劑使人們不能消化豆類的各種營養物質,發芽後胰蛋白酶抑制劑降低,人體可以更好的消化吸收營養物質。

棉籽糖、鼠李糖等脹氣因子會隨着發芽過程逐漸消失,所以食用綠豆芽不會像喫綠豆那樣引起腹脹。

7、 GABA

綠豆中幾乎沒有,發芽後GABA含量顯著增加。

GABA是一種非蛋白的氨基酸,又叫γ-氨基丁酸。

GABA已經火了好多年了,不少食品在宣傳時都會強調含有GABA。

GABA具有鎮靜神經、抗焦慮、降血壓、修復皮膚、預防肥胖等功效。

原本的綠豆中基本不含GABA,隨着發芽酶活力增加,氨基酸得到重組,GABA含量會逐漸升高。

不同發芽天數的GABA含量8、 多酚類

綠豆發芽,多酚類物質增加,抗氧化性增強。

多酚類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衰老、預防疾病等功效。

綠豆中的多酚類化合物含量豐富,發芽時由於酶的作用,能夠讓這些化合物得到釋放,更利於人體吸收。

研究還發現發芽後的綠豆,一些活性強的多酚物質含量會明顯上升。所以綠豆芽的抗氧化能力比綠豆強。9、 異黃酮

綠豆發芽,異黃酮含量上升。

異黃酮被稱爲“植物雌激素”,是豆類活性物質中最具醫療價值的。

異黃酮有很強的抗氧化活性,具有預防骨質疏鬆、緩解更年期綜合症等功效。總結一下

綠豆和綠豆芽都是營養豐富的食物,不過從營養吸收的角度,綠豆芽更甚一籌!

參考文獻:

[1]鄭少傑,任旺,張小利,等.綠豆芽萌發過程中氨基酸動態變化及營養評價 [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6,42(10):81-86.

[2]汪旭,陳野.綠豆萌芽過程營養成分變化規律 [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5,36(9):1-4.

[3]趙天瑤,張亞宏,康玉凡.綠豆品種篩選及萌發過程中生長特性、營養成分變化 [J].食品研究與開發,2018,39(10):170-175.

[4]張嵐,周娟,沈婷玉.綠豆發芽條件對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響 [J].吉林醫藥學院學報,2016,37(5):327-330.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