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28日是第十個“世界肝炎日”。今年我國繼續將 “積極預防,主動檢測,規範治療,全面遏制肝炎危害” 作爲宣傳主題,號召全社會共同關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

乙肝疫苗 珍貴的人生初禮

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免疫規劃中心 公衆溝通與健康教育室主任 郝利新

新生兒出生後接種乙肝疫苗,通常被稱爲“人生第一針”,雖然可能有些痛,但它卻是人生第一份彌足珍貴的禮物,可以有效預防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

“肝癌疫苗”名副其實

乙肝從急性感染髮展爲慢性感染的可能性與感染者的年齡有關。當一個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時,他的年齡越小,患慢性感染的機會就越大。在1歲以內感染的嬰兒,大約90%的感染者可發展爲慢性感染。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風險就會降低。相比之下,成人感染後發展爲慢性感染的比例不足10%。在慢性感染者中,有15%~25%會發展爲肝硬化或肝癌而過早死亡。在世界範圍內,約80%的肝細胞癌病例是由乙肝病毒感染造成的。

目前尚無徹底清除乙肝病毒的有效藥物,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肝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由於乙肝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乙肝感染,避免肝硬化、肝癌的發生,並已在世界範圍大規模接種,且取得顯著成效,因此,將乙肝疫苗稱爲“肝癌疫苗”也不爲過。

我國政府高度重視乙肝防控工作。從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國家制訂並實施了以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策略爲主的乙肝綜合防控策略。1992年,原衛生部將乙肝疫苗納入計劃免疫管理。2002年,乙肝疫苗納入國家免疫規劃,免費爲新生兒提供乙肝疫苗接種。通過大規模使用乙肝疫苗,特別是推廣實施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策略,我國一舉摘掉“乙肝大國”的帽子,全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已從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因接種疫苗減少乙肝病毒慢性感染者3000多萬人,避免未來500萬人因乙肝病毒感染而發生的死亡。

科學接種很關鍵

乙肝疫苗全程免疫共需三劑次,按照0,1,6月免疫程序接種。對於新生兒,最爲關鍵的是首針乙肝疫苗應在出生24小時內儘早接種,最大程度地防止新生兒時期感染乙肝病毒。

我國對兒童實行預防接種證制度,接種醫生和家長可以經常覈對兒童接種記錄,如發現未規範全程接種,應儘早補種,補齊未接種劑次即可,不需要從頭開始計算接種針次。但需要注意的是,第2劑與第1劑間隔應≥28天,第3劑與第2劑間隔應≥60天,第3劑與第1劑間隔≥4個月。

對乙肝表面抗原(HBsAg)陽性母親分娩的新生兒,應在出生後24小時內儘早(最好在出生後12小時內)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劑量大於100IU,同時在不同(肢體)部位接種第1劑乙肝疫苗,在1個月和6個月時分別接種第2和第3針乙肝疫苗,可顯著提高阻斷母嬰傳播的效果。

高風險人羣自願接種

按0,1,6月程序全程接種三劑次乙肝疫苗後,約95%以上的嬰幼兒都可以產生保護性抗體。世界衛生組織認爲,乙肝疫苗接種後具有很好的長期保護效果,目前尚不需考慮加強免疫,通常也無需爲了解免疫是否成功而進行常規接種後的血清學檢測。

疫苗接種後檢測僅推薦用於臨牀管理中需瞭解其免疫狀態的高危人羣,如職業高危人羣(醫護、公共安全工作者),乙肝表面抗原陽性母親所生的嬰兒,慢性血液透析患者,艾滋病感染者和其他免疫功能低下者,乙肝表面抗原陽性者的性夥伴或共用針具者。

我國兒童免疫程序規定,母親爲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的兒童接種最後一劑乙肝疫苗後1~2個月進行乙肝表面抗原和乙肝病毒表面抗體(抗-HBs)檢測,若發現乙肝表面抗原陰性、抗-HBs陰性或<10mIU/ml,可再按程序接種3劑次乙肝疫苗。

成人可本着自願的原則,對於易感者應到具有預防接種資質的醫療機構接種乙肝疫苗。以下乙肝病毒感染高風險人羣中的易感者應儘早接種乙肝疫苗,包括醫護人員,經常接觸血液或分泌物的人員,托幼機構工作人員,乙肝病人和乙肝病毒攜帶者的配偶、家庭成員或密切接觸者,器官移植受者,經常接受輸血或血製品者,免疫功能低下者,易發生外傷者,性亂或多性伴者,靜脈內注射毒品者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