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爲父母的我們簡直就是在無時無刻的都在爲孩子的學習成績操心,孩子的考試成績能夠得以提高,則會換來一副母慈子孝、家庭無比溫馨的和美場面;但只要孩子的考試成績出現下降的趨勢,就很可能會換來母不慈子不孝的心驚肉跳,輕則批評教育,重則各種責罵甚至棍棒伺候。

看到這或許你會說“在我們家從來都是以鼓勵爲主,根本不會出現上面所描述的那種情形”,但以鼓勵來促進孩子進行提高的方式就真的沒有任何問題了嗎?

一味的鼓勵(獎勵)很可能會導致孩子對鼓勵(獎勵)產生依賴

同事大王曾經有一段時間對自己的女兒是百般炫耀,而在衆多同事面前她所炫耀的主題無非就是孩子的學習成績以及在興趣特長班的種種美好表現,如此炫耀了差不多有一個月左右的時間,突然從某一天開始就迎來了空氣中的寧靜,大王反而開始表現出各種愁眉苦臉來,經過各位同事的各種詢問之後得知,原來大王的女兒逐漸開始表現出對學習失去興趣,甚至開始有排斥學習的傾向。

大王說:“我們夫妻倆雖然對孩子的學習是進行着各種鼓勵,用這樣的方式去激勵孩子提高對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平時在生活中即便是孩子有犯錯的情況我們也絕對不會去責罵她,而是以鼓勵的方式去讓孩子改正所犯下的錯誤。

因爲這樣的教育方式孩子也確實是取得了很好的成績,爲了這樣的教育方式能夠得以延續,我們還特地去找到老師囑咐他一定也要以鼓勵的方式去對待孩子,但在半個月前我女兒因爲在其他老師的課堂上做錯了題而被批評,結果從此就開始一蹶不振,成績是直線下降,就連原本放學回家後堅持主動做完作業再做其他事情的這一好習慣也不再堅持,有一次更是和我說‘媽媽我總是犯錯想學習了’這樣的話,孩子出現這樣的情況真的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同事大王的女兒之所以會出現如此的情況,就是因爲大王夫妻倆只知道一味的去對孩子進行鼓勵教育所導致,對此或許你會問“如果不去更多的鼓勵孩子,難道還能一言不合就打罵嗎?”

其實不然,學習成績的好壞,其實是孩子對學習這件事是否能夠自律及自信的表現,前央視著名主持人、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應用傳播學研究中心主任、樊登讀書會的發起人樊登曾在演講中說:“一個人的自律水平如何源自於他所擁有的自尊水平。”家長要學會在保護孩子自尊的同時,用“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好

相信有絕大多數的父母平時對孩子的教育一定都是賞罰分明,而並不會像大王一樣無論如何都一味的以鼓勵的方式去對待孩子,身爲父母的你在孩子考試成績沒有達到你的心理預期時,你會作出怎樣的表現:是會去責罵孩子還是會以棍棒伺候之?

在TED上曾有一場有關於教育的演講,一個簡短的小案例迎來了在場觀衆雷鳴般的掌聲:

教育家皮爾遜曾接手了一個成績特別差的班級,在剛剛接手這個班級的時候她對全班同學進行一次小測驗,一共20道題但其中有一位同學做錯了18道,於是皮爾遜在那位同學的試卷上寫了“+2”和一個笑臉。

那位同學見此不解:“老師,這是不及格嗎?爲什麼要給我一個笑臉?”皮爾遜卻回答說:“是不及格,但你正在往好的方向發展,你這次沒有全部做錯反而還做對了2個,如果我們接下複習這些題的話,難道你不會做得更好嗎?”那位同學立刻回答說:“是的老師,我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教育家皮爾遜在面對只做對了2道題的試卷時,她選擇了以一個“+2”和一個笑臉去完成對試卷的打分,而不是直接寫上“-18”,而且她對那位學生的成績選擇的也並不是以責罵、貶損的方式,而是去暗示學生“你下次一定會做得更好”,如此的方式不僅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同時更是用“積極的心理暗示”讓孩子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得更好。

身爲家長的我們不妨仔細回想一下,自己從前對孩子的教育方式真的起到了好的效果、達到了你所希望的程度嗎?而家長對孩子所進行的的貶損、責罵,卻是在不經意間使孩子變得不再擁有自信,一個不相信自己能夠做好的人,又怎麼會把事情做得更好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