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路中國 | 他是何偉

Country Driving: A Chinese Road Trip

在中國生活着很多的老外,他們有一些是“中國通”,有一位美國作家叫何偉,曾被一家外媒稱讚爲“關注現代中國的最具思想性的西方作家之一”。

2001年他考了中國駕照,漫遊在中國的鄉村和城市。何偉的自駕之行並不是一段簡單自駕遊,而是在自駕的同時也用他自己獨特的視角,觀察着正在變化的中國。他把自己在中國的經歷寫成了紀實三部曲《江城》《甲骨文》和《尋路中國》,引起了廣泛的關注。

何偉

《尋路中國》一書風靡一時。本週的節目我們將沿着四條獨特的路線:萬里長城路線、從北方穿梭到南方的鐵路沿線、胡煥庸線以及沿着長江河流的路線 ,尋找何偉書中出現的人物和城鎮,並瞭解他們現在的生活。

什麼是“中國夢”

這次走訪將更加接近中國普通人心中細小的中國夢。對於普通的中國人來說,“中國夢”又是什麼呢?有人說“我的夢想是城市的打工者,在城市裏面能夠有尊嚴的生活。”

在這一系列中,我們將到訪中國各地,瞭解中國夢所發生的改變。每個國家的人對於自己的“夢想”,都有特定的目標和解讀。11年前,一位在中國生活了多年的美國人 -- 何偉,撰寫了一本書《尋路中國:從鄉村到工廠的自駕之旅》。他在中國生活了十多年,當時中國正在積極實行經濟改革。這本書是爲數不多的涉及普通中國人所面臨問題的西方作品之一。

和何偉一樣,許多人瞭解中國的起點是長城。這是連接古代中國和現代中國的地方,是中國人抵禦外來侵略的地方,是中國悠久文明的象徵,是世界瞭解中國的窗口。

這項任務始於長城,追溯了十多年前何偉的足跡。從東部沿海到西部內陸地區,沿途鄉鎮和城市的社會變遷是驚人的。經濟的發展和社交媒體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他們到底怎麼看待追逐中國夢?

何偉筆下的三岔村,地處北京,是一個偏遠、並且和繁華都市不沾邊兒的地方。村裏有的老人一輩子都沒去過近在咫尺的大都市——北京,有的人甚至連懷柔城區都沒去過。

從前的三岔村

當時何偉租住在魏子淇家,與魏子淇一家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在何偉居住在這兒的五年裏,魏子淇開了飯店,擴建了一個小招待所,還入了黨、考了駕照、買了二手車,從貧窮走向了小康。

左爲魏子淇 中間爲魏嘉

“過去的只是回憶,必須抬頭往前看”

魏子淇是《尋路中國》的主角之一。早在2002年,何偉就住在他的村莊——三岔村。魏子淇幫何偉租了一間房,使他成爲了三岔村第一個外籍居民。剛開始,村民們很難接受身邊有一個外國人,後來村民們對何偉的態度慢慢發生了變化。

魏子淇

何偉來村裏時,魏子淇的兒子魏嘉是這裏唯一的小學生,他成了書中的主角之一。何偉描寫了魏嘉從5歲到12歲上小學的童年時光。

主持人:魏嘉英語很好跟認識何偉有關嗎?

魏子淇:他沒上幼兒園之前,何偉就給他們買外文書圖書。每次來了都給他教英語。

《尋路中國》封面的小孩是魏嘉小時候

何偉在三岔村住了很多年,這是他寫《尋路中國》的地方。

魏子淇:我們老一輩一直住這裏,得有百八十年了。老房子廢棄很久了。現在都要搬遷到山腳下去。其他村民也都下去,大家更願意住樓房。

過去

現在

在瞬息萬變的中國,每個人都需要做好接受生活方式轉變的心理準備。和其他鄰居一樣,魏子淇也搬離了世代居住的舊宅。魏子淇的新家在山腳下,建的西式別墅。

現在的三岔村,幾乎所有的村民都離開了農業,在城市裏找到了工作。魏子淇也不再下地幹活,他現在任職三岔村的村委會委員。何偉在書中寫到“魏嘉是一個非常誠實的小孩兒”,那時他剛剛上小學。這次回訪三岔村拍攝時,魏嘉已經是上海某所高校的大學生了。

魏嘉

主持人:在何偉書裏,您說“不要總回看過去,多往前看,多想着將來能幹什麼,怎麼掙錢。”

魏子淇:是的,不然社會怎麼進步呢。過去的只是回憶,抬頭必定往前看。我周圍很多年輕人都離開了農村去大城市了。就算現在農村面貌改善了,對年輕人吸引力並不大。

當時最讓村民感動的是,魏子淇的兒子魏嘉生病,何偉忙着跑前跑後,還向遠在美國的醫生朋友諮詢。他已經不是一個普通的租客,而是把村民視爲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樣。

現在,中國人民正以更加開放的胸懷面對未來,面對全世界。像魏嘉一樣,中國農民的孩子們也離開家鄉到大城市去追尋他們的夢想。

END

何偉在《尋路中國》中溫馨地描述着普通農民,進城的農民工、以及小企業家在經濟大改革後的生活。他曾這樣說自己在中國小城寫作的經歷:“每個記者都有自己的選擇和方法。對我而言,有特點的普通人更能讓我有創作的衝動。我喜歡挖掘些大家很少關注,卻有價值可挖的人和事。”

他記錄的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故事和經歷,他們有的在爲幸福努力,有的在爲夢想拼搏,正是這些生活軌跡不同的人,展現了一個個發展中國家的千姿百態。我們將繼續尋路中國,走進那些不被人所熟悉的地方。

編輯:蘇珍妮、曉亦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