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杜德彪

今年可能是硬派越野大年,可能是兩廂車大年,但今年也是停產大年。不是造車新勢力黃了,不是普拉多撤了,而是奔馳這樣的大戶玩不起轎車了。

這個豪華巨頭宣佈停掉北美的C級和A級轎車業務,前者今後只在南非、德國和中國生產。中國市場將享受某種程度的特供待遇,當然也伴隨着1.5T和1.3T。

去年九月奔馳在美國單月銷量達到3萬已經算是高光時刻,但E級銷量不過3000多臺,不由嘆息一聲老天是公平的,像是雷諾、三菱在中國的翻版。

玩無可玩,不如不玩。今年美利堅已經動盪不堪,更逼奔馳下定決心,停掉轎車轉而生產SUV——後者與轎車共享平臺和零部件,利潤更高。不過全推給疫情也不太公平,因爲不玩轎車的不止奔馳一家。

早在2018年前後,通用就砍掉了凱迪拉克CT6、XTS,別克君越和雪佛蘭旗下Impala、Sonic等轎車;福特則一口氣停掉了金牛座、蒙迪歐、福克斯、嘉年華等昔日名氣響亮的產品。

如今福特開心地看着自己的非轎車類業務蒸蒸日上,F系列皮卡是北美市場當之無愧的霸主,新發布的Bronco則創造了另一個高峯,半個月收到23萬個訂單,最久排到了2022年。

到那時候沒準疫情都結束了。

現在北美是皮卡和SUV的天下,連道奇和Jeep這樣江河日下的品牌也能在那裏找回尊嚴。

美國市場正在拋棄轎車。老牌廠商只保留了幾個跑車產品線,算是留住一線血脈,既當作產品線象徵,也在形式上慰藉一下轎車死忠。

北美雖然不算汽車發源地,但從福特生產T型車以來,好歹算是轎車普及和推廣的大使,緣何到了今天卻背離了傳統文化?

或者電影中的工具們可以提供一些線索。

2002年11月6日上映的說唱音樂電影《8英里》,主線雖然是埃米納姆從懦弱中練就強大,從迷失中迴歸自我,還有傳世作品Lose Yourself,但背景是底特律冰冷的工業氣息。

雖然男主在打工時呈現出工業都市的忙碌狀態,但彼時已有跡象,主角Rabbit開的老款凱迪拉克是作爲窮小子的座駕工具,而Papa Doc領銜的黑幫則駕駛的是雪佛蘭SUV,象徵着富人階層。

(尤其是Rabbit在車間工作時的手動模具製造機,讓我有點相信李斌說江淮工廠比保時捷的強了,雖然不是一個時代的產物)

2012年上映的馬修·麥康納的翻身之作《林肯律師》,導演彷彿在那時就嗅到了來自未來的威脅,試圖喚醒衆人對老派經典的記憶,於是以一部林肯作爲主角座駕,但主人公亦正亦邪,非典型富人代表,演對手戲的男二則開了一部保時捷,更有新銳的象徵意義。

2018年時,懷舊味道進一步加劇,綠皮書的座駕牢牢將那些寬體造型、線條剛硬的產品釘在復古形象裏,不管導演如何有意無意地強調,都再難喚醒美國市場對老牌豪華轎車的興趣。

就像再一次將我們拉回那個充斥着陰謀和血腥味的黑幫時代的《愛爾蘭人》,讓我們感受到了那份難得的復古氣息,但那些轎車對於市場就像影片衝擊獎項時一樣無力。

如今美國市場選擇的轎車,是凱美瑞、天籟、雅閣這些節能、可靠的日系產品。而德系車則難以取得突破,看來特朗普不必因爲德系車衝擊美國車市而設置關稅了。

在科技唱主角的時代,人們對於豪華產品的理解和追求已經換代了。中國市場在某種程度上與其相似,當價格不穩,如奔馳E級、奧迪A6L和寶馬5係爭先打價格戰時,豪華含量已經隨着降價一起流失。

不是有個戲謔漫畫表達“你眼中的自己”和“大家眼中的你”的鮮明對比嗎?真正的富人階層自會選擇一批其他車型與這些不再豪華的產品區隔開。

比如外界眼中的雷克薩斯E200車主是這樣的

你們應該已經猜到是誰了。

不光是SUV,還有特斯拉。

先說SUV。美劇《嗜血法醫》裏,殺人法醫Dexter Morgan的御用座駕是一臺福特ESCAPE(還是混動的),當然這是爲了便於裝屍體。不知道這是否給有犯罪意圖的朋友提供了一些啓發。而據另外一些胡謅類網文介紹,福特全順是盜賊最愛的逃跑工具,能裝,操控還好。

另一部硬漢類電視劇《西鎮警魂》,主角Walt Longmire警長則開了一部雪佛蘭SUV,出入印第安人保留區無礙,算是解釋了大型皮卡和SUV緣何在美國有市場。

如果說這些還屬於一般性證據,是打工族的選擇,那麼後來的一些特型車則揭示了富人們的新喜好。

比如邁克爾·道格拉斯在《槍長莫及》中開了一輛六驅的奔馳G63,算是給了有獵殺傾向這種變態心理的富人們一個特別的貼合。

而在《速度與激情7》裏,傑森·斯坦森開的是一輛特製的轎跑型越野,跨界越野是SUV和轎車的共同分支,它反映了市場的個性化選擇,查不出在美的銷量如何,但在國內,如果開一輛進口版GLC,通常說明車主願意用金錢換個性。

就算是老毒物Walter先生,即使選擇了一輛轎車,但也是300C SRT8版,6.4L排量,用來象徵自己膨脹的內心,而非那些裝着渦輪的德系車。

當然,安全問題可能也在推波助瀾。據美國道路安全保險協會調查,美國道路的交通事故並沒有因爲安全配置升級而降低事故數和致死率,反而有升高態勢,調查表明,豪華SUV安全係數更高,配置更完備。

但更多人對豪華的概念已經變遷,老牌如凱迪拉克、林肯已經難以喚起年輕人的興趣,傳統財大氣粗的氣場已經不是年輕人想表達的東西,從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對同樣生於互聯網的特斯拉更有親切感。

選擇Model 3代替3系、C級,酷不酷不知道,但貌似是件順理成章的事兒,是發小一樣的親密關係所致。

去年Model 3年銷30萬,大部分在美國本土,不知道搶了多少3系和C級的客戶。據說奔馳阿拉巴馬州的工廠停產C級就是爲了給電動車讓位。寶馬暫時沒有動靜,不過3、5、7系的銷量數據也不太令人振奮。

在中國市場雖然這種程度還不劇烈,但這是階段性現象,壓抑多時的面子需求和出人頭地的渴求遇到了豪華品牌降價,於是乾柴烈火般促成了大規模成交。

但新勢力們的穩定輸出則對傳統車商是個危險的信號。當蔚來高達三四十萬的車型可以固定月銷三四千輛時,就表明部分有消費能力的用戶,已經對所謂的豪華不感興趣,轉而關注產品的內涵和體驗。

包括純電續航僅180公里,離不開傳統燃油機助力的理想ONE,大家一方面選擇信賴它,另一方面也未必是由於它的魅力而上鉤,是傳統車型再難吸引到他們而已。

說得苛刻一些,傳統豪華車型除了2.0T+48V,市場還需要一些新玩意兒。

老派廠商祭出渦輪增壓發動機曾經一度幫助它們收割銷量,它們曾經有過黃金時代,但正如渦輪的特性,追求短途爆發力,而非長程耐力與底氣,反而是大排量發動機有着歷久彌新的魅力。

當然這個問題可以推給排放法規,而法規的出現又是因爲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導致氣候變暖,所以催生了混動和電動,看起來傳統車商自己走進了死衚衕,貌似選擇SUV是條出路,但也是隻能解一時之急。

還是《權利的遊戲》最有象徵意義,女王騎龍上天,談到對空間的利用,不能再在同一個平面發展,得開拓另一個維度,所以馬斯克纔開始玩火箭了。

P.S. 感謝autocarweekly,讓我有機會重溫那麼多陪伴我度過那些寂寞難耐之夜的影視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