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糖飲料不能敞開喝

也會染上糖尿病

保健時報記者 燕聲

近日,各類評測機構頻頻將目光盯準當下的網紅飲料。隨着養生大軍的不斷壯大,各種“無糖、零脂肪、零熱量”的飲料成爲大熱產品,糖含量已經逐漸成爲評價是否健康的一個新標誌。但研究顯示,含甜味劑的飲料反而會增加對糖的渴望,飲用過多同樣危害健康。可見,無糖飲料也不能敞開喝。

零脂肪不等於零能量,含糖量高同樣能提高能量攝入

在超市,琳琅滿目的活性乳酸菌飲品打着有益腸道健康的口號,很是暢銷。大部分乳酸菌飲料都標着“零脂肪”,飯後喝一瓶有益胃腸道健康。首都醫科大學附屬潞河醫院臨牀營養師張家瑜在其文章中指出,零脂肪不等於零能量,其中含有大量的糖分,也會提高能量的攝入量。

以市場上常見的某品牌益生菌飲品爲例,每100毫升包含66千焦能量和15.1克碳水化合物。一瓶435毫升的益生菌飲品,大約包含能量286千卡,含糖約66克。《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攝入精製糖類不超過50克,最好不超過25克,而益生糖類攝入量已遠遠超過推薦值。

另外,一些碳酸飲料爲打開銷路也在走“零脂肪”路線,國外的一系列權威醫學雜誌,如《護士健康研究》和《健康專業人士跟進研究》曾發表過關於此類產品的研究。這些研究主要揭開了無糖飲料三大幻覺。

首先,無糖飲料中的代糖能刺激身體釋放出多巴胺,無糖可樂喝完後仍然會誘發我們的對甜食的渴望,而且會增加飢餓感,從而攝入更多能量。

其次,代糖會讓身體誤以爲已經攝入了糖分,從而向新陳代謝系統發出分泌胰島素的指令,進而產生脂肪。

還有就是代糖會減緩新陳代謝的速度,從而增加身體脂肪的積累速度。

過多攝入代替糖的甜味劑增全因死亡風險

無糖其實就是沒有糖的意思。這裏的糖指包括蔗糖、果糖、葡萄糖、麥芽糖等能夠引起人體內血糖升高的糖類,主要是指澱粉水解能產生的糖,而像乳糖這種則不包含在內。通過添加甜味劑,也可以使得飲料獲得一個令人比較愉悅的口感,但這些都不屬於通常意義上的糖。飲料中經常使用的甜味劑主要有阿斯巴甜、三氯蔗糖(蔗糖素)、安賽蜜、赤蘚糖醇。

國內飲料企業的零糖氣泡水一般同時添加了赤蘚糖醇和人造甜味劑三氯蔗糖來增加甜味,並通過添加食用香精加強複合口感。

雖然人造甜味劑沒有能量或者能量很低,但是過多攝入也會對機體造成不良影響,比如增加代謝紊亂的風險。在線發表於《美國醫學會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相比每月喝軟飲料(指的是酒精含量低於0.5%的天然或經人工配製的飲料)不到1杯(約250毫升)的人羣,每天飲用至少2杯含糖飲料者的死亡風險升高8%,而每天飲用至少2杯無糖飲料(含人工甜味劑)者死亡風險增加26%。也就是說,無糖飲料可讓死亡風險增加26%。研究發現,軟飲料的攝入量與死亡風險之間存在J型關係,當無糖飲料的攝入量>125毫升/天或含糖飲料攝入>225毫升/天時,全因死亡風險會大幅增加,並且攝入越多風險越高。

2013年一項發表於《美國臨牀營養學雜誌》上的報告對66118名女性進行了長達14年的研究調查後顯示,長期攝入含有人工甜味劑的飲料更易誘發肥胖及2型糖尿病。同時,正是因爲外包裝上“無糖”的標識讓人們很輕易地放鬆對這類飲品的警惕,反而可能喝得更多。

大量攝入同樣增加糖尿病風險

我們常常會認爲無糖飲料沒有能量或者能量很低。目前使用的甜味劑做到低熱量主要有兩種原理。第一種是這種甜味劑雖然能夠被人體吸收利用用來長肉,但是由於它的甜度相比蔗糖要高非常多(起碼幾百倍),所以只需要一點點就可以達到原本需要用很多蔗糖纔可以達到的甜度,從而做到低熱量。這類甜味劑主要有阿斯巴甜、糖精鈉等。

而另外一種甜味劑,雖然它的甜度並不高,但是由於它本身並不能被人體所吸收,不能用來長肥肉,所以這一類甜味劑也可以被視作低熱量。這類甜味劑主要包括木糖醇、甜菊糖等。

那麼,零熱量真的健康嗎?發表在《糖尿病護理》上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攝入大量含糖飲料(包括果汁、人造甜味劑飲料)的成年人患2型糖尿病風險更高。研究者隨訪了“護士健康研究項目”中的76531名女性,以及衛生保健隨訪研究中的34224名男性,每隔4年就採用食物頻率問卷對他們進行膳食調查,每兩年報告並確認其是否患有糖尿病。最終按照含糖飲料攝入類型分類,使用多元迴歸分析探究飲料攝入量和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

數據表明,含糖飲料的總攝入量(包括含糖飲料和100%果汁)每天增加>0.5盎司與隨後4年中糖尿病的風險增加16%相關。每天增加>0.50盎司的人工甜味劑飲料攝入量會使糖尿病風險增加18%。而每天用水、咖啡或茶,而非人工甜味劑代替含糖飲料,可使糖尿病風險降低2%~10%。也就是說,無糖飲料用更低的量就可以危害我們的健康。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 || 燕聲 李娜
值班主任 || 範宏博
轉載及投稿 || 010-62969002轉8486
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