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曬2019年賬本: 增值稅越減越“賺”, 個稅人均少交1842元

作者: 陳益刊

8月10日,財政部公開了2019年全國財政決算,36張表格及說明中成千上萬個數據,較爲詳細地說明了去年全國三四十萬億元收入怎麼來的,以及如何花的。

與去年初財政部收支預算數據相比,最終決算數有較大差距,這背後反映了積極財政政策實施的效果。

這些收入爲何超收或短收上千億

《關於2019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決算的說明》顯示,第一大稅種國內增值稅預算數爲30040億元,結果決算數爲31160.46億元,爲預算的103.7%,比預算超收1120.46億元。

財政部解釋,這主要是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後,稅源增長高於年初預期,其中軟件企業、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等增值稅退稅決算數爲1357.81億元。

去年我國實施了總規模超2.3萬億元的減稅降費政策,其中增值稅減稅約1萬億元。正是考慮增值稅減收,去年對增值稅預期相對較低。不過多位財稅專家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減稅規模不等於同等規模的減收,因爲部分企業減負後可能會加大投資力度,一些企業經濟效益由此轉好,反而繳納更多稅。

與增值稅超收不同,個人所得稅則是短收。

2019年個人所得稅預算數爲7740億元,決算數爲6234.19億元,比預算短收1505.81億元。財政部解釋,這主要是提高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實施6項專項附加扣除政策的減稅規模超出預期。

新個稅減稅政策給老百姓減負高達4604億元,使2.5億納稅人直接受益,人均減稅約1842元。正是因爲個稅減稅政策力度大,且不折不扣落實到位,所以減收超過預期。

去年大規模減稅降費效果比較明顯。據財政部數據,去年減稅降費拉動當年GDP增長0.8個百分點,拉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0.5個百分點,拉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個百分點。

去年減稅降費規模超過預期,爲了彌補由此造成的財政收支缺口,去年中央財政增加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也超預期。

2019年國有資本經營收入預算數爲5650億元,但最終決算數爲6659.03億元,比預算超收1009.03億元,這主要是增加特定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所致。

支出高增速引關注

中央財政錢怎麼花備受市場關注。去年的中央財政支出中,對地方轉移支付支出近7.5萬億元,同比增長約7.4%。

與上一年決算數相比,去年決算數增幅較大的幾項支出,體現了中央財政積極財政政策發力的方向。

首先,受大規模減稅降費影響,中西部地區基層財力緊張,因此去年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重點支持欠發達地區。

比如,去年中央對老少邊窮地區轉移支付同比增長16.7%,均衡性轉移支付(約1.56萬億元)同比增長10.9%。

其次,中央財政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支持非洲豬瘟疫情防控方面支出明顯增加。

比如,去年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補助資金同比增長285.8%,不過遠沒達到年初預算目標,只完成預算的69.1%,這主要是自然災害防治體系建設九大工程實施方案正在制定,部分資金延後下達。去年中央財政安排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資金同比增長23.2%。

再者,中央對科技、教育等重要領域,以及雄安新區、海南自貿港等重點區域資金投入保持較高增速。

比如,2019年中央投入現代職業教育質量提升計劃專項資金同比增長26.6%,中央引導地方科技發展專項資金同比增長56.9%,醫療服務與保障能力提升補助資金同比增長80.8%。

在區域支持方面,2019年中央首次設立東北振興專項轉移支付,安排資金50億元。安排雄安新區建設發展綜合財力補助100億元,同比增長100%。另外還安排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綜合財力補助資金100億元,與上年持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