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這一天中可以用簡單的四個字概括:喫喝、拉撒!這四個字之間環環相扣,是人體正常運轉都不能缺少的程序,可見大便在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今天我們就把這個有味道話題了解到底。

當食物進入機體之後,其會在胃內進行充分打磨和消化,隨後進入小腸內開始營養吸收。但是這些食物不能完全被吸收,剩下對身體沒有用處的食物,在臨牀上也被稱爲“食物殘渣”,它們會在大腸內不斷累積,最終就變成了糞便排出體外!

很多人對排便並不重視,也沒有觀察過大便情況。殊不知,大便的形狀、顏色以及次數等,都能反映出消化系統的健康情況!

既然如此,一天內排便次數在多少,纔算是正常情況呢?

大部分健康者,每天排比哦按次數維持在1-2次左右,這是因爲腸胃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需要一定時間。但是,這一數據並不是固定的,每個人每天的排便次數、時間都不相同,這與個人飲食、習慣等多方面有關,比如一天內攝入了超量食物,大便次數自然也會有所增加。從臨牀角度來看,只要是一週大便次數在3次以上,就屬於正常情況!

而當大便次數出現異常之後,往往就是腸道疾病來報道的信號。比如在出現細菌感染後,患者就可出現腹瀉、稀水樣大便,而在出現腸癌、息肉等疾病後,又會有便血、大便次數增多或減少等症狀表現!

另外,在消化系統健康的情況下,人排出的大便應該是軟硬適中的圓柱體,且呈現出黃褐色。而當進食了過量含色素、鐵元素的食物之後,就會導致大便顏色發生短暫變化,比如喫了紅心火龍果、甜菜根等食物,大便就可能出現紅黑色。而當喫下大量動物血液、含鐵元素的保健品或藥物,大便又會呈現出黑色!

除了要關注大便次數和顏色之外,排便時還有以下幾個注意事項:

1、不要“憋着”:很多人由於種種原因,在便意到來時沒有及時排泄,反而是養成了憋大便的習慣。殊不知,大便中不僅有食物殘渣,同時還有少量人體代謝廢物。

如果長期有憋大便的習慣,不僅會對排便感受器、神經系統產生影響,導致便祕的出現。同時,糞便中的有害物還會長時間和大便接觸,容易對腸道黏膜造成損傷;

2、要專心:這是現代人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在排便時看手機、看書來消磨時間。但是,如果注意力不夠集中,反而會影響大便正常排出,導致排便時間延長。排便時間過長,不僅容易誘發便祕,同時肛周還會處於長時間充血狀態,可誘發痔瘡疾病;

3、回頭看看:就如同上文中提到的,當腸道出現疾病之後,就會影響大便的形態。所以在釋放便意後,也應該回頭看一眼,觀察大便的形態,如果大便出現了顏色異常、參雜血液、扁條或細條狀,都可能與腸道疾病有關,應積極就醫進行檢查。

只要是有自己的大便習慣、一週內大便超過3次,就屬於正常情況。而且,看腸道是否出現了疾病,也不能單看大便次數,而是要結合其顏色、形狀等,來進行多方面判斷。一旦發現有異常,積極就醫檢查還是必要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