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員工不喝領導敬酒被打耳光,畸形酒文化該剔除了!

近日,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新入職員工楊某因爲未喝領導敬酒,被領導辱罵並打耳光。楊某將此事曝光後,“校招員工不喝領導敬酒被打耳光”事件登上熱搜、引發熱議。

8月24日0時,廈門國際銀行北京分行官微發文回應,證實確有此事,表示上述行爲對楊某造成了影響和傷害並深表道歉,同時按總行守則和規定已對該領導董某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扣罰兩個季度績效工資;對支行負責人羅某給予警告處分,扣罰一個季度績效工資。

此次事件的處理暫可對輿論有個交代,但由畸形酒桌文化引發的問題卻一直困擾着社會。多年來,胡喝、亂喝、有事喝沒事也喝的風俗讓人不堪重負,“感情深,一口悶”“感情淺,舔一舔”的勸酒辭藻聽得讓人上頭,“敬酒是尊重,拒絕是瞧不起”的扭曲觀念成爲約定俗成的“規矩”,因喝酒出現的鬧劇、釀成的慘劇時有發生。

在我國,酒的發展已有幾千年歷史。酒文化應運而生、由來已久。壽辰嫁娶、金榜題名等大事喜事,需要暢飲慶賀;逢年過節、親朋聚會、接風洗塵等日常生活,則無酒不成席。酒是媒介,能助興調動情緒。適量飲酒能夠分享快樂、產生共鳴、增進情感,有一定積極作用。

但有的人卻藉着“酒勁”大做文章,將傳統酒文化中的“規矩”“禮儀”背後的等級秩序、專制權威、長幼尊卑等糟粕帶入現實生活,將敬酒看作拉近距離的途徑,把勸酒視作彰顯權威的機會,以逼酒作爲測試忠誠的標準,用勸酒、敬酒、罰酒作爲構建人際關係的方式,造成了強制性的畸形酒桌文化。

更大的危害在於,這種畸形酒桌文化還常常與腐敗相伴而生。觥籌交錯之間,冠冕堂皇之中,“酒杯一端、政策放寬”的“酒桌辦公”歪風橫行,“潛規則”“暗交易”等利益輸送暗度陳倉,官僚主義、形式主義等惡劣作風不斷滋長,污染了政治環境,帶壞了社會風氣,不僅羣衆深惡痛絕,也爲黨紀國法所不容。

酒桌不是放縱權力的舞臺。喝酒只是一種溝通交流的手段,喝與不喝不能等同於尊重與否,將酒量視爲忠心和能力更是本末倒置。其樂融融的酒桌氛圍才能拉近距離,強人所難的酒桌“霸權”註定爲大家所唾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