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小明 編輯:楊利華 崔貫利

承接上文:趙小明:心理學家告訴你,爲什麼外國人永遠弄不懂元神俱滅的意思

上文中,我們分析了爲什麼外國人很難理解中國的無極概念,很難明白什麼叫解魂飛魄散,什麼是元神俱滅。

但是中國人因爲從小都看《西遊記》,很多中國的古代神話小說,裏面都包含着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所以講到無極、元神、道家文化裏面的元嬰,大家覺得挺好理解的,沒什麼難的,但西方人就很難理解這一切。

我們再來看榮格,不管他到底是從中國道教文化裏面吸收了多少這個東西。他提出內在的小孩是有自性的,但他們對中國文化理解不透,於是就發明一些詞彙。

這個自性其實就是之前提到的,人迴歸嬰兒狀態之後,人回到元神狀態之後,實際上是靈活的,那麼榮格把這個過程叫做自性化。

這個時候你反而不受外界的很多規則規律的約束,你反而是自由自在,就像中國神話中所說的成仙的時候一樣,你想飛到哪裏去就可以飛哪去。

所以榮格想用這個過程,描述一個人心理上的自由的狀態,你不再受任何一種約束的狀態。但這並不代表放飛自我。

放飛自我,是完全蔑視和不顧社會的規則,而榮格所說的自性化,實際上指的是在社會生活中是自如自由的,很像佛教裏面所說的自如的概念,自在的概念。你看爲什麼叫觀自在菩薩,這個自在就指的是這個意思。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他對內在小孩,也就是自性化這部分,我覺得他的描述還是和中國道家文化有很多關係的。

但是,他把這些引進到西方心理學之後,又變成了一些心理治療的方法之後,這裏面就走了一些彎路了。這些彎路和中國道家文化就有很大的區別了。

因爲在榮格分析心理學的一些具體技術裏面,他讓一個人,因爲他可能認爲內在小孩兒也是個原型。所以說他要讓一個人迴歸到這種跟原型有關係的狀態,甚至是一種跟原型、一種被激活的狀態。

(未完待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