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只有2張桌子,卻圈住阜陽喫貨的味蕾18年!老闆娘就在門邊包餃子

美食往往藏在街邊

找到之後,不僅折服於它的美味

也沉浸於它自身的故事...

藍天水餃●

////

「18年老地方 來的食客都是老客」

藍色的招牌,小小的門面,稍不留神,就會錯過。如果不是老顧客或經人介紹而專程前去的,可能大部分人都會忽略它吧。

進門就能看到老闆娘和她的嫂嫂一個擀皮,一個包餃子。嘮着家常,客人進門也會轉頭招呼一聲。來這喫飯不像是在店鋪喫飯,反而有種到了鄰居家的和睦與親切。

老闆在後廚忙活,負責下餃子和收拾碗筷。井然有序,平淡的默契裏透出柴米油鹽的溫情。

和門面一樣,店裏只有兩張桌子。說實話,如果不是來的巧,碰上飯點,等一盤餃子還是要好一會兒的。但好在來這喫飯的人大多隨和,拼桌一事實屬平常。偶爾,碰上興趣相投的,還能聊的熱火朝天。

環顧一週,才發現店裏沒有菜單。問了才知店裏只有葷餃和素餃,客人常常進店就點單。老闆娘說:“沒有那麼多花樣,家常味道,葷餃素餃就夠了。”但是就簡單的兩種選擇,反而純粹。

「手工水餃 家常味道」

店裏的水餃從和麪,擀皮,剁餡都是手工出產。

切條、揉條、分劑子、擀皮,簡單四步,一張張圓圓的麪皮就擀出來了。

填入餡料,雙手一捏,一個個元寶似肚大邊薄的餃子成型。餃子不大,一口一個剛剛好。我們一行好奇的問:“包的大點,個數少點,不是做的快些嗎?”老闆娘的回答質樸卻暖人:“小的好喫,一口一個,我們費點事怕啥。”

熱水下鍋,待餃子浮上水面,翻攪幾下,裝盤上桌。

煮熟後透過餃子淡淡的顏色,依稀能猜出裏面的餡料,讓人想一探究竟。

素餃是韭菜和紅薯粉,葷餃是韭菜和豬肉,素的清淡,葷的鮮香,味道委實不賴。

蘸上店裏自制的辣椒油,韭菜豬肉餡跟辣椒油特別般配,柔軟勁道的餃子皮入口就把麪筋的韌性給拉長,加上清香鮮嫩的餡料,喫完心裏都美滋滋~

「食客的日常 是店鋪的故事所在」

一家店的故事,往往由食客書寫。

年輕的媽媽正在教孩子用筷,有一點點進步孩子都會歡呼雀躍。一份水餃一雙筷,寄託了一種傳承,一份溫情。

也有退了休的老太太,在店裏喫了18年的餃子。平常沒事就喜歡坐着公交兜兜轉轉,尋找美食,但依舊喜歡這家店的味道。

亦步亦趨跟着家長的孩子,爭着拎東西的模樣像極了小時候的我們...食客來來往往,有的常來,就成了熟客。無數個瞬間,組成了一家街邊小店的動人篇章。

///

街邊停放的車輛一批一批的輪着變換

路過的客人奔向不同的目的地

待時間充裕 不妨來此坐坐

喫上一碗溫暖日常的手工水餃

來源:喫喝玩樂在阜陽

相關文章